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临死前之前 武则天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

武则天临死前之前 武则天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37 更新时间:2024/1/20 22:17:5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传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她从一名秀女开始做起,一步步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当上皇帝后,武则天抵挡住了无数压力,改了大唐的国号,改国号为周,建立了武周政权。做到这一步可以算得上是改朝换代了,但武则天在去世前,她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武则天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吗?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述武则天的这一段故事。

武则天在称帝后,一直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有好处,让自己的侄子当皇帝,自然也是有好处的。但相对应的也有坏处,如果儿子当上皇帝后,必然会推翻自己所创立的武周政权,重新将国号改为大唐,同时还会对整个武家进行清算,武则天一生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如果侄子当成了皇帝,那么武周政权可以保留,但是整个王朝有可能陷入动荡。

这两个选择一直让晚年的武则天为之殚精竭虑,最后她还是选择将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那么她为什么这样选择呢?武则天的这个选择,和狄仁杰有很大的关系。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臣子,很多大事她都会和狄仁杰进行商量,自然在皇位继承权上,武则天也和狄仁杰商量过。

当初武则天把狄仁杰叫到身前,询问他应该是由谁来继承皇位时,狄仁杰并没有像大多数大臣那样,直接向武则天进言,说要还政于李氏皇族,而是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两个选择的利弊。之后还对武则天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陛下,您认为是儿子与你亲近,还是侄子与你亲近?如果儿子成了皇帝,那么您将永远配享太庙,如果是侄子继承大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皇帝会将自己的姑姑放入太庙。”

狄仁杰的这一番话语,直接戳中了武则天内心最深处的顾虑。从感情上来说,武则天的确是更倾向于与自己同姓的武家,但是她心中又的确更为宠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以前武则天一直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可现在武则天已至晚年,没有多少年可以活了,也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

除了狄仁杰的劝告外,武则天与武家的关系,也是让她作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因素。武则天在当上皇帝后,和武家的关系很好,所有人都把她当菩萨一样供着。但是在武则天少年时期,她和武家的关系可不怎么好。武则天是武士彟的女儿,但她的母亲却没有多少地位,在武士彟死后,武家的各个亲戚就跑来争夺遗产。

武则天与母亲两个妇道人家,根本挡不住这些如狼似虎的亲戚,一直备受欺凌,后来干脆搬出了武家。后来武则天进入皇宫,也跟这个原因强相关,正是因为外面的生活实在是困苦,母亲才一狠心,将女儿送进了深似海的皇宫。所以说武则天对于武家,很难说有什么感情,毕竟小时候基本没留下什么好的回忆。

后来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清理掉那些当初欺负过他们的人。但武家是一个大家族,依旧还有很多人活着,其中不乏一些人才。武则天创立的武周政权,一直面临着李氏旧臣的威胁,所以最开始她扶持武家,其实并不是为了让武家能够继承自己的皇位,而是为了让武家来对抗李氏旧臣。只不过后来武家发展的越来越大,如同逆水行舟,要么更进一步,要么被李氏皇族斩尽杀绝,所以武则天才产生了让侄子继承皇位的想法。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武家不得人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初突厥可汗造反,武则天就让武三思从民间募兵平叛,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招募到了一千人,而且还都是冲着钱财来的,后来武则天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庐陵王李显,几天的时间就募集了五万士兵。这件事也让武则天彻底意识到,民间其实是不认同武家的,大家更认同李氏皇族。公元699年,武则天将李显召到洛阳,又立他为太子。六年后,武则天病重,张柬之与李氏皇族趁机带兵进宫,推翻了武则天,李显继位,李氏皇族再次成为了大唐共主,武则天所创立的武周政权,彻底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参考资料:《女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太后作为帝王母亲的尊称,《史记·秦纪》中对此有何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以后历代皆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词多解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这里的王太后是指诸侯国藩王(

  • 揭秘:三国名将黄忠和魏延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和黄忠原本是荆州牧刘表的部将,征讨黄巾贼时颇有战功被提拔为校尉,后因没有足够的政治背景无法升任将军,官渡之战后被派去长沙守城。长沙太守韩玄是无能之辈,多次排挤魏延、黄忠两人,致使两人投奔刘备。而魏延和黄忠虽然出身荆州派也做过多年同僚,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在刘备旗下经常争斗,甚至差点火拼,刘备经常

  • 曹操为何执意要杀最出色的高顺?背后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高顺,字伯平。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你只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是在当时流传的可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将中高顺”。那就先说高顺。《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可以看出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也不接受贿赂,自身品格高洁。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厉

  • 宋太祖赵匡胤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不让后人杀害士大夫?第一、时代背景,武将掌权危害太大唐朝的时候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全国设置节度使统率诸军、镇,以此方便征调全国军队。节度使一职对一方的军队有专制的权力,“受命之日,赐之旌节,谓之节度,得以专制军事。行则建节符,树

  • 秦昭襄王如果多活几年的话 他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襄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的崛起其实充满着艰辛。秦人原本只是替周王朝养马的马倌能够得到一块封地,并与老牌的诸侯国君主平起平坐这种机会实属难得。那些实力强劲的老牌诸侯国大多都是周王朝建立初期周武王封赏的,秦人何德何能能与这些诸侯国相提并论呢?况

  • 荀彧明知曹操有篡汉的心思,为什么不改投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应该知道,初平二年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但他为何不改投刘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荀彧是大汉忠臣吗?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为此跟曹操闹翻并神秘死去。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曹操的篡汉之心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正

  • 清朝道光皇帝的妃子真的有被吓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现实生活中,要说一个大活人被活活吓死,确实是是一个笑话一样,而清朝咸丰年间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可谓也是丢尽皇家脸面,那这个妃子是谁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此事发生在咸丰年间,可这名妃子是道光皇帝的常妃,而这名妃子也有着显赫的身世。常妃,赫舍里氏,这个姓氏属

  • 武王伐纣的内幕:商国都城内是不是有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

  • 兵神韩信至死不反背后真相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小编和大家继续聊聊秦汉故事,我们来聊一聊韩信的故事。韩信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灭项之后,群臣上表劝刘邦即皇帝位,韩信署名居首,可见地位之隆。所谓“汉初三杰”,纯属附会之谈,萧何、张良之功无论如何不能和他比肩。否则,二人何以仅仅封为酂侯、留侯?网络配图自古以来,从文人墨客到走卒贩夫,讨论韩信的人不

  • 揭秘明朝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后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