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个人简介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个人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4/1/6 6:47:04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书法传承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年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

书法主张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

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骁勇善战,将领众多,为何会斗不过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最有名的一次亮相是“界桥之战”,与袁绍争夺冀州,但此战公孙瓒十分狼狈,若非刘备、赵云相救,公孙瓒早已结束了戏份。界桥之战后,罗贯中借助赵云之口,指

  • 孙和被废太子,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孙权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成年。孙权竟挑选了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新的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东吴政权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最上面是年老的皇帝,下面的精英几乎被荡涤一空,而后面是一个尚未懂事的接班人。万一孙权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御政治风浪。孙权在人生的最后

  • 吕蒙占据了江陵后,为何要斩杀自己的将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他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说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请求可以出兵北伐。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就此从汉中

  • 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战国末年楚国人,后进去秦国,为秦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贡献,后成为秦朝丞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在这个时期尽力的释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在这段时期里,各个学派之间不断地宣传自己学派的主张,宣传自己

  • 孙权晚年如此糊涂,导致东吴内部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晚年糊涂,导致吴国内部混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42年正月,得益于孙权皇次子孙虑已死,三子孙和是剩下的最长的皇子。再加上孙权喜欢,孙登推荐,孙和被册立为吴国的新太子。根据《吴书》上的记载,孙和也是一个优秀的小伙。他喜好文学,善于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结交

  • 历史上弑兄夺位登上帝位的皇帝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有与外人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父子、母子、叔侄、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皇位争夺之中,什么父慈子孝,什么兄弟情深,早被抛之脑后。那么,历史上

  • 诸葛亮如果自立为帝取代刘禅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刘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当初如果取代刘禅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诸葛亮敢这么做吗?一、首先,立即产生一个问题:国号问题?不管是诸葛亮废掉刘禅而自立,还是刘禅不得已将帝位禅让给诸葛亮,都意味诸葛亮“废汉自立”!如果诸葛亮继续用“汉”作

  • 杜审言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他的仕途为什么不顺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出身于京兆杜氏,他颇有才华却恃才傲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审言的故事吧。他家世显赫,祖辈中当官的人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他家可以称得上是世宦之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过他孙子的名字

  • 唐中宗李显悲惨的一生,与他强势的母亲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中宗李显一生两次被立为太子、两次登基当皇帝,最后被妻子和女儿联手害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中宗李显一生悲惨,性格懦弱,在面对强势的母亲,以及权力欲的妻子与女儿时,注定了唐中宗李显这匆忙的一生。决定李显一生命运与性格的人就是他的母亲——武则天。武则天的命运比任何一个女人都复杂

  • 关羽的坚毅表现在哪些方面?“刮骨疗伤”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是蜀汉名将,以忠义见称与后世,他沉着冷静,天生带着大将的风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和三弟张飞形成鲜明对比,说起三弟的称呼,还是要说到他们相遇的时候,交谈数句便聊到了一起。三位仁人志士都有着不同常人的理想,他们意气相投,于是便为了干出大事业的目标聚在了一起。他们的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