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马氏五常的一些看法 马氏五常的联想

关于马氏五常的一些看法 马氏五常的联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4/1/13 12:57:16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马氏五常”是指谁?马老大字伯(孟)常,马老二字仲常,马老三字叔常,马老四字季常,马老五字幼常。兄弟五人,人称“马氏五常”。所要说的就是关于马氏五常的一些看法以及“马氏五常的联想”。

三国中,我们常提到的“马家军”是指凉州的马氏军团——马腾和他的子侄马超、马休、马铁和马岱以及韩遂所领的军队,在三国志九中还包括光荣变态产物马云绿(马超的妹子赵云的老婆)。这马家军在诸侯中雄霸西北威镇一方,而游戏中他们的骑兵可说是横扫千军攻无不克。到了马家军入川时,却只剩下马超和马岱。巧的是刘备有两个不错的幕僚也姓马,乃马良马谡两兄弟。如果那俩马武将和这俩马文官能一同带兵,也可组成新的马家军,可能攻击力没有原来那么强,但现在既有将军也有参谋,这更像一支正规军队。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怪怪的。

说到马良季常,记得最清楚的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褒奖他的话,乃刘备领荆州时跟随刘备并为其效力。刘备进取西蜀,马良被任为左将军掾,辅助关羽驻守荆州。后出使吴国,为孙权所敬重。刘备东伐时,以侍中身份招纳了武陵五溪少数民族。先主兵败彝陵,“良亦遇害”,估计和张南、傅彤等一样死于战场上,死时三十六岁。(题外话:我的签名为“龙凤正庶季,羽翼超云汉”,可见我很喜欢他,死的好早哦!)

而且马良和诸葛亮交往甚厚,两人关系亲密,斐松之还推测他俩可能是结拜兄弟。

马谡字幼常,和其兄一起从事刘备,虽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却不怎么欣赏他,谓之“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孔明南征时,采纳了马谡的建议:以心服人,几番放了孟获以服南蛮。但是在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初上战场推测失误,导致街亭兵败,回蜀后被处死,年三十九。

先不论马谡街亭之败,他起码是“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对于马良,陈寿评曰“马良贞实,称为令士”。两兄弟皆有过人之才,更何况有言“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说的就是马家五兄弟。

每次读到《三国演义》中的“马氏五常”时,都希望马氏五人能出场,毕竟非常想看到更多的能人展露锋芒。可是,大家都知道只有俩人跟了刘备,其他三人为什么不出仕呢?是要养老,或者是像徐庶那三位整天吃喝玩乐的酸“名士”一样没有抱负,还是有别的原因?这个无从知道。不过可以肯定五人皆非凡才,但是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记载其他三人的名字,更别说他们的事迹了。不知道别的史书上有没有记载。

关于“马氏五常”,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常”是什么意思。我原先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不明白,今日突然想通了,这还和其他三人有关,并且可以推知其他三人的字。

马家乃五兄弟,马谡是最小的,但马良排第几,书中没有提到。

古代有“伯(孟)仲叔季”的排序,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的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胞族),商朝的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老大名允,字公信,谥夷,后人称之为伯夷,老三名致,字公达,谥齐,后人称之为叔齐。而且古人常以“伯(孟)仲叔季”取名和字,如孔子,字仲尼;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

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那么按照“伯(孟)仲叔季”的顺序,可以知道马良排第四。在“伯(孟)仲叔季”中没有第五个,而排第五的马谡字幼常,这因为他是最小的,既“幼”意为“最小的”。

一个季常,一个幼常,都有“常”,原来“马氏五常”的“常”是这个意思!那么马老大字伯(孟)常,马老二字仲常,马老三字叔常。马氏五常,真是名副其实。

想通了字,可名是推不出来的。如果让我来取名的话,干脆叫:马玄伯常、马康仲常、马津叔常,游戏里登录武将也这样。哈哈,我叫伊玄康津嘛。

这么一想,才发现原来三国里很多武将的字都是如此取得。

孙策伯符,孙权仲谋,孙翊叔弼,孙匡季佐,老大、老二一看便知。

曹操孟德,姜维伯约,陆逊伯言,公孙瓒伯圭,郭淮伯济,是老大吧。

还有司马懿仲达,羊祜叔子,刘璋季玉等等也是这样取字的吧。

马超孟起,如果“孟”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可以给马休、马铁分别取字为仲起、叔起(应该是仲X、叔X,X未知),那光荣就可以给他们加上字了。玩笑而已:)

另外,从“幼”意为“最小的”,可说明古代取字时,往往最小的一个取为“幼”。比如孙坚文台,孙静幼台。又如陆逊两个儿子,长子夭折,次子陆抗字幼节。

还有,关于著名金石艺术家童大年的《童子雕瑑》中:“宗自高祖。世代单传。至先考松君。府君生五子。长昂。字伯英。号鹤霄。次昹。字仲文。号漱霞。三晏。字叔平。号剑波。四昇。字季泰。号旭沧。俱已去世。五暠。字幼来。号心龛。即小子。更名大年者也。世籍崇明。崇之乡有金鳌十二峰者。实培塿。而以峰名著。数典而不忘祖。复寓登高自卑之意云尔。甲戌春日。童大年记。”其中有“五暠。字幼来。号心龛。即小子。”幼即是最小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孙策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曹操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姓曹还是姓孙,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孙坚出征,孙策主动请缨,并初露锋芒。此时的孙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绰枪上阵

  • 三国时期的三大潇洒男士分别都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潇洒的意思是指行为指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多用来形容神态和容貌,也指举止。潇洒是一种境界,潇洒不只是言行举止的超然神采风度翩翩,而是自然、独韵的境界;潇洒是坦诚是率真,更是是对待生命诚挚的态度。潇洒也用来表达一种坦然的心境,是一种信任、真诚。再读三国史时,发现三国里有三位魅力无穷的潇洒男士。魏、

  • 细数曹操的十大功绩与十大恶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

  •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 寇准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

  • 三国名将 风云之铁血之剑的 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将星璀璨,有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有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有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当然如果要说到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还数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火战场,威名远播,堪称曹操帐下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是三国名将风云之铁血之剑张辽。张辽,字文远。在成

  • 三国名将风云之忠勇武圣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东汉末年亡命涿郡,后随刘备起兵,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他整日守卫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四处奔波,历经了艰难岁月。本文说的就是三国名将风云之忠勇武圣关羽。建安五年(200),曹操击败刘备,关羽在下邳被俘。曹操对他礼遇优厚,封他

  • 张飞头现身双流太平镇的桃园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镇有一个巨大的张飞头像!”昨日,前往双流县太平镇旅游归来的许先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太平镇桃园村竟然屹立着一座巨大的张飞石刻头像,但石刻的身子却不知去向。记者随即前往一探究竟。“张飞头”屹立山腰驱车前往太平镇桃园村,只见山腰的岩壁处赫然矗立着一座石像,不过它只有头部。当地村民告诉记

  • 浅谈汉武帝刘彻在军事扩张过程中用人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介绍一下,让大家对汉武大帝有些认识。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汉武大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

  • 亚父张昭的故事 张昭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有荀彧,蜀汉有诸葛,孙吴有张昭。三人都是三国顶尖的智者,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为各自君主的事业奠基;但是三人的结局各自不同:荀彧最后与曹操决裂,被赐死;诸葛接受托孤重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昭则渐渐被孙权边缘化,在抑郁孤愤中终老。小编今天所要说的是亚父张昭的故事。楚汉争霸时,项羽尊称手下谋士范增

  • 王猛的能力如何?他对前秦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王猛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宰相,有人认为他的能力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刘伯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跟诸葛亮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读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亲密信任来概括。纵观中国历史上,皇帝跟丞相往往很难相处下去。刘邦跟朱元璋便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