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恬究竟有多强 关于蒙恬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蒙恬究竟有多强 关于蒙恬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71 更新时间:2024/1/23 21:34:28

提到秦国的历史,大家都记得秦始皇,记得李斯,记得那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记得那金碧辉煌的阿房宫,却很少有人记起蒙恬来。其实人们不该忘掉蒙恬的,如果说扶苏让人觉得可怜可悲,秦始皇让人觉得畏惧的话,那么蒙恬就让人觉得可畏可敬。

忠信大臣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忠信“是他的做人的准则,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被始皇帝寄予厚望,秦始皇十分信任蒙恬,因此他又被誉为忠信大臣。蒙恬出生年月不详,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蒙恬名门之后,三代在秦为将。蒙恬和其弟弟蒙毅都曾经向李斯学习典狱之学,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狱官。但他很快就放弃了理论上的东西,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则继续学习典狱,后来则成为始皇最为信任的上卿,协助李斯完成了著名的《大秦律》。兄弟俩一文一武,称的上是大秦双璧,一个处理内政,一个负责军事,被时人称为是”大秦双壁“。祖父蒙骜是战国名将,在他指挥下的秦军不断攻城略地,三晋丧胆。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一名优秀将领,曾经为秦军主帅平定过上楚、越之地。

”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公元前318年,匈奴这个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上,也就在这一年,匈奴这一名称在我国史书上首次出现。秦国虽然在这个时候统一六国,但是仍旧不敢小看匈奴的力量,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忙于兼并,疏于对北方的管理,也就给了匈奴可趁之机,北方游牧民族在河套地区为据点,不断南犯,直接威胁了北方甚至是秦朝的稳定。

统一之后,秦国最大问题就是匈奴问题,为了解决匈奴问题,秦始皇出于信任,找到了蒙恬,并任命蒙恬为大将军,蒙恬虽然在六国被秦国兼并的过程中,战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他的却拥有了足够多的战争经验,而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和认可。就在匈奴愈来愈肆意的时候,大将军蒙恬便被委任为将军,进攻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蒙恬统领秦国的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的河套地区,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那么,在这么多的将领里,秦始皇为何偏偏要选择蒙恬出征呢?猜想应该有一下的原因。其一,老一辈的名将王翦等人,都已经去世了,而剩下的又几乎是一些新人,战争经验并不丰富,且难以担此重任,而在众多人选里,蒙恬应该是最合适的,他不仅是名将之后,还是个比较沉稳的将领;其二,尽管蒙恬没有太多作战经验,但是在秦国灭六国的战役中,蒙恬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在作战之中,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其三,蒙恬不仅在军事上表现突出,还颇有儒将的风范,他待人之真诚,大秦诸将对蒙恬尊敬、信服,蒙恬也是毛笔的发明者,也因此最得始皇信赖。

于是两方第一次交手,蒙恬就把匈奴人打过了黄河以北的地方,匈奴人从黄河以南,退到了以北的地区。待匈奴调整了几个月,冬天过去以后,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匈奴和中原又爆发了一次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一场厮杀。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匈奴人就继续向北逃窜,从此不敢轻易侵犯。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史书上记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李如松简介 李如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如松是明朝著名将领,字子茂,号仰城,生于公元1549年,去世于公元1598年,父亲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辽东铁岭卫人。李如松的祖先在洪武年间,渡江归附明朝,归附后“授总旗”,高祖李英,授世铁岭指挥佥事。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李如松父亲一带,因为世袭官职,族亲旺盛,成了明清以来铁岭

  • 雍正名声为何不如乾隆: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除了近年来的少数翻案作品之外,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

  • 东天将军郭侃简介 郭侃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郭侃,蒙古帝国著名将领,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祖父郭宝玉与父亲郭德海都是成吉思汗手下大将。郭侃是郭德海次子,小的时候被蒙古将领木华黎部下史天泽收养,自小受史天泽精心培养长大,公元1232年,跟随蒙古军队讨伐金朝,弱冠为百户长,公元1245年因功升任千户长。公元1252年,蒙古帝国西征,郭侃跟随旭

  • 雍正皇帝批奏折中的冷幽默:汝以朕为可欺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

  • 韩世忠与岳飞相比 韩世忠的后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字良臣,延安人,幼时便沉迷于文学,学习刻苦勤奋,少时已是身材魁伟,勇猛过人,随后得家人指点入伍参军。初入行伍,便因作战勇猛,升任小队长,后因为屡次立功,受各大将领赏识,上书为其请封,如此一步一步,最中走到了一方大将的地步。韩世忠为人正直公道,为官不依附奸臣,反而敢于发出自己的质

  • 雍正帝为给自己刷洗 抖落出最隐秘宫廷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

  • 金兀术与岳飞谁更厉害?金兀术与岳飞的传说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金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为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母元妃乌古伦氏,初入时在金太宗一朝参与对辽及对宋的战争,功绩显著。金太祖去世之后,金熙宗继位,金兀术由此开始一步步迈向权臣之路,出将入相,迫宋称臣,更是在皇统二年,独掌军政大权,留名青史。岳飞,中国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一生都在参与对金的作战。正

  • 如何评价金朝开国大将金兀术?金兀术死后被埋葬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金兀术,原名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文韬武略样样拿的出手,在女真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是金朝的开国功臣和著名将领。也许是因为金兀术此人是外族人,加之当初金朝对宋朝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因而金兀术此人在随后的历史中,受到很大的忽视。明明是一个王朝创建的重要功臣,在后世却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本文不

  • 三国英雄孙策:太刚易折的创业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那就是接管荆州,占领益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先三分后一统。而在七年前,鲁肃也为孙权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那就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由三分而两立,和曹操划江而治,然后再求一统。江东,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也必须弄清楚盘踞在那里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利益集

  • 挽狂澜于既倒的谋士—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不要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力挽狂澜前一句

    荀彧(公元162—212年),字文若,东汉颍川郡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于本郡望族。祖父荀淑,父亲荀绲、叔父荀爽均担任过地方官,在当时颇有名望。荀彧后来投奔曹操,为他用兵筹划,建功立业,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审时度势 投靠明主荀彧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荀淑曾任朗陵县令,父亲荀绲曾做过济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