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在位最久的著名宰相姚崇为何罢相?

唐朝在位最久的著名宰相姚崇为何罢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3/12/27 16:12:44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中宗重登帝位的神龙政变。在唐玄宗登基之后被重用,是辅佐他开创”开元盛世”的重要大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崇年轻的时候生性洒脱不羁,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节。不过起初并不爱学习,而是对打猎、习武等比较热衷。直到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勤奋读书,随后考取功名,担任了孝敬挽郎的职位,之后又被授予濮州司仓参军的职位,因为政绩突出升迁至夏官郎中的职位。在696年的时候,因为他处理契丹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叛乱果断及时,没有进一部扩大战乱,而被女皇武则天任命为夏官侍郎。此后便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宰相的职位。随后便先后辅佐了唐睿宗和唐玄宗,尤其是在唐玄宗继位之时,尽心辅佐,使得唐朝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裕安乐,这就是著名的“开元盛世”。

在姚崇晚年的时候,玄宗对他仍十分信任,他因感染疟疾不能上朝的时候,玄宗都会拍使者来看望他并征求他对朝堂政事的意见。姚崇在开元九年病逝之后,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又在开元十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可见玄宗对他的欣赏和器重。

纵观姚崇的一生,除了在管教子女方面有所欠缺之外,在其他方面都堪称是一代能臣的标杆,他的显赫功绩和恪尽职守的高贵品格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和传颂。

姚崇罢相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建立过卓越功绩的一位皇帝。他在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建立当然不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先后辅佐他的几位宰相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宰相中,姚崇便是其中深受玄宗赏识的一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是唐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先后担任过三次宰相,可见皇帝对他的青睐。其中第三次担任宰相是因为玄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可以帮助他建立伟业。不过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要玄宗采纳才肯做宰相,玄宗看过他的十条举措之后,认为都是治国的良策,便欣然接受。自此之后,姚崇尽心辅佐玄宗,施行新政,唐朝很快就从之前的战乱中恢复过来。虽然玄宗十分信任姚崇,但是之后姚崇的宰相之位却被罢免了,关于这一点要从唐玄宗的用人原则说起。

玄宗认为担当宰相之位的人,如果想长久地干下去,就不能专任,就是大权独揽的意思。姚崇在担任宰相时,虽然有过突出的功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起到制衡姚崇的作用。玄宗深刻吸取了武则天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实行“专任而不久任”的原则,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而失控的情况了。

虽然玄宗罢免了姚崇的宰相之位,但是仍然对他十分器重,遇到重要的政事仍然会派人来询问他的意见,在他死后还要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应该说是对他做出的功绩的肯定。

姚崇张说

“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时期继唐太宗李世民缔造的”贞观之治“后又一个经济,文化和科技大发展的盛世。这一盛世的出现除了要归功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精心治理之外,更离不开那些具有深厚学识的大臣。在这些无论是谋略还是品德都是非常出众的大臣中,姚崇和张说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两个虽然都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融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崇和张说都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职务,理应默契合作共同辅佐唐玄宗,为何他们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呢?他们两人在女皇武则天当政时期还算是相处比较融洽的,当时他们都得到了重用,也为治理国家付出了许多。但是在开元元年也就是唐玄宗继位的时候,玄宗因为想提拔姚崇担任宰相之位而招致了张说的不满,他指使御史大夫赵昭彦弹劾姚崇,但是玄宗并没有理会,想来他们的矛盾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渐渐加深的。

关于姚崇和张说,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姚崇临死之前,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我。那么就将我收藏的奇珍异宝拿出来,如果他一眼都不看慢慢就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那么就将让他自己挑他喜欢的便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一旦得到碑文之后,马上上报皇帝进行雕刻,到时他后悔也来不及了。事情果然如姚崇所料,张说为他撰写了碑文。但回去之后又后悔了,想要回碑文,但是姚崇的儿子说已经上报给皇上了。张说懊恼不已:“没想到姚崇死了还算计我,我到现在才知道我确实比不上他!”

虽然说姚崇和张说之间存在矛盾,但是这并不妨碍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为“开元盛世”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董仲舒在汉武帝文化统一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

  • 苏武的高尚节操为自己赢来了哪些传世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字子卿,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世人对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大家大多都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主人公苏武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苏武的父亲是苏建,在随卫青出征匈奴时立下了功劳,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又凭借着将军的

  • 隋炀帝聪明多才,为何却成了大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酷吏张汤之死:张汤自杀是为证明自身清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法酷吏,这是政治的产物,也是他统治手段中必不可缺的一点。张汤这样的人,表面上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其实都是他分割朝堂权利的棋子,他的死,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着皇帝的故意引导。图片来源于网络张汤将盐铁收归官府,损害一大批富商的利益,还有很多同姓诸侯国也对他怨恨滋生。赵王利用鲁揭居让皇

  • 为什么说酷吏张汤其实是个天生的官胚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之一,他在处理三王谋反的时候穷追猛打,对涉案的人一律酷刑,哪怕汉武帝要释放两个人他都有说辞,让汉武帝绝了放人的念头,可见张汤的影响力之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张汤的权势在后期达到了顶峰,在处理淮南衡山江都的谋反中,汉武帝曾经想放了严助和伍被,但是张汤却对汉武帝说:“不应该,伍被之流曾

  • 陈蒨与韩子高是什么关系 陈文帝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看到韩子高的第一眼起,陈蒨就知道自己必须跟他在一起,否则自己的后半生将只能与孤独为伴,他乍见大为震惊,继而心中大喜。据说,陈蒨对韩子高许诺“日后我当了皇帝,就立你为后,这大好江山就是我俩的啦!”韩子高也不扭捏“好啊,古时候有女皇帝,现在也该有男皇后,我就为你做了这千古人妖!”网络配图与韩子高韩

  • 清朝目不识丁的重臣李卫身上有何特质让雍正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李卫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个重臣,在雍正在位期间,他凭借着自己圆滑的头脑,很得雍正帝的喜爱。历史上的李卫最初只是买了个小官,在自己的家乡任职。后来,雍正去江浙地区查巡水灾,正好遇到了李卫,雍正在与李卫接触的时候发现李卫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物,就想要得到这个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康熙年间,雍正与八阿哥

  • 西汉刘向编撰过专写给妇女的列女传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十几年,死时七十有二。图片来源于网络汉宣帝时期,十二岁的刘向就受父亲的荫庇,担任了辇郎一职,也就是给皇帝乘坐的车子引路的人。之后,刘向十八岁既冠,因为品行端正符合礼法,所以被拔擢为谏大夫。当时,宣帝学习武帝选拔青年才俊的儒生

  • 陈武帝陈霸先的两个皇后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史称陈武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南朝众多的皇帝大多是荒唐暴虐之君,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557年-559年在位。原为南朝梁名将。网络配图他有两个皇后,以下为大家介绍她们钱氏,昭皇

  • 东汉建威大将军天才军事家耿弇屠城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耿弇怎么读呢?耿弇的“耿”念“geng”发第三声,弇念“眼”同样是第三声。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是著名军事家,耿弇小时候就喜欢兵事,后来劝说父亲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秀称帝后,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的时候,耿弇辞去大将军的职位,告老还乡,在永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