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杨炯是初唐最杰出的天才?他的结局是什么?

为什么说杨炯是初唐最杰出的天才?他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28 更新时间:2024/1/10 13:11:52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文化方面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大量名家,人杰辈出,群星闪耀,璨若星河。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承上下,是唐初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杨炯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柔媚的诗风,从六朝刮到盛唐”

浮艳绮靡的宫体诗,是初唐诗歌的主流。

何谓宫体诗?诚如字面意思,是指以宫廷生活为中心的艳情诗。宫体诗产生于梁简文帝时期,经历了陈后主和隋炀帝

这几位帝王的日常,游离于酒宴和美色之间。诗歌好比一面镜子,映照出帝王的生活。

此时的文士和臣子,其眼角眉梢,也带着无须隐藏的荒淫。

君不见,南朝的鲍泉曾写道:“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他是在告诉来宾,美女既已横陈玉体,朋友岂可错失良机。

乱世之下的一场场狂欢,带着破罐子破摔式的放浪形骸。

荒唐无理玩笑的对象,可以是娼妓姬妾,也可以是自己的结发之妻。

王僧儒借妻子之口喊出:“知君自荡子,奈妾亦倡家”。既然夫君都是浪荡之人,妾我又何必冰清玉洁?

今人恐怕也没有此等气魄:浮躁混乱的生活,竟被说得如此理直气壮,言之凿凿。

时间来到贞观初期。

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却不是一个好诗人。他的文治武功,令隋炀帝汗颜;但其文采,却能被隋炀帝反杀。

杨广能写出诸如,“萧萧秋风起,悠悠行万里”,肃杀之气的诗篇;而李世民的代表诗句:“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依旧带着莺歌燕舞的六朝柔和气息。

至于那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诗歌本来颇具气度,经由后世豪侠小说的传播,变得更像说书先生口中的定场诗。

“大唐盛世的不合作者”

李世民的诗歌气度,无法比肩于杨广,他却能把国家治理得有声有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强盛之时,皇帝便要修书,中国二十四部正史,李世民修编了其中之六。

文艺类的书籍,太宗时期也撰修过不少。单一部《文思博要》,全书煌煌1200卷,诸位莫要嫌多,这还仅是一部书而已。

“网罗百家,并包六艺”,是李世民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此,文学作品渐渐被学术所同化,堆砌成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文采之于学士,恰如美色之于妇人,才子与美人,皆是为取悦君王而生。

这个时期的文人,博览天下之书,却又不解其意。譬如李善,乃是太宗时期著名学者,他读书很多,学贯古今,被人称作“书柜”。

李善不善属文,专注注释,注解《文选》时,“释其事而忘其意”。

这类读书人,存在的目的,充当皇帝的移动硬盘罢了。

史书对李善的评价是,“淹贯古今,不能属辞”。诚如斯言。

国家昌盛,君臣契合,政治清明,生活也愈发奢靡讲究。宰相褚遂良修习书法时,非精笔佳墨,则不肯写字。

太宗时期的诗歌,滥施声色,内容空洞。其萎靡的诗风,比之于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尚存一息清醒意识的,竟只有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

上官仪得势后,开创绮错婉媚的诗风,诗歌终于沦为粉饰太平的工具,而上官仪本人,亦深陷形式主义的旋涡,不能自拔。

他提出所谓“六对”、“八对”理论,以做对联的方法写诗。上官仪们不是在写诗,做文字游戏罢了。

好在还有四位卓绝的才俊,他们是灼灼盛世的不合作者。四人不能忍受这种温软,他们高高举起,反抗的义旗。

“悲情的四杰”

对主流文化的抗逆,最稳妥的方式,是作不动声色的反对。四人显然不这样认为,他们反抗的手段,更加壮怀激烈。

纵然喜好萎靡诗风的,是当朝的皇帝,他们也在所不辞。

反对我所反对的,赞美我所赞美的,如此而已。

四人于诗赋中放纵,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再难取得,俗世的功名。

有个叫李敬玄的人,惊异于四人的文采,遂将他们举荐给名将裴行俭。

裴行俭通阴阳,晓算术,深谙鉴人之术。他看罢四人履历,徐徐说出八个字:“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裴将军的意思是,四人才气太盛,浮躁浅露,不配享有功名利禄。裴行俭继续说道:“四人中的三个,皆没有好的前程。只有那个姓杨的,沉静内敛,他能做到长令。”

裴行俭所不知的是,就是这个杨姓才子,发出了声讨靡靡之音的最强音。他讽刺众人的诗歌曰:“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四人果然有天纵之才,他们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他们对当时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四位天才相继过世,大概半个世纪左右,后来者杜甫,即写诗怀念: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这四个人,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后世将他们并称作“初唐四杰”。

“四杰”有其共同特质,他们全都是少年成名,天纵奇才。

然上天赠一物,必定取一物。“四杰”最终的结局,都不太完美。

所谓“佳人命薄,才人福薄”,王勃短寿,骆宾王失踪,卢照邻凄惨。相比而言,杨炯的结局竟是最好的,有一个说法是,他卒于赴任的路上。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杨炯也算是名门之后,其曾祖乃是北周大将军,他的伯父辈亲属,都曾任州县长官。

然而,杨炯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却皆无官职。

杨炯在自述中写道:“吾少也贱,当不为虚盲。”很难想象,恃才傲物的才子,写下这几个字时,是怀揣怎样复杂的心情。

好在杨炯足够优秀,他当得起神童之名。唐朝科举,专有一门曰“童子科”,杨炯以不到十岁的年纪,顺利登科。

身为一个天才,他出仕的时间却颇晚,二十七岁那年,杨炯在京应制举,总算是踏上为官之路。

虽然煊赫于文坛,但在官场上,他还是一介新人。散漫的艺术家,与老成持重的官场老油条,是生来的天敌。

杨炯的狂傲溢于言表。初唐时期,他与王勃诸人,才华冠绝于京师,时人谓之曰“四杰”。

四杰的文章,各有其特点,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好事者偏要为四人排序,于是“王杨卢骆”的称呼不胫而走。

排序且由别人争论,当事者笑笑罢了。但杨炯偏偏不做沉默者,他听闻这个消息,对别人言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诸位千万不要相信,杨炯真愿甘居卢照邻之后。卢照邻比他年长二十余岁,杨炯所谓“愧在卢前”,自谦而已。

杨炯与王勃同龄,才华相当,交情很是深厚。两人也曾互相恭维,王勃赞杨炯曰:“日下无双,风流第一”,杨炯则在《王勃集序》中写道:“绝六艺以成能,兼百行而为德”。

但真到排资论辈之时,他却耻居其后了。

官场新人杨炯,对朝堂的同僚,也是持鄙夷的态度。他给那些装腔作势之徒,取了一个促狭的绰号:麒麟楦。

旁人不解其意,杨炯悠然解释道:“那些演出麒麟戏的优伶,要画一个麒麟模样的外壳,套在驴子背上,将驴子装扮为麒麟。但驴子终究还是驴子”。

杨炯因此变成全民公敌。众人也反唇相讥,称杨炯作“点鬼簿”,他写诗文时,爱滥用古人姓名,别人便以此讽刺。

“从未去过边塞的边塞诗人”

杨炯还是有几个朋友的,他的挚友之一,是臭名昭著的宋之问。此人风度翩翩,是当时最有才华,却又最无耻的文人。

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刘希夷写出一首古诗,诗中有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歌被宋之问看到,硬是出言索要。刘希夷不肯,宋之问羞恼成怒,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

杨炯是世之奇才,其诗文远在刘希夷之上。他与宋之问相交,竟然安然无虞,也算是人间奇迹了。

昔年他们同在习艺馆工作,意气相投,后来两人分离,宋之问卧病于温泉庄,心情寥落,孤独难耐,便作诗追忆老友,诗中有句曰:“惜无载酒人,徒把凉泉掬”。

杨炯并无子嗣,临死之时,将后事托付给宋之问。宋之问最终也没有食言,他为杨炯编集诗文,营造坟茔,对朋友可谓一片炽情。

宋之问仗着自己生就一副好皮囊,他向武则天自荐枕席,欲沾雨露之恩。

武则天称皇帝位初期,杨炯的族弟起兵讨伐,事件平息后,族弟被杀,杨炯因此受到牵连。

也不知是否是受宋之问影响,骄傲的杨炯,后来也极力地歌功颂德。

武则天如意元年,洛阳宫中大办兰盆会,杨炯借机写了一篇《孟兰盆赋》,赋文中尽夸耀之能事。

杨炯写过一些言不由衷的赋,也作过一些流芳百世的边塞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何等真切激昂。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又是如何豪放率直。

但实际情况是,杨炯从未在战场厮杀,也从未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

那些热血沸腾的诗篇,是写给郁郁寡欢,壮志难酬的自己。

就好比,那些优美绮丽的赋,是写给身居高位的当权者。

“后事交由后人说”

因为《孟兰盆赋》写得太好,那年冬天,杨炯得以出任盈川县令。

昔年裴行俭的预言,终于应验。

宰相张说,是杨炯的另一个好友。他比杨炯小十来岁,却沉稳很多,官也做得更大,在杨炯外迁为盈川令时,他特意写箴言规劝。

张说先是心悦诚服地恭维,然后规劝杨炯道“才勿骄吝,政务烦苛”。

杨炯有一个伯父名曰杨德干,此公就是那个造反族弟的父亲。杨炯一生,受他们所累。杨德干为人严苛不近人情,官场流传一句话,“宁食三斗炭,不逢杨德干”。

张说因此而担心杨炯,所以才作善意地规劝。

他所担忧的事情,竟然全部变成现实。据新旧唐书记载,杨炯到任后,以酷吏著称,他似乎是把满腹的牢骚,发泄到本县的百姓身上。

这大概也是今天的读者,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诗人可以狂傲,却不可以严酷。

好消息是,杨炯施行酷政的记录,似乎也不足为信。

据学者考证,杨炯在任时,断诉公道,清正廉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甚至特意盖了一座杨炯祠。

祠内立有杨炯的塑像,门边还有一副楹联:“当年遗手泽,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贤令,泼水江旁千秋俎豆”。

据《盈川城隍庙碑》所载,杨炯在此地做县令时,某年旱情严重,田地干涸,杨炯向天求雨,天神却不应。

杨炯沐浴更衣,来到一口枯井前,面朝天穹祈求,祈求完毕,纵身投井以殉。

是夜,盈川县内狂风大作,天上乌云密布,井水猛涨,大雨倾盆而至。

杨炯的这个结局,想必也是个传说。但相比于冷峻的史书,这个结局是那样的温馨而悲情。

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杨炯是个狂傲的,可爱的,仁义的翩翩少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 李治为什么会喜欢比自己大的小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多大嫁给李治,武则天李治年龄差,武则天李治谁大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武则天又是李治的小妈,李治为什么对这个小妈如此喜欢?从十四岁到二十五岁,一直是才人的武则天把青春都在后宫耗尽。武则天虽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喜爱,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产生暧昧情感。在唐太宗还在生

  • 李善长七十多岁高龄依然被处死,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蓝玉为什么被处死,为什么不封李善长,于特岛惨案凶手为什么只判21年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善长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功劳位居第一,之后才是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朱元璋经常拿李善长对比萧何,对比功勋,李善长或许堪比萧何,但要比心态和

  • 王皇后利用武则天对付萧淑妃 王皇后就一点也不担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为什么不杀太平公主,武则天萧淑妃,萧淑妃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

    还不了解:武则天和王皇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面对武则天都要保持距离,王皇后为什么还敢利用武则天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就不怕吗?决定大唐历史的女人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异类,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个异类,但是这个异类的概念,也是在武则天成为武则天之后,才被发现的。

  • 历史上关羽诸葛亮违背过刘备的命令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刘备临死前为什么要防诸葛亮

    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刘备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云长义薄云天,诸葛亮忠昭日月,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代枭雄刘备眼里,任何人都不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丁原董卓要不是太

  • 历史上的元载是个怎样的人?他最后为何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灭亡后皇族的下场,李泌和元载谁厉害,元载的下场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元载是一个一心往上爬、卑鄙无耻的小人,他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历史上真实的元载与影视剧中的有什么不同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载是今陕西岐山人,出生贫寒,喜欢读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道学。在天

  • 李治前面还有两个哥哥 李治是怎么继承李世民的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治死后谁继承王位,李治的儿子谁继承皇位,李世民为什么传位给李治

    你真的了解李治继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治上面还有两个能干的哥哥,李治是怎么集成皇位的?既然是一个捡漏的故事,那就得先来说说李治是捡了谁的漏。这个倒霉蛋儿是谁呢?就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在唐太宗刚登基的时候,李承乾就被封为了太子,那时候他才八岁

  • 王娡靠什么当上皇后?她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延禧攻略太后杀母夺子,如懿给太后献计远嫁,历史上王娡是谁的女儿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皇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常有母仪天下一说。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通常情况下,皇帝可以不是皇后的原配,但皇后一定要是皇帝的原配。但凡事皆有例外,唐高宗的第二任皇后武则天,宋真宗的皇后刘氏等等,她们的第一个男人都不是自己的丈夫。也就

  • 高湛在位期间做了哪些残暴的事?他是如何对待皇嫂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湛是昏君吗,高湛为什么帮靖王,蓝湛从乱葬岗回来为什么要跪

    在影视剧《陆贞传奇》中,北齐武成帝高湛被塑造成了一代明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高湛却是与之大相径庭。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真实的高湛在位的短短4年时间里,干了很多残暴的事情,其行径人神共愤,令人发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真实的丑恶嘴脸。高湛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

  • 瓦氏夫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她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谁吹捧了瓦氏夫人,历史武则天真实的一生,丧尸:一段真实的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上不仅男性英雄辈出,名将如云,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巾帼英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明朝时期广西壮族的瓦氏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她出身于广西土官家庭,丈夫因叛乱被杀之后,她不仅担负起了治理地方的责任,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二品夫人”,并享有“抗倭第一女将”的美誉。出身

  • 探索万安的奇葩人生,他为什么被叫做“万岁阁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奇妙真相十四万四千人,奇葩什么意思,蒋万安

    万安是明朝时期官员,官至内阁首辅,颇受明宪宗的宠爱,他有个”万岁阁老“的外号,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岁”可是古代帝王的标配,但明朝的万安竟然有一个”万岁阁老“的外号,这个外号咋一听非常唬人,本以为是尊称,实际却是嘲讽,意思是什么事都不会做,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