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淳于髡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写进滑稽列传?

淳于髡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写进滑稽列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3/12/16 12:55:30

《滑稽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该文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楚王有令,有请齐使上殿,进献中原特产珍禽黄鹄!”

身高不满七尺(约今150厘米)且其貌不扬的齐国使者手托鸟笼,疾步跪倒楚王面前,掀开鸟笼布后,笼子里空空如也。楚王强抑怒气阴森森问:“齐王就这样戏耍寡人?!”

黄鹄原是齐威王的心肝宝贝,齐他为与楚王联络感情,才忍痛割爱令齐使进献楚王。齐使因好奇掀开鸟笼盖儿,黄鹄趁机冲出鸟笼远走高飞。齐使硬着头皮南下,沿途早拟好一肚子说词。

齐使面对楚王责问,镇静自若回答:“黄鹄在半道儿上,因水土不服没日没夜叫唤。臣生怕它熬不到大王这儿,就放它出来喝点儿水。没成想它不给臣一点儿面子,‘出溜’一声飞得没影儿了!臣自觉有负齐王重托,拔出刀来想抹脖子,可下不去手。弄根布条吊脖子,又觉得死相难看。关键是啊,臣要真死了,世人不得嚼舌根子议论齐王因为一只鸟而逼死一条人命?这也太有损齐王的威名了!”

楚王脸色稍微平和下来:“您就没想过买个长得相似的鸟来糊弄寡人?反正真黄鹄也没有几个人见过!”

齐使打蛇顺杆爬:“大王您真神了!臣真还动过这念头!但臣仔细这么一琢磨:不行!大王您如此英明神武,臣这点儿雕虫小技岂能瞒过您的眼睛?臣要真这样做了,那就纯粹是对您的欺骗和不尊重!”

楚王开始露出笑容:“先生就没有想过既不回齐也不来楚,逃到其他国家隐姓埋名?”

齐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王,臣对您真是佩服得一塌糊涂啊!这您也猜得中?!不瞒您说,臣还真打算‘鞋底抹油----我溜了!’可转念一想,不成!臣这是‘黄鼠狼放屁——它溜得不光彩!’臣倒是躲起来了,齐楚两国的外交关系自然也因此断绝了!这罪过臣可担当不起呀!”

楚王听完这番不着四六、雅俗共赏的说辞,笑得前仰后合:“先生真是个人才!寡人真羡慕齐王能有您这样的讲究忠信的贤士!”于是厚加赏赐,财物价值远超黄鹄数倍。

这个空手套白狼的齐使,正是齐国“滑稽多辩”的名士淳于髡(kūn,古代剃光头发的刑罚)。

(一)淳于髡谏罢长夜之饮

淳于髡虽出身卑贱且为“齐之赘婿”,却天赋极高,才智过人。他多次奉命出使诸侯国,凭着出众的聪明才智,从未使齐国声誉和尊严受到影响,并成为齐桓公创办的稷下学宫中的代表和元老级人物。

齐威王继位不久,“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不理政务,把权力完全下放给卿大夫,导致“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家危在旦夕。由于齐威王喜怒无常,所以“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忧心如焚,决定不顾凶险劝谏。他利用齐威王喜欢说隐语的特点,特意请齐威王猜个谜:“我国有只大鸟,飞到王宫庭院中,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可知这鸟想干嘛?”

齐威王对他的隐喻心知肚明,也被他的忠诚深深感动,决心痛改前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夫人姬趁热打铁,劝谏他近贤远佞重振雄风。出身平民的邹忌借弹奏琴曲之机,借乐理巧喻治国理论。于是,齐威王令全国72名县令与县长(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入朝述职,采取极端手段“赏一人,诛一人”,使虎口脱险的36名县领导们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齐国大治后,齐威王挥师收复失地,“诸侯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楚国大兵压境,齐威王独木难支,淳于髡被齐威王派往赵国搬请救兵。淳于髡看见齐国的礼物仅有“金百斤,车马十驷”,于是“仰天大笑”,笑到系帽子的带都被崩断。

齐威王不解:“先生觉得礼物太少?”淳于髡答:“何敢!”齐威王狐疑:“您笑成这样儿,肯定有深意!”

淳于髡一脸坏笑:“您想多了!我是想起早上从东边儿来时,正巧看到路边儿有人祈祷田神。他一手举猪蹄,一手端酒杯祈祷:‘上天啊!我用这厚重的礼物祈求您保佑我谷物满仓、衣食无忧!’我见他想用这么廉价的祭品来祈求上天丰厚的赏赐,所以想起来就发笑!”齐威王恍然大悟,下令将礼物增至“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王见到厚礼眉开眼笑,“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讯,如泄了气的皮球,“夜引兵而去。”

齐威王为此在后宫设宴款待劳苦功高的淳于髡,趁着酒兴问他酒量多大。淳于髡答:“没准儿,一斗也醉,一石也醉。臣在朝宴上,前有执法官虎视眈眈,后有御史芒刺在背,只能提心吊胆低头猛喝,所以喝不到一斗就会醉;如果在家里陪伴尊贵客人,臣最多喝两斗就倒;如果呼朋引伴畅叙往事,扛得住五六斗;要是乡里之间聚会,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可以喝八斗酒;除非是男女同席,无所顾忌,主人送走其他宾客,单留我住宿,那臣就能喝下一石酒!所以,酒多乱性,乐极生悲。世间万事都是同样道理!”

齐威王听懂了他的讽谏之意,连声喝彩,从此“乃罢长夜之饮”,励精图治,终成一代明君。淳于髡也因多次讽谏齐威王而名垂后世,成为“一言兴邦”的代表人物。

(二)优孟谏恤故吏之家

优孟,楚国宫廷艺人,能言善辩,尤其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宠爱一匹骏马,每日喂它枣脯,给它穿绫罗绸缎,在华丽的宫殿中为它设置专床。此马因条件过于优越患三高而死后,楚庄王如丧考妣,令群臣为死马治丧,用棺椁装殓后以大夫的葬礼规格下葬。如此任性的做法,使得“左右争之,以为不可。”楚庄王大怒,板着扑克脸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他回答楚庄王为何如此:“这匹马乃是大王最心爱之物!大王仅用大夫之礼安葬它,实在委屈它了!臣坚决请求以君王去世的规格安葬它:首先,使用玉雕棺材,外椁用上等梓木,装饰用樟木等贵重木材,将此马装入棺椁。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令老幼百姓背土筑坟;其次,令齐赵两国使节在前面陪祭,韩魏二国使节于后面护卫;最后,为它建立祠庙,以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同时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来进行供奉。诸侯国与我国百姓得知大王如此厚待死马,自然明白大王是如何轻视人而重视马!”

楚庄王在优孟夹枪带棒的讽谏下幡然悔悟,问优孟如何处理?优孟答:“马再好也是畜生,就该以处理六畜的方法下葬:用土灶做外椁,以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楚庄王依计而行。

优孟虽地位卑微,但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彼此结下深厚情谊。孙叔敖竭尽才智辅助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8岁。临死前,他叮嘱儿子:“我终身清廉无积蓄,你必定陷入饥寒交迫境地。走投无路时,去求见优孟,说你是我孙叔敖的儿子即可!”

数年后,孙叔敖之子穷困潦倒到替人背柴度日的地步,不得不向优孟求救。优孟将其留在家中,令人缝制出酷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后穿戴,在孙叔敖之子指点下尽力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岁馀,(优孟)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在楚庄王酒宴上,优孟扮成孙叔敖上前敬酒祝寿。他惟妙惟肖的模仿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楚庄王想再次任命孙叔敖为宰相,优孟请求先回家与妻子商议。三日后,优孟再次扮成孙叔敖进宫。楚庄王迫不及待问:“您妻说什么?”

优孟答:“臣妻劝臣千万慎重,不值得出任楚相……她说:当年孙叔敖担任楚相时,虽立下‘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的奇功,但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她还说,臣与其学孙叔敖,不如自杀!”

见楚庄王陷入回忆与沉思,优孟发挥特长载歌载舞:“家住山野耕田受苦,依然难得温饱;出外做官,不顾廉耻贪腐成为贪官,虽得一时富贵,但又怕因受贿枉法而株连家人;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清官,又有什么意义?‘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所以清官也不值得去做!“

楚庄王如醍醐灌顶,诚心感谢优孟以这样的方式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为孙叔敖鸣不平,“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三)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

优旃(zhān),秦朝侏儒宫廷艺人,擅长以说笑方式妙喻道理。

一次,秦始皇设宴款待臣子时,暴雨倾盆,雨骤风狂。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们被淋成落汤鸡,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优旃见而哀之”,与他们说好配合演戏。他在群臣“上寿呼万岁”出现短暂静音时,靠近栏干旁大喊:“卫士们!你们虽然身材高大,却有何好处?只能在露天淋雨站岗。我虽长得矮小,却能有幸在殿内休息!”秦始皇悟出他的话外之音,特许卫士们从此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野心勃勃企图将狩猎区域扩展到“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拍手叫好:“太好了!在这么大面积中多养些飞禽猛兽,一旦敌人从东方入侵,就令麋鹿用角去应敌即可!”秦始皇恍然大悟,取消此项劳民伤财的计划。

秦二世即位后,异想天开想兴师动众把京城城墙用油漆全部涂饰一遍。优旃故技重施:“太好了!给城墙刷油漆固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但把城墙漆得光滑油亮,让敌军登城时一步一个大马趴,多滋润啊!只是,想凑齐这么多油漆容易,可到哪儿能找到一间能让城墙刷漆后阴干的大房子?”秦二世悟出自己的荒唐,不再提及此事。

淳于髡、优孟、优旃出身低微,本是给君王消愁解闷的小人物。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凭借高超丰富的语言艺术讽谏君王,成为流传后世的“一言兴邦”的吹哨人。所以,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记》中,特增《滑稽列传》记录他们的事迹,并高度评价他们治世的作用不亚于“六艺(‘《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淳于髡等人的卓越表现与成就告诉后人:不论身处官场还是职场,只要怀有心忧天下之心及善良本性,辅之以出众的语言技巧,必定会无往而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陈玄礼在马嵬坡逼死杨玉环,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玉环的结局是怎样的,李静忠为什么恨杨玉环,杨玉环被赐死

    陈玄礼逼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作为皇帝的唐玄宗即便当时不发作,等到事情过去后也肯定会找陈玄礼麻烦,然而之后陈玄礼安然无恙,反而是死在了唐肃宗手里,这是为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一)马嵬驿兵变公元756年,唐玄宗“西狩”蜀中,陈玄礼随从护驾,当走到马嵬驿时,军队发生兵变,正

  • 探索刘克庄的一生,他的政治生涯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敏重塑雕像的权利,苏轼的政治生涯,阴阳头杨绛

    刘克庄,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时期词人、豪放派诗人,他是《千家诗》的最早编选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克庄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1206年的南宋土地上,响起北上伐金的号角。这次冒进的征伐很快就失败了,岁末,南宋派使节去金议和。这是主和派的又一次巨大胜利,他们不愿再起战乱,怕极

  •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霍光是如何独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托孤大臣金日磾,汉武帝托孤大臣哪几个,王立群读史记临终托孤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汉昭帝时代,史书记载是“政事一决于光(霍光)”,汉宣帝时代是“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霍光成了唯一权臣,能

  • 安禄山造反一年为什么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安禄山为什么叛变,安史之乱安禄山

    安史之乱中唐廷和叛军打了七年零两个月。说起来很有意思,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去世了,之后的叛军又接连换了三个领导,而且都是暴力夺权,可以说叛军内部一直处在内乱中,但就是这样看似很容易平定的叛乱却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原因耐人寻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实际上,期间唐廷不是没有机会彻

  • 为什么说杨炯是初唐最杰出的天才?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演义各个人物最后的结局,初唐四杰最后的命运,初唐四杰是哪四位杨炯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文化方面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大量名家,人杰辈出,群星闪耀,璨若星河。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承上启下,是唐初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杨炯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 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 李治为什么会喜欢比自己大的小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多大嫁给李治,武则天李治年龄差,武则天李治谁大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武则天又是李治的小妈,李治为什么对这个小妈如此喜欢?从十四岁到二十五岁,一直是才人的武则天把青春都在后宫耗尽。武则天虽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喜爱,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产生暧昧情感。在唐太宗还在生

  • 李善长七十多岁高龄依然被处死,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蓝玉为什么被处死,为什么不封李善长,于特岛惨案凶手为什么只判21年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功劳位居第一,之后才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朱元璋经常拿李善长对比萧何,对比功勋,李善长或许堪比萧何,但要比心态和

  • 王皇后利用武则天对付萧淑妃 王皇后就一点也不担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杀太平公主,武则天萧淑妃,萧淑妃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

    还不了解:武则天和王皇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面对武则天都要保持距离,王皇后为什么还敢利用武则天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就不怕吗?决定大唐历史的女人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异类,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异类的概念,也是在武则天成为武则天之后,才被发现的。

  • 历史上关羽诸葛亮违背过刘备的命令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防诸葛亮

    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刘备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云长义薄云天,诸葛亮忠昭日月,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代枭雄刘备眼里,任何人都不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丁原董卓要不是太

  • 历史上的元载是个怎样的人?他最后为何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灭亡后皇族的下场,李泌和元载谁厉害,元载的下场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是一个一心往上爬、卑鄙无耻的小人,他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历史上真实的元载与影视剧中的有什么不同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载是今陕西岐山人,出生贫寒,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道学。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