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杨家将:血战陈家谷 失约陨落谁之罪?

真实的杨家将:血战陈家谷 失约陨落谁之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84 更新时间:2024/1/7 11:53:47

谈到宋朝历史,不可避免地会提起杨家将。杨家将满门忠烈,几代人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让后人敬仰不已。只是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远不如在小说和民间传说中那么神奇,不过,杨家三代忠勇抗敌,为大宋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家将老令公原名杨重贵,本是北汉名将,979年,宋太宗灭北汉,杨继业归宋。

宋太宗赵光义知其威名,鉴于他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于是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派他到代州(今山西代县)任兵马部署,驻守宋辽边境,为潘美节制。

网络配图

后来,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率领数百骑兵从小路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杀死辽国节度使,生擒马步都指挥使,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此役之后,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987),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期望收复燕云十六州,当时的战略是:以曹彬领东路军,率主力部队慢行佯攻幽州,吸引辽军主力部队;而以潘美、杨业为正副将军,领西路军,趁机夺取寰、朔、应、云四州。另以王侁、刘文裕为监军。

东路军诱敌,西路军强攻,然后会师攻占幽州,战略可谓得当。

起初各路进展顺利,西路军一路摧城拔寨、连连得胜,取了四州,这时东路军为了争功,不等与西路军会师,自行北上去攻涿州,结果粮尽退兵,辽军主力乘胜追击,东路军死伤惨重,大败而回。

之后,辽军主力腾出手来,十万精兵全力西攻西路军。敌势强劲,宋太宗命令西路军各路人马迅速班师,并掩护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辽军势大,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主张避开辽军,掩护后撤,并对潘美、王侁等建议:“贼势盛,不可与战,姑密谕云、朔等将先出寰,我师次应州,贼必悉众来拒,俾朔州吏直入石碣谷,列强弩千人于谷,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万全矣。”

网络配图

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深知边境形势。但是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跟辽国大打一场。王侁甚至取笑杨业,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看见敌人不出击,是不是通敌啊?

主将潘美其实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此时却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杨业被迫出军,只好要求潘美等在陈家谷口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辽军主帅得知杨业率军迎战,便一路诈败后退,杨业为了掩护后撤的军民,明知有诈,依然下令追击。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只想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自己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王侁等人见辽军退去,为了争取,率领部队想“乘胜追击”,不料前进不久,便得知杨业被辽军困住,又慌忙后撤。潘美也慌了,此刻既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动,又不遵守与杨业的约定,居然也带着部队拖着百姓一并撤了。

杨业在辽人的包围下力战数日,死伤惨重,终于退至陈家谷口,却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悲愤异常,“望见无人”,即“拍胸恸哭”。

残部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杨业往日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深受士卒的拥戴,如今面临生死关头,他们都不肯离去,杨业遂“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杨)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后来杨业被乱箭射中落马,被辽军所俘,马也被射得像刺猬,其子杨延玉,部将玉贵、贺怀浦全部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另一子杨延昭(民间传说中的杨六郎)与父兄在混战中失散,率残部死战终于脱身。

网络配图

《辽史》中对杨业的死大书特书,可见他们对杨业的忌惮。而宋朝方面多记载夺取山西四川的功绩,全算在潘美头上。在《辽史》中,却记载是杨业夺取了这些城池,辽国与杨业屡次交锋,明白他的本领。宋朝的史官却根据秦疏记功,埋没了杨业,杨业最初阵亡的抚恤,反不如比他低的王贵等人,可见有人掩盖了事实真相。

杨业平凡的事情,正史没有记载,根据方志言,杨业妻子折氏(佘太君)向宋太宗上书说明真相。宋太宗下诏抚恤杨业家属。潘美被降职,王侁、刘文裕都被削职发配。

杨业之死,实际是潘美、王侁之辈妒忌及孤立所害,“天下闻其死,皆为之叹愤”。虽然王侁等人讥讽,但是作为主将的潘美先指挥失当,后见死不救,也该负一些责任,但潘美是国戚宿将,宋太宗也只能大事化小了。可是民间舆论没有放过潘美,在以后民间流传的小说和戏剧中,潘美被描写成一个阴险无耻的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真的吗?朱棣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建文帝登位后,实施削藩政策,在触及了自身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将侄子推下台,自己当了皇帝。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铁血帝王,一生征战无数,使得大明朝根基永固。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铁血帝王,坊间却有传言称他曾经活剐了三千宫女。而活剐三千宫女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 雍正继位之谜:雍正为何惧怕父亲康熙的亡灵?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曾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描述并赞扬了雍正帝的历史功绩。雍正的确是安邦治国的杰出政治家。电视剧围绕当年太子的废立、皇位的争夺、惩治贪污、西北用兵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斗争。...曾一度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描述并赞扬了雍正帝的历史功绩。雍正的确是安邦治国的杰出政治家。

  • 齐王李元吉:勇悍与阴险并存 可惜棋差一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的处境比“双面胶”更糟糕,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李元吉也不是庸人,秦王李世民手下有二十五员大将,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算得上元帅级人物。后来,李世民继承皇位,开创贞观盛世,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故意丑化李元吉,说他有勇无谋,而且一肚子坏水。可见,谁手里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有了话语权。历来如此。图

  • 汉高祖刘邦其实是双性恋:开启宫廷男宠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很多人眼中荒淫好色的人,然而就是有被冠以这样一个评价的人,也有着大众比较避讳的同性恋癖。刘邦是同性恋,准确地说是双性恋,而这一特殊癖好竟在他的后代中得以相传。汉朝的二十几位刘姓皇帝中,竟然有十位都是有男宠的,有些皇帝还不止一个男宠。那时候的宫廷似乎并不避讳同性恋,也许还是“雅癖”。图片来源于网

  • 宋仁宗颁布《建学诏》在当时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一些明君,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常常会发掘人才、重用人才,这其中,北宋时的宋仁宗就是典型的代表。宋仁宗认为,建立学校、发展教育是一个发现人才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学校不仅可以起到培养、招揽有用之才为朝廷所用,而且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宋仁宗特别颁布了一道《建学诏

  • 龚自珍20岁写的一首词,表现了一个少年的壮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龚自珍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等他长大时,“康乾盛世”已经结束,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因而他大胆地批判清朝腐

  • 解缙到底有多聪明?面对朱元璋出的难题都一一化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大臣。解缙自幼聪明绝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就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才19岁的他又进士及第,同年,就当上了翰林学士。解缙才华横溢,他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我们从一些小

  • 曹魏重臣卫瓘,灭蜀最大赢家,最后却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重臣卫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卫瓘,字伯玉,三国曹魏后期重臣,西晋开国重臣。三国后期三位重量级的大将邓艾、钟会、姜维的死都和他有关。在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后,又发生了邓艾擅自分封刘禅等人、钟会和姜维作乱,伺机叛乱。此时,监军卫瓘只有1000余直系部队,却经过巧妙布置

  • 褚英既是功臣又是努尔哈赤的接班人 努尔哈赤为何将他囚禁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努尔哈赤和褚英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提到努尔哈赤,我们想到的就是那个靠13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以6万打败明军11万人,战无不胜的后金首位大汗。他果敢、睿智、有决断,决定好的事情就立马去做,从不拖泥带水。这样的性格铸就了他统一女真、割据关外,建立后金的伟大功业,但

  • 被封九江王的英布,为何会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为什么英布却在关键时刻背叛项羽转投刘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英布,因早年犯罪,遭受黥刑,故也称黥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曾为骊山刑徒的英布,早年也是反秦义军一员,后投靠楚地反秦先锋项梁,成为楚军阵营的一员战将,项梁战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