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青为什么不告诉卢俊义,李固、贾氏有情?

燕青为什么不告诉卢俊义,李固、贾氏有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3/12/9 11:42:33

水浒传燕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燕青是水浒里少有的全能男人。首先燕青有着好身形,体白如玉。卢俊义爱他的皮肤,就让人在他身上刺花绣。施耐庵都忍不住赞燕青的身材“却似玉亭柱上铺着阮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燕青花绣水浒第一。

其次燕青读书识字、能歌善舞。梁山的乐和还只在音乐上有造诣,如会诸般乐器、能唱各类歌曲。乐和会的,燕青也会。可燕青要比乐和多一样本事,就是燕青舞跳得好。燕青应该是梁山最好的舞者。

第三燕青从小就跟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的市井小人厮混,这使得燕青学会了各种乡谈。燕青能说乡谈,最适合去当卧底了。

第四燕青在武学上有两项独门绝技,即相扑、弩箭。燕青扑倒过任原、李逵。李逵因畏惧燕青的相扑,因此宋江有事就把燕青分在李逵一组。燕青的弩箭是百发百中。我们知道用滚汤烫伤林冲、卢俊义脚的董超、薛霸就是死在燕青的弩箭之下。

第五燕青很忠心。长得好、武功好的人不一定对主忠心。忠心的人不一定武功好。李逵对宋江够忠心,但他又黑又丑。燕青是人好心好。

燕青宁肯在城外等卢俊义,也不愿要李固的恩惠。卢俊义让李固关进大牢,燕青又把要来的饭给卢俊义吃。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李固给了董超、薛霸金子,让他们在路上结果了卢俊义,又是燕青在半路上救了卢俊义。卢俊义脚有伤,走不动,燕青就背着卢俊义上梁山。卢俊义再次被捉回去,燕青不畏艰辛上梁山请宋江救他的主人卢俊义。

这样的燕青却瞒了卢俊义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李固跟贾氏旧日的感情。李固、贾氏之间的地下情,是李固先于卢俊义回到大名府才公开了的,因为李固认为卢俊义已经做了梁山的二大王,贾氏不会再跟卢俊义了。

李固、贾氏没做夫妻之前,燕青究竟知不知道李固跟贾氏私下里交往的事?燕青是知道了。宋江、吴用觉得李固回家已经想好了对付卢俊义的计策,便决定放卢俊义回大名府。卢俊义在城外见到了乞丐一样的燕青。燕青就把卢家目前的情况对卢俊义和盘托出,什么贾氏已成了李夫人……

卢俊义就是不信燕青。燕青说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子。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既然燕青早就知道,为什么不对卢俊义说呢?

燕青提前让卢俊义知道贾氏、李固的事,卢俊义就会防着李固。即使卢俊义不相信燕青的话,他也会留意李固、贾氏的一举一动。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一件事不管有没有,经常说,就会让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卢俊义就会下意识分开李固跟贾氏。这样李固、贾氏就会有所收敛。

燕青因何不把他知道的真相告诉卢俊义?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一、燕青没有证据,很难说服卢俊义。

男女之间的事,捉人是要双的。这是武松告西门庆与嫂子潘金莲一起害死武大郎时,知县相公对武松说的。燕青发觉李固、贾氏两人经常眉目传情,暗地里有来往,但他没有直接的证据。李固、贾氏肯定会趁卢俊义不在的时候,才相见的。燕青要让卢俊义亲眼看也找不到人。

燕青在这点上比石秀聪明多了。石秀知道裴如海跟潘巧云好,就在杨雄跟前把它当件大事来说。结果潘巧云反说是石秀得不到她才来坏她的名声。结果杨雄选择跟潘巧云做夫妻,赶走了兄弟石秀。燕青才不干这样的傻事。

二、燕青不说是为了保护卢俊义,更为了他自己。

自己老婆爱上了别人,在大度的男人也不会觉得这是好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燕青发现了李固、贾氏的事就该守口如瓶,这是为了维护卢家的名誉。

燕青不说更是在保护自己。卢俊义就算清楚李固、贾氏做了别的事,他也不想燕青来说的,这也太伤自尊心了。卢俊义很无用,连老婆都看不住。贾惜春把他听来的宁国府贾珍、秦可卿这些事对尤氏一暗示,尤氏气的脸铁青。谁都不愿被别人说自己的痛处。燕青要说了,卢俊义保管把燕青打出家门。

三、燕青要让李固、贾氏继续作恶。

多行不义必自毙。燕青认为李固、贾氏目前做的坏事还不够多,他们还不该死。李固占了人家老婆,还会谋夺人家家产。不义之事会越做越多,最后人人得而诛之。

读者都熟悉郑庄公共叔段的故事。郑庄公对叔段的小恶是一再容忍。这共叔段没有想过退让,反而得寸进尺,不把哥哥郑庄公放眼里。当所有人都以为共叔段太不像话,郑庄公就派兵把共叔段灭了。燕青也想李固做更多有负卢俊义的事,卢俊义就会杀了他。李固、贾氏死了,很多人都说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

总之,燕青早就知道李固、贾氏有情,他没有提前告诉卢俊义是因为他说出来对卢俊义、对他都没任何好处,还是让李固像共叔段一样多做点恶,自己作死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特氏,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惠章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近300年历史,总共产生了十一位皇太后。以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为首,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终。在这段颇为传奇动荡的末代历史中,有一个女人不容忽视,她是顺治皇帝的皇后孝惠章皇后,也是清朝所有皇太后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 刘备凭借着“人和”实现三分天下 刘备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才的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用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地盘、资源、人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快速统一了北方,孙权依靠“父兄余烈”以及江东的地利,各自成就了霸业。而流离半生的刘备则凭借着“人和”实现了与曹操和孙权三分天下。在选人、用人上,刘备确

  • 深受刘备信任的关羽,在蜀汉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武将关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184年,刘备在涿郡拉起一支由乡兵组建而成的队伍时,关羽和张飞就已经跟随刘备出兵征战了,当时三人情同手足,常常一起同窗而睡,当刘备坐下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则在一旁守护。后来刘备在协助陶谦守护徐州后,被病重的陶谦指派为下一任徐州

  • 被称为懦夫皇帝的唐高宗李治,在正史是什么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被称为“懦夫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父亲唐太宗创造出了“贞观之治”的盛况之后,子承父业的李治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继承了父亲唐太宗的辉煌基业;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因为唐太宗的优秀成就,无论愿意不愿意,李

  • 靠郭子兴发家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郭家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又是怎样对郭子兴的后人的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贵人,因为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和栽培,才有了后来的朱元璋。郭子兴在朱元璋逐渐强大之后,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爱生气并且小心眼,容不下别人,最终造成郭子兴和朱元璋之间产生间

  • 刘备称帝后大肆封赏,关羽得了个什么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以及他们情同手足,一起征战,终于打下一片天地,尤其是他们在占据西蜀后,与中原的曹操、江东的孙权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自古以来就是传为美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注意到,章武元年(公元22

  • 揭秘:“诗仙”李白为何一生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而被后人赞誉为“诗仙”。这样一位天纵奇才的大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那就是,李白为何没有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王阳明被锦衣卫追杀,一首绝命诗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王阳明(1472年—1529年),本名王守仁,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

  • 传闻中的杨贵妃到底长什么样 李隆基为何对她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隆基和杨贵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引言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唐代是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不光出了很多杰出的文人墨客,还有许多传奇女子。白居易以

  • 明朝有多少奇葩皇帝?他们有哪些奇葩的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的奇葩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的历史,说到明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朝代,当时的明朝经济还是很发达的,当然了。有很多的人也是在说明朝是一个社会等级很森严的朝代,其实却是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明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