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少年从军便屡立军功,揭秘吕蒙的生平经历

少年从军便屡立军功,揭秘吕蒙的生平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4/1/21 5:53:58

吕蒙 (178年—220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字子明,有关他的故事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另一个就是他设计夺荆州,擒拿住关羽,并最终让“武圣人”亡于东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有关吕蒙的成长故事你知道些什么呢?本文来简单叙述一下吕蒙的成长经历。

吕蒙从小的时候就喜欢习武,拳脚功夫了得。在他父亲去世后,年仅16岁的吕蒙就和母亲一起投靠了姐夫邓当。

邓当是东吴孙策手下的一名将领,吕蒙跟随着他,正是恰当。不过,邓当也不敢让这位年轻的小舅子上战场,因为他可是丈母娘唯一的儿子。

一次,邓当率兵出战,吕蒙偷偷混进队伍,开战后,他还冲到最前面奋勇杀敌,结果被邓当发现,大骂了一顿吕蒙。

邓当回去后还和吕蒙母亲说起这事。吕蒙母亲气的要打吕蒙,吕蒙却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

邓当手下有个官吏很瞧不起吕蒙这个娃娃兵,当众嘲笑他:你个小娃娃还敢当兵打仗,不过是拿肉喂老虎罢了!

年轻气盛的吕蒙哪能忍受这话,一怒之下,直接抽刀把这个官吏给砍了!

吕蒙先是逃走,后又自首,袁雄在孙策面前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后,很是欣赏这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就免他死罪,并让吕蒙做了自己的亲兵。

吕蒙也确实是一块当兵的料,他在孙策身边干了几年,能力不断的被挖掘,不仅孙策满意,就连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张昭也对他赞赏有加。

后来,邓当去世,张昭就向孙权推荐,让吕蒙接替了邓当的领兵位置。于是,吕蒙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正式成为了一名东吴将领。

孙策英年早逝,弟弟孙权继位后,他打算把那些人数不多的部队整合一下,吕蒙的队伍也在之列。

吕蒙知道,一旦队伍合并,自己就难有作为了,他便借了点钱,让自己的士兵穿上了统一的深红色衣服,并加紧操练。

等孙权来检阅部队的时候,他看到吕蒙的队伍“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非常高兴,不仅没有合并吕蒙的队伍,反而给他增加了兵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征讨黄祖,吕蒙作为前锋,率军攻打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刚一开战,吕蒙就率先冲向敌军,在陈就还没反应过来这猛人是谁,就被吕蒙砍下了脑袋。这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斩颜良一段极为相似。

黄祖的部队一看都督被杀,顿时大乱,黄祖在逃跑的路上也被斩。战后,吕蒙因此战功而被孙权任命为横野中郎将,吕蒙自此成为了江东重要将领之一。

赤壁之战后,夷陵的甘宁被曹操的大将曹仁率军围攻,甘宁向周瑜求援。大家担心兵力分散而不想救援。

吕蒙却对周瑜说,解夷陵之围并不需要太久,让凌统留下驻守,他俩一起去救援,同时,吕蒙还让人在夷陵附近用木材堵住要道,说到时候有用。

周瑜当即决定和吕蒙一起前往夷陵,结果很快就逼走了曹仁。曹仁在撤退时,被柴草挡住了归路,只得弃马而逃,周瑜不仅大获全胜,还得了三百多匹战马。

吕蒙虽然有勇有谋,但他自幼没读过书,字也认不了多少。孙权就劝吕蒙多读书,并且给他推荐了:《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籍。

吕蒙在闲暇时间里开始认真读书,并且领悟到了不少知识。后来周瑜病故,鲁肃接任,路过吕蒙的防地,两人见面。

开始的时候,鲁肃还看不起这位勇猛的武将,结果一交谈,大吃一惊,直夸道:“子明啊,真没想到,你现在这么有学问了。以你如今的谋略,已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却淡淡一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兄台知道的也太晚了啊”鲁肃遂和吕蒙结为好友。

鲁肃当东吴的都督,他的本意还是维护孙刘联盟来对抗曹操,而吕蒙却主张夺回荆州。尽管两人政见不同,但鉴于吕蒙的才干,在鲁肃临终时,他向孙权推荐了吕蒙接任都督一职。

吕蒙一当上都督,就建议孙权夺取荆州,孙权本来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吕蒙先是极度恭维关羽,给他戴高帽子,然后自己又装病忽悠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荆州主力进攻曹仁的樊城,“水淹七军”后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成为关羽最辉煌的一段战绩。

而吕蒙却乘机“白衣渡江”,直接端了关羽的老巢荆州,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生擒后斩首。

三国中最具威名的关羽被吕蒙所击败,这也成就了吕蒙的功绩。令人奇怪的是,装病的吕蒙随后果真病亡,年仅4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喜欢拿手摇鹅毛扇,背后跟一个女子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的羽毛扇,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为什么喜欢拿扇子

    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我们常常看到诸葛亮是身穿八卦衣,手持鹅毛扇摇个不停。不仅仅是电视剧中,我们在各种戏剧、图画中,看到的诸葛亮一般也是这种装扮,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原来,诸葛亮的这套装扮和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和他的师母有关,另一个则和他的妻子黄月英有关。据

  • 陈子昂两次科举落榜,他又是怎么声名鹊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声名鹊起是什么意思,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之一吗,声名鹊起是贬义词吗

    陈之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著名的诗人,古文运动的先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陈子昂开初唐一代诗风,在唐代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迎得了后世名人的交口称赞,比如,韩愈夸奖他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白居易还把

  • 孙权把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和孙权有什么仇,陆逊与孙权什么关系,陆逊和周瑜谁更厉害

    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军事家,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陆逊无论能力还是影响力都远远小于东吴其他三位都督:周瑜、鲁肃、吕蒙。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并非如此。在《三国志》中,陈寿把那三位都督放在一起做了个合传,却浓墨重彩地位陆逊单独作传。这也并非是陈寿偏心,而是因

  • 历史上的明英宗有多恨景泰帝?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景泰帝后妃,明代宗为什么不杀明英宗,明景泰帝之后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漠北草原上的北元余部瓦剌部的太师也先挥师南下,直逼北方重镇大同,边关告急,京师危急!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轻的明英宗朱祁镇也想做一回武功皇帝,像其皇曾祖朱棣一样横扫漠北,于是,他在大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明军被瓦

  • 明朝最有权势的女人是谁?竟然不是马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女性地位为什么高,明朝选妃只选平民出身女子,最有势力的女人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女性,论她对明朝的历史功绩来说,丝毫不逊色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也不逊色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马皇后和徐皇后二位,虽然在历史上很出名,她们也备受他们的皇帝丈夫宠爱,但她们都不幸的是,寿命较短,当皇后的时间也短,都还没有皇帝丈夫寿命长呢,皇帝还在,她们作为皇后自然

  •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等得力主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赢了,如果诸葛亮参加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杀诸葛亮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着诸葛亮、赵云、魏延、马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1年,刘备刚刚称帝半年,举倾国之力,发动了伐吴大战。这一战被称之为“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大战之一。在相持了一年后,刘备被东吴孙权打败,损失惨重,国力大大减弱。有

  • 他是李自成的克星,最后投降了皇太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自成皇太极吴三桂,皇太极和崇祯谁厉害,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

    明朝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义军四处出击,搞的明朝大乱,但是,这些农民起义军却有一个克星,并屡屡被这位克星打败,他就是——洪承畴[chóu]。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洪承畴(1593—1665年),文人出身的他,却爱读兵书,明万历四十四年(161

  • 陈后主宠爱张丽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剑兰夫人的诗,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陈后主陈叔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与嫔妃、文臣宴乐,制作艳词,可谓是醉生梦死地度日。陈后主极为宠爱贵妃张丽华,他对所有军国政事,皆不闻不问,陈后主甚至让大臣们奏请的国事先交由张丽华审阅,她同意之后,再禀告给自己。当时还有传言:“江东小朝廷,不知陈叔宝,但知

  • 有“关公再世”之称的南北朝猛将,萧摩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有一,鞋油,优繁体字怎么写的

    萧摩柯(532年-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他的名字“摩柯”出自佛经,梵语,意思是大。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兰陵萧氏是当地望族,萧摩柯的祖父、父亲都在梁朝为官,萧摩柯幼年丧父,后被姑父蔡路养收养长大,“稍长,果毅有勇力”。如果单以个人的勇武而论,

  • 吴王夫差自杀前,一定要蒙住眼睛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吴王夫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太史公司马迁撰写《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历史,开了史家之先河。司马迁把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世家”是用来记录诸侯王公封国史迹的。《史记》中共记录30篇《世家》,其中,《吴太伯世家》位列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