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做的这些事:成全了百姓 却毁了自己

雍正做的这些事:成全了百姓 却毁了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18 更新时间:2024/2/6 7:38:35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因为死的突然,被归入了“暴亡”行列。关于他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民间小说野史更是以此为题材描绘出了种种生动逼真的故事。

故事本身其实没有确切的证据,关键在于一位大清皇帝死后为会有如此多的传闻,仅仅凭着民间的小说家或是几个政敌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浪吗,不要忘了,在封建社会,任何一种关于皇帝的言论都面临着诛灭九族的生死考验。

那么另外一种可能性会更大,就是雍正皇帝的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政策,损害了众多官僚集体的利益,因而被冠上了种种恶名。

要说雍正这皇帝当的真是不轻松,受苦受累不说,精神上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从登上皇位那一天开始就和谣言相始终,人们也热衷于添油加醋的传播雍正的篡位和杀兄弑弟谣言。这一切的真凶就是雍正近乎苛刻的政策,他让方方面面的人感到了紧张、重负和恐惧。

换句话说,雍正是结结实实的得罪了很多人,概括一下有几个方面。

整顿吏治

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他成立会考府,就是对官员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就被严肃处理,譬如说户部亏空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怎么办?想吃霸餐,贪完就脚底抹油那是门都没有,凡是有关的堂官,在任的、离任的一律退赔。

这是一个狠招,所以此例一出,对官场的腐败风气给予了很大的震动。国库也比康熙的时候更加充裕了,有学者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早已衰亡。”但是那些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敢拿的贪官也就恨得牙痒痒,巴不得这种主子早点被谣言咒死。

设立军机处

雍正之前军事方面的大事是由议政处来处理的,行政方面内阁处理。雍正在议政处和内阁之外又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开始只有二三人,后来多到八九人,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在内阁之上,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而同时,权臣的权力被削弱了,各种“方便之处”当然也就没有了。

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也不是雍正原创的,早在顺治晚年就有,康熙的时候就很多了,康熙的时候,有资格上密折的大约就一百多人,雍正将他发扬光大,人数增加到了1200多人,这就扩大了信息的来源。

密折不通过内阁就直接呈给了皇帝,雍正的批示也直接发还到了本人。但是不可否认,这种鼓励官员互相检举的形势搞得人心惶惶,其副作用和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不相上下,所以满朝官员敢怒不敢言。

摊丁入亩

这是雍正赋税改革的一个大手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都要交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头税摊入土地,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无地的不交。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阶级。

那些有钱有权发言的人掌握着舆论的权力,而那些贫民百姓得到好处想歌功颂德也没地方去。但是这项政策也滋生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刺激人口增长,康熙五十年以后,老爷子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了乾隆的时候,中国人口已有3亿,道光的时候达到了4亿。

废除贱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户口制度,有军籍和民籍,民籍就是士农工商。而贱籍就是贱民,不属于士农工商,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变。

这些贱民身份很低下,从事一些人们看不起的工作,雍正下令将贱籍编为民籍,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这些贱民捞到了好处没用,他们不会写字,不会著书,不懂炒作,顶多就是在家烧烧高香,拜拜雍正罢了。而那些恨雍正的可就不一样了,贱民原本是他们的奴役,现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他们自然要通过各种方式暗中攻击诋毁。

火耗归公

清朝流通的是金属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都有一定损耗,所以要征收一定的损耗费,这项税收叫“耗羡”或是“火耗”,一般由地方州县征收,当然收上来的就进入了自己的腰包。

火耗没有确定的比例,州县官随心所欲,从重征收,人民负担苦不堪言。雍正实行的“火耗归公”,将此项附加税变为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了办公费用外,剩的作为“养廉银”发给各级官吏。

但是不管拿到多少养廉银,始终没有以前收入那么高,雍正此举又挡了很多贪官的发财之道。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其实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嫣然就是个土皇帝。

雍正即位以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众多土司,改为了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对,雍正坚决派兵平定。这一招,打击和限制了土司割据和特权,损害了这些土司们的特殊利益。

开放洋禁

雍正之前大清严格海禁,但后来考虑到沿海百姓快穷到吃不上饭了,雍正五年,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允许民众与南洋开展贸易。

虽然还有很多限制,但相比之前的政策,已经算是很开明了,这种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深得百姓的拥护,但又触及了那些原本垄断贸易的官员和地主集团,雍正的这一暗箭怕也是躲不过去了。

正是雍正实行的这些重大措施,才为后来的乾隆奠定了基础,人都是雍正得罪的,好处全让乾隆给占了。雍正无论在性格上还是政策上都让他“失宠”于官僚阶级,得罪官僚集团的后果就是引发了各种口诛笔伐,雍正自然也就“青史留恶名”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雍正治国的成绩和勤政的精神,在中国帝王中可以给他颁一个“最佳导演奖”,因为两个最佳演员奖被康熙和乾隆得了,尽管屈居于幕后,但一点都不比这两人差,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这祖孙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十五世纪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十五世纪郑和为什么下西洋郑和为什么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明成祖派他下西洋的目的。明朝初期,国力日渐上涨,这时候蒙古的势力也已经被驱逐,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江山稳固。所以统治者萌生向海外发展的想法。明成祖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共主,想要海外国家前来朝贡,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想要向外显示国威

  • 为什么说宋江比晁盖更具领袖气质 几件事可说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江晁盖谁名气大,宋江和晁盖谁更适合当梁山首领,领袖气质如何培养

    上梁山前,晁盖身为东溪村里正,薄有家财,人称托塔天王,在江湖上很有人望。赤发鬼刘唐就说:“曾见山东、河北做私商的,多曾来投奔哥哥”。也正因为这样,刘唐、公孙胜这些成名已久江湖的人物打探到大名府那边有十万贯金珠启程押送东京,马上想到要将这套富贵送与晁盖。劫取生辰纲前,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

  •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恭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开国杀过功臣吗,秦琼与尉迟恭谁厉害,隋唐尉迟恭

    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胡敬德,是大唐开国名将之一。他性格忠厚,勇武善战,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的名字与大名鼎鼎的秦琼秦叔宝并列,为隋唐十三条好汉中的稳坐第十三把交椅的好汉,亦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门神肖像的原型。纵观《百家姓》,汉人的名姓之中未有“尉迟”这个

  • 慈禧另一张脸:一次危机让她知道了权力的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有没有做过比较正确的决定,真实的慈禧是怎么样的,慈禧是怎样控制大权的

    初入宫的慈禧也许就像马尔泰·若曦一样,只是个天真少女,但一入宫廷深似海,她还一门心思当小白兔,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那是早春二月,一乘骡车把慈禧第一次送进紫禁城。那时的她或许没有想到,那是一条有去无回的旅程,她的命运从此变成一条单行线。入宫第二年,她就被封为“兰贵人”,又过了一年,被封“懿嫔”,此后又

  • 有关杨家将的历史知识小误区 你对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有关于杨家将,满门忠烈各个影视剧充斥影频,大家都应该知道 ,从小看电视,和从老人哪里听说, 杨业,杨延昭 ,杨宗保,杨文广。最有感情色彩的就是杨宗保和穆桂英的爱情故事!他们俩生下的孩子叫杨文广。其实杨宗保和穆桂英都是虚构的,。杨家将的故事从北宋就流传,在漫长的故事流传中民间诞生了这俩虚构的人物! 杨

  • 李滉是谁 李滉有什么影响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滉是谁呢?李滉其实是朝鲜李朝的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滉既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持反对观点,又对佛教和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表示排斥。李滉认为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才是真理。李滉画像李滉于1501年出生在庆尚北道礼安县,两岁时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由于贫苦与丧父使得他

  • 此人比项羽李存孝还猛 曾五百打五十万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项,指的是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这李,指的就是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在我眼中,宋朝时,有一少年豪杰,曾率领五百骑兵在金兵阵中,冲杀数十回,杀得是人是血人,马是血马。战后,金兀术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我五十万大军,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这位少年英豪便是岳飞的长子

  • 朝鲜古代李朝哲学家李滉怎么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滉,朝鲜的一大文学大家,著名的哲学家,著名的儒学家。那么李滉的滉字怎么读?在汉语字典中,李滉的滉字的读音是固定的,还是多变的?李滉的滉字作为名字的读音是否又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接下来请一同翻阅汉语字典,去了解李滉怎么读?李滉的滉代表了何种意思?李滉退溪学说经过一番的翻阅字典后,结果可能大大出乎所

  • 康熙制定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会体贴臣子。有时宴请大臣,为了避免大家拘谨,他并不亲自参加,还特意传旨让大家多喝点儿酒,高兴高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甚至邀请大臣到中南海钓鱼,并让他们将钓到的鱼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

  • 王莽穿越是真的吗 新朝王莽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王莽是穿越者,也是一些“关心”王莽的网友所杜撰出来的,大致是因为王莽推行的很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前瞻性,是那个时代不具备的一种见识。与王莽相关的画像就和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一样,因为在数十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造诣,并且对人体器官、飞行器等等都具有超越时代的认识,所以被人们认为是穿越者。这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