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夺取天下失败,也斗不过刘邦的原因是什么?

西楚霸王项羽夺取天下失败,也斗不过刘邦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79 更新时间:2023/12/27 11:20:54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西楚霸王项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楚汉战争的结局有点“不尽人意”,很多人都搞不懂:西楚霸王项羽那等的英雄豪杰,怎会败于刘邦这个奸诈小人之手?夺取天下的难道不该是项羽吗,兵败自刎的难道不该是刘邦吗?为何结局会反过来呢?很多喜欢楚汉历史的人都想不通这点,他们把项羽失败而刘邦成功的原因强行解释为:君子斗不过小人。

所谓“大贤似奸,大奸似贤”,人的外表不一定符合内在,人从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不一定是他内在的真实的形象。从外在的表现上来看,项羽这个人的确是个十全十美的君子与英雄,他出生于大贵族世家,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血液,他自幼就接受优良的教育,他武功盖世、待人有礼、懂得关心他人并且十分谦逊。

论出生、论能力、论品行,这些外在的表现上,项羽一点都不输给刘邦,而他之所以最终败于刘邦之手,是因为输在了内在的品行。

一、项羽没有容人之量

陈平是个走到哪里,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精。秦朝末年,他跟随项羽参与了入关灭秦的一系列战斗,后得到了项羽的赏识,在楚汉战争刚爆发时,他被派率领一支军队攻打殷国,成功将殷国攻克,等他回到楚国后,得到了项羽的提拔与重赏。

令人想不通的是,后来刘邦把殷国吞并了,项羽竟然要迁怒于曾经带兵攻克殷国的那批将领,陈平作为当时的主将,自然是首当其冲,按照项羽当时的打算,他想叛陈平死罪。可是陈平早已回了楚国,并不负责殷国的防务工作,虽然殷国当初确实是陈平等人打下来的,但是如今的殷国被吞并的责任也完全不该怪在他们头上吧……

就是因为这种扯淡的牵连,陈平被迫偷偷离开了项羽,逃到了刘邦的帐下,成为了刘邦最出色的谋士之一。

相比于项羽,刘邦这个人的容人之量就很大了。就拿魏王豹举例,在彭城之战前,魏王豹宣誓为刘邦效忠,并亲自领兵协助刘邦攻打项羽,结果彭城之战刘邦刚吃了败仗,他就立即背叛了刘邦、溜回了魏国,转而与项羽结盟、协助他对抗刘邦。

后来刘邦派韩信攻打魏国,韩信不出所望,不仅把魏国拿下了,还把魏王豹生擒送去了刘邦面前。令人想不到的是,刘邦不仅没有处死魏王豹,还让他继续做魏王,并委以重任。这是因为刘邦心里清楚,魏王豹之所以背叛自己,是因为自己脾气不好,对待诸侯时经常像对待奴婢一样对他们随意破口大骂,魏王豹的背叛是因为不堪受辱。

这是两个很好的例子,项羽当初要处死陈平的事,就类似于他被一个姓王的人侮辱了之后,就要因为心里有火而杀死所有姓王的人,这已经不只是没有容人之量了,这完全是纣之行;那么试问谁能原谅一个背叛过自己的人呢?刘邦能原谅魏王豹,这是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

二、项羽太过吝啬

要论外在的品德,刘邦不仅比不过项羽,更可以说他简直不配和项羽相比。

刘邦接见郦食其的时候,正一边让两个女人给自己洗脚,这种行为就很没修养,郦食其骂他说:“你不想取得天下了?怎敢这样接待长者?”刘邦听完后吓得不轻,立刻让女人离开,自己匆匆整理好着装、让人安排大餐,给郦食其赔罪。

刘邦接见九江王英布的时候也很过分,也是正在让两个女人给自己洗脚,若论身份,当时刘邦和英布都是国王,是平起平坐的,刘邦应该亲自去路口把英布接进门。可他不仅要在自己的房内接见英布,还安排了个让女人给自己洗脚的场合接见英布。

英布当时被气得不轻,他为了帮助刘邦不惜让自己的九江国被项羽吞并,为了刘邦他几乎失去了一切,如今竟被这样无礼地对待,他绝望到想要自杀。可与刘邦见面结束后,侍从领着他去看刘邦安排给他的宫殿,他见到宫殿的规模与内部的装饰、珍宝,以及宫殿配备的美人、宫女、太监数量,竟与刘邦自己用的宫殿完全是同一档次的,当即又大喜过望,瞬间就不想死了。

刘邦是很没修养的,他不懂得尊重人,不论对谁都敢随意破口大骂,而且骂人时也没个度,他对待下属的态度,和对待自家养的狗差不了多少。

项羽就和他完全不同了,项羽对待下属的态度,几乎是与他们平起平坐的。项羽待人不仅恭敬,还对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慈祥友善,下属若是生了病,他能伤心到流泪,然后隔三岔五去送饭慰问,对于下属来说,君王能这样对待自己,自然令人感动至深。

但是项羽对待人才时也有很大的缺点,第一个就是心底里无法信任“外人”,他重用的人,都是自己的堂亲表亲和妻子、姐妹家族的男子,能在他手下发迹的人,大多靠的是关系而不是能力;第二个就是他太过吝啬,给人加官进爵、给人封赏土地时,他总是犹豫再三、心里不舍,吝啬到把手里的官印从方的磨成了圆的都狠不下心来,将领攻打下新的土地后,他就全划给自己,将领一点好处都得不到,这就算了,若是将领有什么过失,他绝不饶过。这就是不行赏光行罚,导致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十分低。

刘邦就与项羽完全不同了,韩信帮刘邦攻打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刘邦把魏国还给了魏王豹,把代国和赵国送给了赵歇,把齐国送给了韩信(刘邦本意不想把齐国送给韩信),自己没有独占一寸土地。

又例如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刚攻克了韩国,就把韩国封给了功劳很小的韩王信,只因为韩王信对自己忠心、以及他是韩国王室后裔。刘邦派下属去攻打某个地方之前,就会提前说明攻克之后要把土地封给下属,下属就等同于在为他自己开疆扩土,积极性自然很高。

秦朝末年,像是韩信、陈平这等绝世高人,一开始投奔的目标都是项羽,到后来却都归入了刘邦帐下,这是有原因的。他们在项羽手下立了再多的功劳,也得不到提拔和赏赐,就像是去了一个只会给员工画大饼的老板手下工作,他们这等聪明人怎肯久留呢?在刘邦帐下,他们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还能获得很多利益,他们自然乐于为刘邦效力。同时项羽此人刚愎自用,刘邦很擅长同从属下的意见,也能给属下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盛唐都有宦官乱政,宋朝为什么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由于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特殊性,在皇宫内出现了以净身之后服侍众嫔妃的太监,也就是宦官群体。可不要小看这群太监们,一旦他们得势,不仅仅是乱政而已,更是可以操纵皇帝的生杀废立。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少,但人们比较称道的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王朝可谓是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

  • 秦武烈王真的是莽夫吗?他在位期间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烈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西汉文豪贾谊曾在其代表作《过秦论》一文中曾如是写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认为,秦王政之所以能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顺利灭掉与秦

  •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是“六出祁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是该书后期特别着重描写的大事件,从第九十一回《伐中原武侯上表》到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罗贯中先生洋洋洒洒地写了十五回,其中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诸葛亮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这是诸葛亮在隆中时就与刘备制定下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他一生的理想。因此,在“七擒

  • 晚清三杰指的是谁?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三个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被称为晚清三杰的左宗棠、曾国藩和李鸿章。他们是中兴名臣,也是洋务重臣,在晚清汉臣政治势力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帮助清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晚清三杰对清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他们最大的贡献是维护了正统的中华文化,保

  • 水镜先生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为何不推荐司马懿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水镜先生为什么只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而不推荐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刘备在荆州时,遇到了一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精通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兵书战策的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两个弟子——诸葛亮和庞统,说他们是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俊杰。在《

  • 宋初画家郭忠恕: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郭忠恕(?—977年),是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字恕先,聪明绝世,声名远扬。他既是一个才子,也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从不拘于礼法,有话就说,有愤就泄。据《宋史·郭忠恕传》,说他七岁就能读书作文,不到十岁考中了童子举,这是科举考试中专为儿童设立的考试科目。童子举,也叫做童子科,凡十岁以下能背诵任意一种

  • 宋太宗颁布的《戒石铭》,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曾颁布《戒石铭》,全文仅四句,短短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戒石铭》原出自五代蜀主孟昶的《官箴》,共有24句96个字,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的四句,以《戒石铭》的名称颁于州县,并敕令勘石立于各衙署大堂前。当各州主县令坐堂理事时,即可见此十六字,以警戒其秉公

  • 郭嘉是怎么知道司马懿会造反的?曹操为何没有除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在东汉末年,谋士可谓是占据一席之地,曹魏有郭嘉、司马懿等人;蜀汉有诸葛亮、法正等人;孙吴周瑜、鲁肃等人,可以说智谋的对决不输武将的单打独斗。今天就要说一说曹魏的两位谋士,郭嘉与司马懿,他们二人可以说是完成了交接棒,郭嘉作为曹操前半生最重要的谋士,而司马懿则是撑起了曹魏谋士断层的重任。在江湖上最开

  • 豪格与多尔衮的实力不相上下 多尔衮是怎么成为摄政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豪格和多尔衮,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因为没有定下皇位继承人,所以造成了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争夺皇位,最后自然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登上皇位,折中之下是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事实上,准确地说,并不是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而是皇太极的旧部

  • 李世民为何攻不下高句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世民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唐时期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试问现在的人,有谁不知道中国隋唐时期的繁荣昌盛,隋唐时期的皇帝,包括杨广都是胸怀壮志的皇帝,都是渴望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的。就算是这样的皇帝,也会碰见难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