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宣帝刘病已:在监狱中成长的传奇皇帝

汉宣帝刘病已:在监狱中成长的传奇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538 更新时间:2023/12/24 11:54:15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病已的事迹编写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乌龙闯情关》。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元前92年、汉武帝末年的长安城说起。

那一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迎来了自己政治命运的重大转机。丙吉自幼学习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助手,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遗憾的是,在朝廷中任职,仅仅需要政绩是不够的。丙吉显然不适应中央的复杂关系,不久因涉案受到株连,罢官出京,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

现在丙吉毫无征兆地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尽管满怀疑惑,但也赶紧收拾行囊回京。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场大祸发生在年老的汉武帝和并不年轻的卫太子刘据之间。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们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江充,兵败被迫自杀。其母、

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丧失了清晰的判断力,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许多京官被削籍为民。因“巫蛊之祸”案情复杂,涉案人员极多,加上许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连,因此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

在政治高压和白色恐怖之中,所谓的案件“审理”完全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已经被定性了,丙吉等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贯彻上意、完成程序、惩罚犯人。具体到丙吉的任务,则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纳史良娣,生下了史皇孙刘进。皇孙刘进纳王夫人,生下了这个婴儿,称为皇曾孙。小婴儿刚出生就遭到“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等亲人都遇害身亡。小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政敌们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将他关在大牢中等待命运的审判。

尽职的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丙吉每月得到俸禄,就先换来米肉供给牢房中的小皇曾孙。他坚持每天检查婴儿的生长情况,不准任何人惊扰孩子。有时候,丙吉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了,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孙,看看被褥是否燥湿、饮食是否得当。然而监狱中的条件毕竟恶劣,刚出生的皇曾孙经常得病,甚至数次病危,丙吉都及时地命令狱医诊断,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丙吉的俸禄原本就不宽裕,现在又要照顾一个体弱的婴儿和两位奶妈,但他总是先想着婴儿,精心照料。如果没有丙吉无微不至的照顾,小皇曾孙早就死在狱中了。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奇迹般87地成长了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的时候,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没有办法的丙吉只好继续照顾着小皇曾孙。

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这个孩子于是就叫做了“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做法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

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丙吉主管的监狱一下子就空了。刘病已的两位奶妈分别回淮阳和渭城去了。刘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他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的舅舅史家。史家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卫太子刘据,就是史良娣。当时史家还有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恭见到这个外甥的儿子,史老太太见到这个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已当时还没有记忆,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环境,也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回到长安,继续去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为过去式。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刘病已的命运开始改变。

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这一脉中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血缘身份是个人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于皇室政治来说,血缘尤其重要。它通常是一个人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作为被排除在皇室队伍外的人,他是毫无政治前途可言的。相反,他可能成为政治祸害的来源,因此达官贵人们都不愿意收养刘病已。可怜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里。现在,刘病已恢复了皇室身份,不仅上升为贵族阶层,而且具备了进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更值得留意的是,刘病已的血脉出于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而且是刘据这一脉唯一的后人。尽管他还没有封爵,但政治前途无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来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对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刘协: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破巢之下几完卵?亡国之君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其结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地。相比之下,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广施仁政,悬壶济世,造福一方,为民传颂,堪称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

  • 探析曹操阵营中的第一猛将——张辽张文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家大将,刘备阵营有哪些人,魏国第一猛将

    《关云长》张辽剧照 蜀汉的五虎上将多半是小说家的虚构,历史上并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却是在三国志中的明文记载,而五子良将之首的就是张辽张文远。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关云长》张辽剧照蜀汉的五虎上将多半是小说家的虚构,历史上

  • 关于曹操和三国演义的真实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三国差别大吗,三国演义是正史吗,三国演义误导历史

    古人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现在好象有不少人反对了。认为演义没有那么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演义有“拥刘反曹”倾向吧?在宋代,苏东坡就说小孩子听三国故事,曹操赢了就愁眉苦脸,刘备赢了就喜笑颜开。可见在名分思想非常严重的古代,身为正统的刘备(虽然是没落皇族)是很得人心的。老罗当然不能免俗,

  • 刘伯温退隐续命12年是真实存在还是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斩龙脉传说,诸葛亮和刘伯温续命,刘伯温往生在昆仑山修炼500年

    刘伯温简介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温,是汉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在明朝建立了之后,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被人称为“刘诚意”。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此又被成为“刘文成”、“文成公”。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

  • 刘备和“衣带诏”之间的缘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桃园三结义谁是,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和刘邦

    衣带诏本是汉帝委托车骑将军、国舅董承诛杀曹操的血字密诏。自刘备参与并签订义状,收得部分朝廷重臣人心之后,便开始“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可惜韬光养晦的结果,还是被见识过人的曹操怀疑,一出惊险万分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过后,知道不但国贼难诛,自身还有生命危险,于是打起跑路

  • 蚩尤长什么样?上古十大魔神之兵神蚩尤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十大钝兵器,古代十大凶兵,蚩尤为什么叫兵主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听到魔神两个字就觉得特别好奇和热血澎湃。是的,魔神来了。关于上古的十大魔神,包括兵神蚩尤 ,战神刑天,星神夸父,水神共工,风伯飞廉,雨师屏翳,冥王神荼、郁垒,魔星后卿,旱神女魃,遁神银灵子。先来介绍一下兵神蚩尤。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

  • 诸葛亮劝刘琦跑路 是为他着想还是为刘备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劝降马超哪一集,诸葛亮劝关羽,诸葛亮劝子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七月间,荆州城内,一个人愁云密布。虽然外有强敌逼近,内有父亲重病,但他忧虑的不是这些,而是病榻上的父亲去世后,能不能坐上荆州牧的位置。这个人,就是荆州牧刘表刘景升的长子刘琦。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两个人都是平庸无能之辈,曹操认为他们的智商只有阿猪阿狗的水平,“

  •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真的神机妙算吗,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诸葛亮历史上存在吗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千古罪人?听我慢慢道来。诸葛亮出山时,中原基本上接近二分之局,只有一些小国未被曹魏或者孙吴所干掉。而刘备当时只占有一个小城,根本没什么作为。诸葛亮在此时出山,理应襄助操、孙任一方,这至少加速中原的大一统,可以免被外族所侵。然而诸葛亮却加入了刘备。好听点叫报恩、锄强扶弱,不好听的就叫虚

  • 经典历史皇帝故事:谁能让赵匡胤脸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如何让自己不脸红,如何快速不让脸红,让皇帝惠陵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兵不血刃,刚收拾完了李煜的南唐,踌躇满志的赵匡胤又把眼光瞄向了千里之外的后蜀。后蜀皇帝孟昶虽不会打仗,治国无能,但却是个很会享受的主。房是雕梁画栋,床是七宝金床,吃饭是象牙筷子,连尿盆都是用珍珠镶的,加之后宫里美女无数,花园里百花争艳,他天天灯红酒绿,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 最勤政的康熙皇帝也会吐槽埋怨:工作强度大不能退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埋怨意思,康熙皇帝有几位皇子,雍正是最勤勉的皇帝

    关于康熙皇帝,有一句最有名的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大概后人觉得他当老板当得太过瘾太刺激了,因此老马恋栈,于是捉摸圣祖的心思,写出这么一句歌词来。康熙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他老人家不是这么想的,《金瓶梅》里头说:当家三年,连狗都嫌。其实自己也累,皇帝这份工也不好打。为什么说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