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却为何从未遭贬斥?

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却为何从未遭贬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4/1/21 16:03:24

汲黯(jíàn)是西周的名臣,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的时候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为遏者,后期因为出任东海太守,政绩卓越,便被召回京城做了主爵都尉,卒于公元前112年任淮阳太守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汲黯的祖上曾经受过卫国国君的恩宠,此后代代都在朝廷任职,他当初当太子洗马的时候就死他的父亲上举荐的,所以汲黯算起来是出身官宦世家。因为他性格太过严正,虽然被人敬畏,但是也因此得罪不少人,有的人觉得汲黯和人相处态度很是傲慢,不允许别人有半点过错,待人苛刻。与自己志向不和的人,汲黯根本不屑一顾。所以应付他的士人不是很多。汲黯在朝堂之上的作风和魏征有相似之处,经直言进谏顶撞汉武帝,所以他没有久居过官位,老是被调动。

汲黯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建议汉武帝和匈奴和亲,但是汉武帝当时征战匈奴,正是得意的时候,所以汉武帝并没有及时采用汲黯的建议。后来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民间很多人私自制造钱币,汲黯被按武帝调往淮阳出任太守,汲黯到淮阳后,淮阳的政务变得清明许多,七年后在淮阳去世。汲黯死后,皇上念及汲黯的旧情,让汲黯的弟弟汲仁做官做到九卿的位置。汲黯的儿子汲偃官至诸侯的国相,汲黯的亲族都因为汲黯的关系在朝廷当了不小的官。可见汉武帝还是很看重汲黯的,曾称赞他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汲黯 汉武帝

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士,在历史上汲黯被称为是汉武帝容忍的唯一一个能犯上的臣子。汉武帝刚愎自负,汲黯性格倨傲而又礼数不周,可是这二人却能和平共处多年,让人不得不对汲黯的胆识刮目相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元三年,汉武帝得知东越前来进犯,便派遣汲黯去视察一番,汲黯走到一半的时候就打道回府了,这让汉武帝很是吃惊啊,汲黯这是公然抗旨甜心航第的权威。汲黯是觉得对于这种事情,汉武帝根本不必要出手去管理,史书上没有记载汉武帝到底怎样处理汲黯抗旨不尊的事情,应该也就是责怪责怪,没有严重的惩罚。

汉武帝对待匈奴的来犯,一直是采取武力镇压的原则,而汲黯是主张和匈奴人和亲来避免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所以汲黯经常向汉武帝进谏,汉武帝在这件事情上偏偏执拗得很。不过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汲黯,而是积极地在听汲黯的看法。

因为汲黯为人刚正耿直,所以在朝中经常批评别人,尤其是对张汤。他们二人可谓是水火不容,汲黯骂张汤骂得厉害,二人经常吵架。不过汲黯总是骂到张汤的痛处,所以张汤也就只能恨地牙痒痒。毕竟汲黯可是连汉武帝都骂,自己又能拿他怎么样呢!汲黯确实是骂过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外儒内法,所以汲黯看出来之后就直接指出汉武帝心中欲望多,表面还要装的仁义,这让汉武帝很是尴尬,怒气冲冲地下朝了。

虽然汲黯多次惹怒汉武帝,但是汉武帝依然对汲黯赞不绝口,即使汉武帝经常生气地将汲黯调来调去,却没有真正地疏远汲黯,汲黯晚年的时候,汉武帝依然将汲黯召回,只是当时汲黯身体跟不上了,死在了上任途中。

汲黯开仓

是汉武帝时期朝中的第一流人物,字长孺,濮阳人。出身世官,祖上曾经深受卫国的宠爱。初始借助他的父亲的关系为太子的洗马,后来位列九卿。被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汲黯开仓在《汲黯列传》和《史记-汲郑列传》中都有记载,故事说的是汉武帝时期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烧掉了一千多人家的房子,汉武帝便让汲黯去视察情况。汲黯回来告诉汉武帝,那里火势并不是特别严重,造成的损失也不是很大,不用汉武帝操心,但自己路过河南郡的时候,那里的百姓很是贫苦,因为当地的旱灾特别严重,百信颗粒无收,灾民特别多,甚至发生了父亲吃儿子的事情,汲黯自己便拿着手中的符节下令开放河南郡的官粮,去救济百姓。汲黯自己将符节还给汉武帝并且请求汉武帝为自己擅自执法假传圣意治罪,但是汉武帝觉得汲黯做得是对的,而且回来主动向汉武帝说明情况,所以汉武帝没有责罚汲黯只是将汲黯任命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自己做个县令很是屈辱便辞官回家了,汉武帝知道后又立马将汲黯任命为朝中的大夫。

由于汲黯过于的耿直,经常不留情面地向汉武帝进谏或者批评汉武帝,所以汲黯惊颤给被汉武帝调来调去,但是在汉武帝心中还是十分重视汲黯,对于汲黯的谏言,汉武帝大多都会认真考虑和采纳。

汲黯最后担任的职位是淮阳太守,由于汲黯多病,所以在他上任淮阳太守七年后便病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悲情的帝王,竟然留下了不肯过江东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网络配图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

  • 唐朝在位最久的著名宰相姚崇为何罢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和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中宗重

  • 董仲舒在汉武帝文化统一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

  • 苏武的高尚节操为自己赢来了哪些传世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字子卿,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世人对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大家大多都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主人公苏武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苏武的父亲是苏建,在随卫青出征匈奴时立下了功劳,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又凭借着将军的

  • 隋炀帝聪明多才,为何却成了大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酷吏张汤之死:张汤自杀是为证明自身清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法酷吏,这是政治的产物,也是他统治手段中必不可缺的一点。张汤这样的人,表面上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其实都是他分割朝堂权利的棋子,他的死,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着皇帝的故意引导。图片来源于网络张汤将盐铁收归官府,损害一大批富商的利益,还有很多同姓诸侯国也对他怨恨滋生。赵王利用鲁揭居让皇

  • 为什么说酷吏张汤其实是个天生的官胚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之一,他在处理三王谋反的时候穷追猛打,对涉案的人一律酷刑,哪怕汉武帝要释放两个人他都有说辞,让汉武帝绝了放人的念头,可见张汤的影响力之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张汤的权势在后期达到了顶峰,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的谋反中,汉武帝曾经想放了严助和伍被,但是张汤却对汉武帝说:“不应该,伍被之流曾

  • 陈蒨与韩子高是什么关系 陈文帝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看到韩子高的第一眼起,陈蒨就知道自己必须跟他在一起,否则自己的后半生将只能与孤独为伴,他乍见大为震惊,继而心中大喜。据说,陈蒨对韩子高许诺“日后我当了皇帝,就立你为后,这大好江山就是我俩的啦!”韩子高也不扭捏“好啊,古时候有女皇帝,现在也该有男皇后,我就为你做了这千古人妖!”网络配图与韩子高韩

  • 清朝目不识丁的重臣李卫身上有何特质让雍正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李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个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间,他凭借着自己圆滑的头脑,很得雍正帝的喜爱。历史上的李卫最初只是买了个小官,在自己的家乡任职。后来,雍正去江浙地区查巡水灾,正好遇到了李卫,雍正在与李卫接触的时候发现李卫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物,就想要得到这个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康熙年间,雍正与八阿哥

  • 西汉刘向编撰过专写给妇女的列女传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十几年,死时七十有二。图片来源于网络汉宣帝时期,十二岁的刘向就受父亲的荫庇,担任了辇郎一职,也就是给皇帝乘坐的车子引路的人。之后,刘向十八岁既冠,因为品行端正符合礼法,所以被拔擢为谏大夫。当时,宣帝学习武帝选拔青年才俊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