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称为“千里驹”的曹休最后是怎么死的?

被称为“千里驹”的曹休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1/19 12:50:17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曹魏将领,曹操的族子、曹洪的亲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其如同亲子,对其极为宠信,让他率领曹军的精锐部队——虎豹骑。

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升迁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

228年,孙权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得到消息后果然上当,亲自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县)进发,来接应诈降的吴将周鲂。

同时,魏明帝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伺机攻吴。

八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马迎击曹休。

朱桓对孙权说:“曹休本因是皇亲国戚,所以才会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有勇有谋。如今他与我们交战必败,败后必逃,逃走时肯定经由夹石、挂车。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隘,如若能让一万士兵用柴断路,那么可把他的部众全部俘虏,甚至生擒曹休。请求用我的部队前往断路,若蒙上天神威,使得曹休自动投降,我们就可乘胜长驱直入,进而攻取寿春,获得淮南,进一步威胁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切不可失!”

孙权听后拿不定主意,又询问陆逊,陆逊却认为太过冒险,孙权因而没有批准这个擒获曹休的大好良策。

曹休临近皖城时才知道被骗,但他没有听从琅邪太守孙礼不可孤军深入的劝谏,而是自持兵多将广,继续带兵行至石亭(今安徽桐城境),打算就此与东吴展开大战。

于是,三国时代一场不亚于“赤壁之战”的“石亭之战”爆发。

陆逊亲自指挥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在石亭伏击曹休。曹休没有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

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仓皇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又在后面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

曹休突围至夹石时,又遭遇孙权的伏兵。曹军士卒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

在此危急关头,幸亏一向与曹休不和的贾逵前来救援。

曹休与贾逵向来不和,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贾逵符节,曹休从中作梗,说道:“贾逵性情刚烈,一向轻视诸将,这种人不可都督一方。”曹丕于是打消了重用贾逵的念头。

而此时在东关的贾逵没有发现吴军,猜测吴军必然集结于皖城,曹休与之交战必败。虽然贾逵与曹休不和,但大敌当前,贾逵抛弃前嫌,下令部队水陆并进,急行200里,来到夹石,遍插旌旗,多擂战鼓。

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把曹休安全救出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饥饿交加的曹休军队。

然而,令贾逵没想到的是,曹休被救后却埋怨贾逵救援迟缓,当场呵责贾逵,并以大司马的名义命令作为豫州刺史的贾逵,帮他捡拾丢弃的仪仗、甲胄等物。

贾逵认为自己心中无愧,乃对曹休说:“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三国志·魏书十五·贾逵传》)

贾逵顶撞完曹休后,独自引军退回豫州,留下一脸惊愕的曹休在那里独自生气发怒。

其后,曹休回到洛阳上书谢罪。不久,因气愤引发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时年大约50岁左右。

石亭之战,魏国出动大军,然而损兵折将,曹休不久病死。魏国直到24年之后,即252年才再次发起大规模的攻吴行动——东兴之战。

石亭之战后一年,即229年,孙权最后一个称帝,魏、蜀、吴三国遂鼎足而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最短命的爱国词人:陈人杰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词坛上有一位最短命的爱国词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他就是——陈人杰。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陈人杰(1218年—1243年),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福建长乐人,南宋末爱国词人。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

  • 慈禧身为晚清时期的掌权者 慈禧太后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真实的慈禧太后活多大,慈禧怎样掌握大权,慈禧太后是怎么掌握权力的

    对慈禧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年方二八,初入宫闱的慈禧来说,后宫弥漫着的血雨腥风,她不可能毫无察觉。慈禧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了,自踏入紫禁城开始,摆在她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使出浑身解数获得皇帝的宠幸,在夹缝中苟活;二是任凭他人蹂躏倾轧,重围高墙内幽幽冤魂中的一

  •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时期的掌权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真实的慈禧太后活多大,慈禧太后是提柳州人吗,真实的慈禧太后介绍

    对慈禧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史稿》这样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壬申,太后命授醇亲王载沣摄政王。癸酉,上崩于瀛台。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皇。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东普陀峪,曰定东陵。”从《清史稿》中,我们看到,

  • 陈阿娇有多爱刘彻?她为什么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彻后面一个皇帝是谁,陈阿娇,刘彻阿娇卫子夫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阿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若得阿娇为妇,必以金屋贮之。"若当年刘彻未许下这纯净美好的誓言,阿娇或许也不会情深至此却落个郁郁而终的下场。偏殿的冷风格外凉,它吹过阿娇的发丝,吹进她本炽热的心,身披单衣靠在窗前,静静的看着这窗外的一轮圆月。她的泪早已流干,余下

  • 张仪:师从鬼谷子王诩,令六国忌惮令秦国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仪离秦之后又效忠魏国了吗,张仪和苏秦是同一时期的人吗,张仪离开秦国去了魏国干嘛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乱世战国是一个极富有色彩的年代,王侯将相,阴谋阳算,尔虞我诈,所谓乱世出豪杰,而流光无情,又有多少人能被历史铭记?但在那个时期有一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连横破纵,将天下时局拿捏在自己手中。他便是张仪,一个令六国忌惮,令秦国敬仰的名字

  • 只有马皇后敢叫重八吗 朱元璋对此为何没有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是马皇后生的吗,只有马皇后敢叫重八吗,为什么朱元璋能当皇帝而张无忌不能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马皇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一生传奇,在称帝后,为了给皇孙朱允炆即位铺清道路,曾大肆杀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见了他都是胆战心惊,唯恐说错了话被杀头甚至牵连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当中,唯独不敢对一个人滥用皇帝权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皇后——马秀

  • 朱标即位后会不会削藩 朱棣之后还敢发动清君侧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怎么对待马皇后,朱标不死朱棣会不会谋反,朱元璋有多喜欢朱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都知道,明太祖去世以后便将皇位直接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而朱允炆一上台便听从各个大臣的建议,对自己的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开始下手,进行了削藩的政策,而就是因为削藩的政策,让在北京的朱棣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最后将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而大

  • 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为何会没有联手称霸天下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称霸天下,称霸天下图片,袁绍失败真实原因

    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一起称霸天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大家心中都清楚,袁绍与袁术作为当时强大的诸侯,兄弟二人完全有机会联手取得天下,一南一北形成呼应,但他们却选择了互相伤害,最终被别人占到了便宜,而兄弟二人也都愤恨而终。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袁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如果朱标顺利继位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标能力比朱棣强吗,朱棣怕不怕朱标,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对朱标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朱标的弟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朱标为皇太子,将来继皇帝位,正式确立朱标为接班人,然而,朱标还没等到登基,洪武二十五年(1

  • 朱棣对朱高煦如此喜欢 朱棣最后把皇位传给朱高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为何不传位朱高煦,朱棣喜欢朱高炽吗,朱棣为什么传位给朱高炽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传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棣虽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成为了史上唯一举兵夺权成功,当了皇上的藩王。但说实话,这个记录对朱棣来言,有多大荣耀,也就意味着有多大的悲哀。其一,不管怎么说,朱棣起兵造反,属于得国不正。这就需要他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到认可。朱棣也的确这么做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