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清除鳌拜党羽的真正幕后推手是谁?

康熙清除鳌拜党羽的真正幕后推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43 更新时间:2023/12/18 8:09:50

四辅臣于辅政期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对处理满汉关系,却采取保守、倒退方针,在恢复祖制、首崇满洲的旗号下,歧视汉官,使后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当时,反清复明的战火尚未完全平息,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因满臣还缺乏治理经验,又不能与汉官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一些投机分子逐步取得辅臣信任,为非作歹,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玄烨亲政前夕,已是“学校废弛而文教日衰”,“风俗僭越而礼制日废”,地方、朝中弊端丛生。

玄烨年龄还小,对此自然难以应付,但政治经验丰富的孝庄,却不露声色地密切注视事态发展,在继续任用辅臣的同时,采取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网络配图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禀照祖母慈谕,12岁的玄烨举行大婚典礼,索尼的儿子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宫,遏必隆之女落选,成为皇妃。

在为孙儿择立皇后时,孝庄舍去遏必隆之女,选中赫舍里氏,旨在防范鳌拜借镶黄旗之女成为皇后之机,进一步扩大实力,同时也是针对主幼臣骄的情况,对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荣宠的笼络措施。

孝庄此举还改变了皇太极福临时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惯例。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满蒙贵族联姻政策,而是从巩固皇权、安定政局的现实需要出发,反映出这位杰出女性的战略眼光与灵活策略。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玄烨“躬亲大政”,辅臣“仍行佐理”。孝庄特为孙儿收权安排一过渡阶段,以使他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让辅臣有个适应过程,将他们因交权而产生的失落感,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此次权力交接稳妥进行。

网络配图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后,鳌拜成为首席辅臣,遏必隆对他亦步亦趋,苏克萨哈更加孤立。玄烨亲政伊始,苏克萨哈请求“往守先帝陵寝”,以期迫使鳌拜、遏必隆也辞去辅政。鳌拜为清除异已,独掌辅政大权,竟罗织苏克萨哈的“罪状”,企图将他置于死地。尽管玄烨坚决反对,但鳌拜等不肯罢休,一连七日强奏,竟将苏克萨哈及子孙全部处死,并籍没家产。

苏克萨哈被清除后,鳌拜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飞扬跋扈,“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甚至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玄烨去海子(南苑)狩猎时,让随行的鳌拜奏闻祖母,鳌拜“乃不遵旨,反云皇上自奏”,全然不把玄烨放在眼中。他的种种行径,已构成对皇权的严重威胁。至此,孝庄终于作出决断,支持并指点孙儿拟定清除鳌拜集团的全盘部署。

此前,玄烨已开始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举措,纠正辅臣的种种失误与施政弊端,这使朝中人心振奋,玄烨威望日增,鳌拜逐渐孤立。与之同时,玄烨在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族贵族成员,索额图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为索尼之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了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关系,也加强了正黄旗对皇室的向心力,并影响到镶黄旗。索额图对玄烨十分忠诚,在清除鳌拜集团的过程中,成为玄烨得力的助手。

网络配图

清除鳌拜党羽,排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危险,踢开清朝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后,玄烨真正掌握了清朝大权。他在“首崇满洲”的原则下,着力改善满汉关系,崇儒重道,发挥汉族官员积极性,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短短几年内,政局进一步稳定,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更广泛的拥护,经济也有起色,为其后平定三藩之乱,打下重要基础。

铲除鳌拜党羽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较量,是玄烨君临天下后,祖母对他的一次关键性指导与帮助。当时,玄烨年仅16岁,还缺乏足够的智谋与经验。若无祖母的指教,他很难在亲政后第三年,便一举铲除这一把持朝政多年、势力颇大的宗派集团,稳妥、彻底,不留后患。显然,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的危害愈大,势必积重难返;如果玄烨的治国方针受到阻挠,三藩之乱将更加旷日持久,康乾盛世的出现也会大大推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朋友单雄信被处斩:秦琼程咬金为何不求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621年5月,郑帝王世充被迫打开洛阳城门,向唐军投降。之后秦王李世民下令抓捕一批王世充的党羽,准备处斩,其中包括当年的瓦岗军大将单雄信。要知道在唐军中,有许多出自瓦岗军的将领,比如秦琼、程咬金、徐懋功,他们也参加了这次战役。但令人诧异的是,为单雄信求情的竟只有一人,他就是徐懋功!那么为何秦琼、程咬金

  •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么样击败算卦的刘伯温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都被后人称为神人。那他们两个相比谁更厉害呢?民间常常流传着刘伯温所写几句诗: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以此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网络配图刘伯温,善深谋远虑,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开创了明朝,

  • 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张鲁为何会与曹操结为姻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张鲁,东汉末年沛国丰县人,历史上一直传说,张鲁是西汉时期张良的世孙,也是天师道教主张陵的孙子。说到了张陵,这可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创造了著名的五斗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师道。而作为张陵孙子的张鲁,自然也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五斗米道教,成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图片来源于

  • 张问陶每天如发微信般坚持给妻子写情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张问陶于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嘉庆十九年三月初四的时候,因为积劳成疾,在苏州的寓所中病逝了,享年只有51岁。图片来源于网络张问陶生平简介离不开他的官场生涯和个人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辈都是比较出名的朝廷命官。他的父亲是云南开化的知

  • 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却为何从未遭贬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汲黯(jíàn)是西周的名臣,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的时候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为遏者,后期因为出任东海太守,政绩卓越,便被召回京城做了主爵都尉,卒于公元前112年任淮阳太守的时候。图片来源于网络汲黯的祖上曾经受过卫国国君的恩宠,此后代代都在朝廷任职,他当初当太子洗马的时候就死他的父亲向上举荐的,所

  • 历史上最悲情的帝王,竟然留下了不肯过江东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网络配图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

  • 唐朝在位最久的著名宰相姚崇为何罢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和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唐中宗重

  • 董仲舒在汉武帝文化统一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

  • 苏武的高尚节操为自己赢来了哪些传世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字子卿,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世人对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大家大多都听说过“苏武牧羊”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主人公苏武经历了怎样坎坷的一生。图片来源于网络苏武的父亲是苏建,在随卫青出征匈奴时立下了功劳,被封为平陵侯,后来又凭借着将军的

  • 隋炀帝聪明多才,为何却成了大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