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南宋杨万里和范成大的关系

解析南宋杨万里和范成大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3/12/6 22:00:01

杨万里范成大的关系

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但是在文化上还是有着比较高的成就,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其中又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为主,这里就主要介绍一下范成大和杨万里两人的生平故事。

范成大雕像

杨万里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从小就深受理学的影响,因此对于品德非常的关注,而且他对于当时朝廷国家的事情也非常关注,对于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毫无雄心壮志的表现有着不少的不满,这在他的诗歌之中有着比较多的体现。但是和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不同的是,杨万里主要的诗歌还是以歌颂自然风貌和日常生活为主,他虽然是理学家,但是不像后来的那些僵化的学子一样,他对于生活之中平常的事物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他的诗歌往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显得平淡的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情趣。

杨万里一生诗歌创作丰富,先后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学习模仿过不少的先人,到了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随手拈来,无拘无束,但是这也导致了他的众多诗歌除了少数的佳作,其他的都经不起品读。

范成大也是当时有名的诗人,他一生周游各地,经历丰富,所以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比较广发,但是其中价值最高的就是他记载自己金国之旅的金纪行诗和后期的田园诗,前者是描述当年出使金国的所见所感,主要描述了山河破碎的悲痛和中原百姓渴望收复故土的心情,也表达了范成大愿意以死报国的决心。后者主要是他退隐田园的十年间创作的,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富有乡村情趣。

范成大的诗句有哪些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他显达之时为国为民,施行了不少有利于民的政策,退休以后也不忘百姓,通过常年的乡村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江南农民生活的诗作,再加上早年出使金国的所见所闻创作的诗歌,范成大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这里就例举一二。

范成大的经典诗篇

纵观南宋一朝,虽然写中原百姓疾苦的诗歌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在江南水乡之中想象的,而范成大则是亲身出使过金国,见过当地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尤其具有真实感,比如在《州桥》这首诗,范成大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他出使金国的所见所闻“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说明中原的相亲父老还在盼望着南宋可以回来打退金兵,但是年年盼望却是年年失望,好不容易看到使者了,不禁失声询问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有大军前来,这样的情况让范成大非常的感动,回去之后就创作了这样的诗歌。

古来写田园诗的不在少数,而众多诗人之中,除了陶渊明之外,就要数范成大了,相比起陶渊明以田园之中的美好风光为主的创作风格,范成大吸收了前人关心政治黑暗的优点,在田园诗的创作过程中有加入了对于百姓疾苦生活的同情和对于黑暗的世道的驳斥,比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言辞简单通俗,但是却字字都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的斥责。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诗句风格清新自然,在艺术上的成就上很高,但是整体的诗风却是比较一般,风格不够鲜明。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的关系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这三个人有什么关系吗?大家都知道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是著名的诗人,三个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在诗的造诣上可谓是赫赫有名,那么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有什么联系吗?

陆游画像

其实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是中兴四大诗人其中的三个人,还有一个是尤袤,这四个人就是中兴四大诗人,也叫南宋四大家。陆游,都说六十年间万首诗,就是形容陆游,陆游的诗其实是分为了两个时期所作,在他四十二岁之前只有百余首,都被陆游烧掉了。

陆游的诗,在和平时代,可以读读他闲适的小诗,在动荡年代,可以感受他激昂的爱国情怀。因此,陆游的诗也是有两种大的风格,诗词的字数虽不多,但陆游诗的风格和气势总是会让人读完感同身受。杨万里,南宋著名世人,相传一生著有诗两万余首,但现在存在世上有四千二百余首。例如《念奴娇》《闲居初夏午睡起》《昭君怨》等,但杨万里的学问渊博,他的诗不拘一格,一直都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给人淳朴自然的感觉。

范成大,留在现世的诗比较少,因此大家对范成大的名字或许有所陌生,但他的成就并不低,否则也不会与其他三人并称南宋四大家。范成大主要是写田园诗,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很有影响力,诗的风格轻巧,善于使用一些佛典。晚年著作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的代表作,被钱钟书还评价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望乡台范成大的作品

众所周知,范成大一生周游了南宋各地,而在1175年的时候,他受命前去四川一带,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陆游等人,和陆游成为了莫逆之交,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不少的诗歌,《望乡台》就是其中的一首经典诗歌。

范成大画像

这首诗应该是他在旅途之中创作的(毕竟古代交通不像是现在,基本还是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任)可能是当时范成大在入蜀的时候路过一座高山,心中有所感想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样的一首诗歌,这首《望乡台》既有着作者对于自己家乡的怀念,也有着自己愿意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开局便是写路途之艰险,在古代蜀地的路还是非常难走的,诗人从广西调任到四川,经历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有时泛舟江上,有时行于山岭之间,可以说是非常的艰苦(所以古代不少大臣都是在路上累死的),现在终于要到了,于是有了一种“千山已尽一峰孤”的喜悦之情,这不只是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情景,也表达了他欣喜的心情。但是之后的心情马上就转变了,明明一马平川就在眼前,但是范成大却感到犹豫了,不由得慢下了脚步。

之后的两句就直白的描述了自己踟蹰不前的原因,先写川蜀之地已在眼前,但是这样的喜悦背后的是诗人将要入蜀,再也难以登高远眺,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故乡了,反映出来了当时范成大矛盾的心理,范成大以这样深沉的语调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理。

陆游与范成大介绍

陆游和范成大都是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两人都曾经入过蜀地,都曾经在成都居住过一段时间,而且两人还曾经有过密切的接触,他们给后来人留下了很多杰出的诗歌,包括爱国诗、田园诗等等。

陆游的画像

陆游是在1170年的时候入蜀的,之后在蜀地渡过了将近9年,在这段时间陆游周游了蜀地的各个地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而范成大则是在1175年的时候才入蜀的,之后呆了两年就离开了,虽然因为居住时间较短,留下的诗词较少,但是对于成都生活的表现还是比较全面的。而且根据史书记载,陆游和范成大还有过很密切的互动,据说他们经常在成都一起喝酒聚会赏花作诗,陆游就有诗歌描述和范成大的交往,比如“锦城得数公,意气如再少。”可见陆游对于两人的感情非常重视。

接下来小编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两人诗歌的一些异同点。陆游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爱国诗,饱含着他的爱国热情,其中有无数诗歌都寄托着陆游矢志报国、恢复中原的意愿。这些爱国诗大多都是热情洋溢。而相比而言,范成大的爱国诗就显得保守一些,没有那么的激情,但是其中的爱国之心依旧慷慨激昂。可以看出陆游的爱国诗更多的还是以壮志难酬的个人角度来抒发收复失地的大愿,而范成大的爱国诗则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一些合理的边防计划。

两人的田园诗也都是非常的出众,其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成都地区的美好风光令人沉醉,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两人的诗歌还是比较近似的,但是这其中还有不同,陆游更多的还是寄托了他报效祖国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不平,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更加的闲适。

南宋名臣范成大作品都有哪些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鼎鼎大名的诗人之一,他被陆游等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屡次身居高位,后来又潜心作诗,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对于之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范成大的作品

范成大的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最早写诗的时候是从江西诗派开始的,后来又摆脱了它的影响,开始广泛的学前代诗人,最后终于融汇一体,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一生创作众多,题材也很广泛,其中流传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他晚年创作的那些田园诗歌,这些反应当时农民社会生活的诗歌概括的描述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的乐趣和百姓的疾苦,在展露当时深刻的社会现象的时候还流露出一种安静的田园生活。

范成大的作品很多,他早年的词作和秦观近似、清丽婉转,后期的作品更接近苏轼更加的豪放,其中最经典的毫无疑问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这些诗歌较为全面的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的景物,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辛勤生活,诗歌风格温润婉转,富有情趣。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经典诗歌,比如这首“昼出耕田也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的农村之中老百姓的艰难生活,白天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种地,晚上还要辛辛苦苦的绩麻填补家用。因此村庄里面的少年都要早早的当家做主,很是辛苦。就连是年轻的童孙都还要跟着学习种瓜,这首诗很好的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对于百姓的艰苦表示了同情,是范成大诗歌之中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公孙子都的人物简介和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è)本姓为姬,与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因此深得郑庄公宠幸。公孙阏后人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dū)姓。《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子

  • 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

  • 公孙瓒骁勇善战,将领众多,为何会斗不过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巅峰时期完全碾压袁绍与曹操等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公孙瓒最有名的一次亮相是“界桥之战”,与袁绍争夺冀州,但此战公孙瓒十分狼狈,若非刘备、赵云相救,公孙瓒早已结束了戏份。界桥之战后,罗贯中借助赵云之口,指

  • 孙和被废太子,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孙权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成年。孙权竟挑选了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新的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东吴政权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最上面是年老的皇帝,下面的精英几乎被荡涤一空,而后面是一个尚未懂事的接班人。万一孙权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御政治风浪。孙权在人生的最后

  • 吕蒙占据了江陵后,为何要斩杀自己的将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他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说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请求可以出兵北伐。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就此从汉中

  • 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战国末年楚国人,后进去秦国,为秦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贡献,后成为秦朝丞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有才能的人都在这个时期尽力的释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在这段时期里,各个学派之间不断地宣传自己学派的主张,宣传自己

  • 孙权晚年如此糊涂,导致东吴内部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晚年糊涂,导致吴国内部混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42年正月,得益于孙权皇次子孙虑已死,三子孙和是剩下的最长的皇子。再加上孙权喜欢,孙登推荐,孙和被册立为吴国的新太子。根据《吴书》上的记载,孙和也是一个优秀的小伙。他喜好文学,善于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结交

  • 历史上弑兄夺位登上帝位的皇帝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皇帝制度,对皇位的争夺就从来没有休止过。有与外人争的,不过更多的是与自家人争。父子、母子、叔侄、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皇位争夺之中,什么父慈子孝,什么兄弟情深,早被抛之脑后。那么,历史上

  • 诸葛亮如果自立为帝取代刘禅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刘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当初如果取代刘禅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诸葛亮敢这么做吗?一、首先,立即产生一个问题:国号问题?不管是诸葛亮废掉刘禅而自立,还是刘禅不得已将帝位禅让给诸葛亮,都意味诸葛亮“废汉自立”!如果诸葛亮继续用“汉”作

  • 杜审言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他的仕途为什么不顺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出身于京兆杜氏,他颇有才华却恃才傲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审言的故事吧。他家世显赫,祖辈中当官的人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他家可以称得上是世宦之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过他孙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