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的建立吕后有何贡献?废太子时为何会有群臣支持她?

汉朝的建立吕后有何贡献?废太子时为何会有群臣支持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26 更新时间:2023/12/16 9:45:53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虽然对刘邦夺取天下没有直接贡献,但吕氏家族的贡献却绝对不小。而吕氏集团的强大,恐怕也是刘邦改立太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刘邦废立太子,在戚夫人和吕后之间,大部分朝臣还是支持吕后的。

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吕后忍辱负重,吕氏出力甚巨

吕雉本是齐国贵族,秦灭六国之后,因故逃至沛县,吕雉后由父亲做主嫁给了年长自己十多岁的刘邦。然而,刘邦虽然与吕雉成婚,但却依然整天不顾家,整日在外饮酒游荡,吕雉对此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始终履行着一个妻子的义务,不仅为刘邦生儿育女,而且独自操持家务、孝敬公公。

早期的吕雉还是个贤妻良母

数年之后,刘邦因押送徒役而起兵造反,吕雉不仅独自支撑家业、抚养子女,甚至因此蹲过大牢,并冒着生命危险为逃入芒砀山的刘邦等人送衣送饭。汉二年(前205年),起兵四年多的刘邦重新杀回楚地,然而他却并未返家,直到被项羽击败才想起家中的妻儿,但此时的吕后已经和刘太公一起落入了项羽手中。

此后,吕雉被项羽俘虏长达两年,直到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鸿沟议和之后,吕雉才得以和刘太公返回刘邦身边,而此时刘邦的身旁已经有了新宠戚夫人。可以说,从秦末乱世到刘邦夺取天下,吕后堪称忍辱负重,而正是由于长期的悲惨经历,才使得曾经贤良淑德的吕雉,最终成长为了心狠手辣的吕雉。

吕雉最终成长为了铁血政客吕后

此外,吕雉对于刘邦夺取天下虽然没有直接贡献,但吕氏家族却在此期间出力甚巨。首先,在刘邦刚刚发动起义时,吕太公一家非但没有立即撇清关系,反而对其全力支持。而且,就在刘邦起兵后不久,吕太公的儿子、吕雉的兄长吕泽便在山东单父县起事,“发兵佐高祖定天下”(注意,这里用的是“佐”,说明吕泽的军队是相对独立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此后,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吕氏集团的军队也曾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击败,一路惨遭追杀,“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项羽本纪》),狼狈的刘邦直到逃入吕泽军中才算初步稳住阵脚。

综上所述,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吕雉作为原配应该算是历尽苦难,而吕氏集团在此期间则是出力甚巨。

称帝之后刘邦意图改立太子,却在吕雉运作下遭到举朝反对

事实上,在汉初的朝堂之上,吕氏集团的力量其实并不弱,而吕雉更是贵为皇后,其子刘盈则是未来的储君。或许正是由于吕氏集团的势力过于庞大,这才引起了刘邦的忌惮,使其在吕雉的兄长吕泽去世之后(汉八年死于平定韩王信叛乱),开始着手瓦解吕氏集团,并意图改立太子。

汉初三杰分属丰沛系、功臣系和诸侯系

然而,刘邦显然低估了吕雉的能力以及朝臣的支持。在西汉初年的朝堂上,根据出身大致可分为四股势力,即丰沛系、功臣系、诸侯系和吕氏集团。

1、丰沛系。这是属于刘邦的嫡系,他们大多出自丰县和沛县,都是在刘邦起兵前便与其交往甚密者,因而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的功臣。例如樊哙、周勃、曹参、萧何、夏侯婴等人。

2、功臣系。主要指在秦末战争和楚汉争霸过程中投靠刘邦之人,例如张良、陈平、郦商、灌婴、傅宽、韩信(被废为淮阴侯)等人。

3、诸侯系。主要指楚汉争霸时期倒向刘邦的诸侯,以及西汉开锅后分封的异性诸侯,例如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

4、吕氏集团。这是极为容易让人忽视的一股力量,这是属于吕雉兄长吕泽的嫡系。虽然吕泽军队长期配合刘邦作战,但却始终是一股较为独立的力量,这些人以吕泽为首,有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虫达)、郭亭、郭蒙、朱轸等。

吕雉虽然贵为皇后,但她早已不对刘邦抱有希望,此时的她几乎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了一双儿女身上,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夺走了刘邦的戚夫人,竟然还要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这显然触碰到了吕雉的底线。

于是,吕雉以朝中吕氏集团为根基,开始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而在以上四股势力中,吕氏集团毫无疑问站在吕后一边。而由于吕雉刘邦原配的身份,以及早年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因此丰沛系在吕雉和戚夫人之间也选择了吕后,其中樊哙是吕雉的亲妹夫,而萧何的态度更是说明了一切。功臣系大多处于中立,而张良等人在吕雉的努力下,最终也倒向了吕雉一方。

通过努力,吕雉迅速拉拢大批朝臣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而正是在这些大臣的坚决反对之下,刘邦最终无奈的放弃了改立,选择退而求其次的订立了“白马之盟”。不过,直到刘邦去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没有放弃瓦解吕氏集团,因而才有了弥留之际命令陈平、周勃处死樊哙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卫青身为马夫,平阳公主为什么还嫁给他 平阳公主下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卫青和平阳公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卫青当初只是一个马夫,平阳公主为什么会愿意嫁给他?这背后有什么阴谋吗?一、卫青的履历:卫青的身世其实很可怜,他是私生子。他的父亲叫郑季,母亲叫卫媪,所以按道理卫青应该叫郑青。卫媪本来就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卫孺、卫少儿

  • 才子在斩首前念了首诗,结果刽子手也遭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才子在斩首前念了首打油诗,害得刽子手也遭殃,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中孙蕡的成就最大,他被誉为岭南明诗之始”、“岭南诗宗”,出生于1337年的孙蕡,仪表堂堂,性格豪爽通达(诗文援笔立就,词采烂然。负节概,不妄交游),他无书不读,写起诗文来更是不用起草稿,开卷展纸,挥笔而成。而孙蕡

  • 平阳公主的三位丈夫是谁 平阳公主最后和谁合葬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平阳公主和卫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平阳公主生前有过三位丈夫,他们分别是谁?平阳公主最后和谁合葬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在历史上也是一位传奇的女人,与她的大姑姑馆陶长公主一样,都喜欢给做皇帝的弟弟介绍美女。一来二去地,自己和弟弟都收获了人生的真爱,以及事业

  • 李陵当初对功劳那么大 李陵为何难逃被灭族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陵被灭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当初屡立战功,李陵最后为什么会被灭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汉武帝的父亲和爷爷共同创造除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为整个的大汉王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库充盈,百姓丰衣足食。到了汉武帝这一代,汉武帝刘彻是个崇尚

  • 李陵投降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陵是牺牲品还是贪生怕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陵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陵身为将门世家,李陵最后为什么会投降于匈奴?李陵真的是贪生怕死吗?李陵是不是权力的牺牲品?李陵出自陇西李氏,李家世为将门,更是以军功名满天下。昔日李广威震一时,文帝感慨道:“惋惜他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祖时期,起码是个万户侯。”家

  •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将卫青家族灭族 真相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卫青家族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会将卫青家族灭族?卫青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真实原因出在什么地方?我国历史上要说谁的权力最高,肯定是皇帝,他手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有句俗话说得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因此

  • 诚孝张皇后为什么被誉为五全皇后?后世对她评价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诚孝张皇后张氏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妻子,明朝第一位皇太后,从世子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太后跟太皇太后,一生堪称传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两大封建王朝,里面许多地方存在争议。仔细去想明朝的十六位帝王跟清朝的十二位帝王,他们当中也发生过许多触

  • 李治身为皇帝,看着武则天一步步掌权是什么样的心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的一生却算是嫁过两个人,第一次是成为李世民的才人,而第二次则是成为李治的妃子,再到皇后。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伴随着时间流逝,人的状态也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对唐高宗李治来讲,同样如此。要分析李治的心态,我们可以将他从开始接触武则

  • 仁孝徐皇后堪称后宫典范,她为朱棣提供了哪些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经常在谈及明朝历史时被提起,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都有一个贤内助。朱元璋身边的一个马皇后,她的伟大路人皆知。可朱棣的徐皇后却很少有人被提及,虽然有显赫出身,可依旧安分守己做好自身的事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是开国名将徐达的大女儿,自当

  • 秦始皇打仗粮食是一件大事 秦始皇是怎么做到不缺粮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秦始皇打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打仗那么多年的时间,面对连年打仗,秦始皇为什么不缺粮食?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优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一共进行了2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