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唐谋臣李泌才谋如何?一代奇才,深受四任皇帝信任

中唐谋臣李泌才谋如何?一代奇才,深受四任皇帝信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03 更新时间:2023/12/23 18:14:50

中唐谋臣李泌才谋如何,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

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呢?其实还挺不少,早期有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中期有再造大唐的郭子仪,近代有被人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这里咱们要讲个冷门但更加传奇的:中唐著名政治家、战略家、谋臣李泌(bì)。

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联想到《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位流量小生扮演的“李必”;不过真实历史上的李泌可要比电视剧中厉害得多,这是位智商、情商双双顶级,办事、搞关系都游刃有余的一代奇才;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复杂政坛,他历经四帝而不倒,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能从容驾驭,挥放自如的潇洒人生,让人钦佩不已。

贵胄之后、少年奇才,张九龄的忘年好友

李泌出自关陇贵族,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六世孙。有些朋友也许不明白这个家世的来头,列几个名人你就懂了: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八柱国之一,是李弼的同僚;隋朝末年威震中原、一度最具帝王相的瓦岗领导人李密,正是李弼的曾孙;隋朝皇帝杨坚家族所在的十二大将军,严格来说是八柱国的手下。

这是个曾经垄断中原政治上百年的贵族集团。经过初唐科举制的推行,到了李隆基时期,关陇贵族的特殊地位虽早已瓦解,但李泌家族世代官宦、辈辈封公,其政治资源、教育优势仍非寻常人所能比拟。幼年时的他即粗通儒、道、佛知识,7岁便能下笔写文,被公认为当时的一代神童。

宰相张说见到李泌,惊喜地恭贺唐玄宗李隆基得到一位奇才;李隆基也惊叹于李泌的才华,曾因此对他家进行赏赐,嘱咐其父母"善视养之",并且还让时为忠王的李亨主动放下身段与其结交。

而以才华横溢、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著称的名相张九龄,也对这位少年一见称奇;虽然二人年龄(年长近50岁)、地位相差悬殊,但张九龄对李泌视如知己,称其为"小友",二人结为忘年之交。

李泌长大后,学识越发渊博,尤其热衷黄老之术、精通《易经》,经常隐居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俨然一个超然世外、云游四方的青年高人。但在同时,他也经常给朝廷上书议论时政,有一颗积极的入世之心。

见到李泌的文章后,李隆基想起了这位神童,于是把他召进朝廷,请其为自己讲解《老子》;而此时的李亨已经被册封为太子,李隆基于是让李泌以“待诏翰林”的身份充当东宫幕僚,跟老友李亨共事。

此时的李亨和李泌,名义上是上下级,实际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虽然李亨更年长,但他常以“先生”称呼李泌。

不过当时的大唐王朝看似歌舞升平,实际上已暗潮汹涌,对于表面上刻意讨好李隆基、背地里却心怀不轨的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年轻气盛的李泌作诗讽刺,被杨国忠想方设法外贬到了蕲春郡。李泌则借机溜到颍阳县当起了隐士,一边潜心研究学术、一边默默观察时政走向。

运筹帷幄、进退自如,与三任大唐皇帝亦臣、亦师、亦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逃向四川、太子李亨则北上朔方。在灵武称帝后,李亨(即唐肃宗)立即派人寻找李泌;得知老友召唤,李泌立即冒着危险,从战火纷飞的嵩山一代奔赴朔方。

危难之际逢故交,为了方便李泌大展拳脚,唐肃宗曾想任命其为右相,但被婉言谢绝;那段最艰难的时间,李泌以宾客的身份协助李亨;李亨也还像当初那样,尊敬地称其为“先生”。两人“出则联辔,寝则对榻”,事无大小,甚至连任命将相,李亨都向李泌请教,史书称其“权逾宰相”。李泌也毫无保留,所有的疑难问题,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出最为合理的对策,成了李亨最为得力的帮手。

对于如何平定安史之乱,李泌结合自己对敌我形势的判断后,提出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思路,即暂缓收复长安、洛阳,凭借朝廷手中的地域、人口、兵源优势,西起关中、北至范阳,对叛军全线施加压力,“以逸待劳,来避其锋”,让叛军疲于奔命;其后优先直捣范阳老巢,在中原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叛军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然而急于建功立业的唐肃宗没有听从这个建议,两京收复后,叛军果然退守河北,即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河朔三镇也成了大唐王朝终生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疾,为繁镇割据愈演愈烈埋下了隐患。

不过在那个时期,出于对武将的忌惮,宦官群体也得到了唐肃宗的重用,李辅国更是一度权势滔天。对于李泌享受的优待,这位头号阉宦极为嫉恨,甚至策划排挤、陷害;李泌察觉形势不对,在平叛大局已定后,果断舍弃救国功臣的富贵前景,坚决请求归隐衡山,从此远离庙堂之中的残酷博弈,优哉游哉继续自己的修道生活。当然了,李亨也没忘记这位给自己雪中送炭的老友,赐给他三品俸禄的待遇。

几年后,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由于当初受过李泌的教导与保护(见后文),他登基后立即召回了这位前辈,任命其为翰林学士。为了把李泌留在身边,唐代宗既给他安置豪华的宅邸,又亲自做媒帮他娶妻。但越是这样,李泌越被宰相元载视为潜在的威胁。不久后,元载纠结同党,以江西缺人为由,费尽心思把李泌排挤出了朝廷,担任江南西道判官一职。

公元777年,元载被铲除,李泌被召回京;但唐代宗正要重用他时,觊觎权势的宰相常衮又想方设法把他排挤到了澧州、杭州等地,当起了地方官。但即使在地方,李泌的才华也无法被埋没,他兼理论家、实干家与一体,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显著。此外,遇到一些棘手的军国大事,唐代宗仍会不远千里征求李泌的意见,太子李适(kuò)也跟李泌交情匪浅。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两年后,由于积极推进削藩战争引发了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离开长安避难。在这个艰难时刻,他像祖父李亨当初那样紧急召见李泌,让其随时待在自己身边,以便及时请教平乱之策。

公元785年,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擅自杀害节度使,向朝廷索要官方任命。这种情况一向极难处理,拒绝,可能引起兵变;同意,则会助长这种拥兵自重的恶劣风气。形势危急,李泌挺身而出,他单骑前往,略施巧计、连蒙带吓,没费多少功夫就夺取了陕虢兵权,轻松扼杀了潜在的兵变。

两年后,在陕西地区参加防秋的4000名淮西兵叛逃,其后往东南归乡,沿路朝廷军队无法阻拦。李泌灵机一动,他先向叛军提供粮食,成功麻痹了敌人;其后却在对方的必经之地太原仓隘道设下埋伏,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不久后,这股叛军余部被绞杀殆尽。

同年中,李泌入朝正式拜相,但他仅在相位待了两年就去世。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对内勤修政务、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对外达成“贞元之盟”,联合回纥、大食遏制吐蕃,内外两方面促进了大唐王朝局势的稳定。

文能出谋划策、治国理政,武能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李泌可谓文武全才。但这还没完,他还有一项特别出色的技能:协调关系。

协调人际关系的大师

在残酷的封建政治倾轧中,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协调关系保证统治集团稳定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而李泌恰恰特别擅长这种业务。

当初唐肃宗李亨在位时,为了报复当初李林甫对自己的迫害、打压,曾计划将其开棺焚尸、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但李泌提醒他一不能显得自己心胸狭窄,二不能刺激身为太上皇的李隆基,最终阻止了这一行动;

李亨收复长安后,曾写信请求李隆基回京继续当皇帝,自己则退回东宫。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合理:李亨已经率军收复了长安,天下人心已定,李隆基不可能再度当皇帝;所以李亨此举,既可能造成人心不稳,也会让李隆基心存疑虑,反而会恶化原本就尴尬的父子关系。

李泌知道后,随即以百官的名义写了一封表书,声称请求太上皇回京享福、让皇帝一展孝心。这封信让李隆基成功地下了台阶,他高高兴兴回到长安,正式把传国玉玺交了给儿子,在法理上完成了权力交接。

通过这两件事,李泌成功化解了李氏父子的矛盾,促使两任统治集团相安无事、维护了政坛的稳定。

后来,唐肃宗曾计划任命颇得人心的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李泌以初唐李建成、李世民争权的惨案为先例,经过多次劝说,终于改由太子(即后来的唐代宗)担任这一职务,避免再度出现藩王战功、声望超过太子的情况(否则也许又是一场玄武门事变);

唐德宗在位时,也产生了废立太子的念头,面对这种寻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帝王家事,仍旧是李泌挺身而出,他列举了贞观以来数次易储风波造成的危害,极力进行劝阻。唐德宗勃然大怒,甚至以灭族相威胁;但即使如此,李泌仍神色淡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终成功改变了唐德宗的念头。

除了协调皇室内部矛盾外,李泌还积极保全功臣。唐德宗猜忌心极强,在遭受泾原之变的羞辱后更是对武将极为忌惮。对于当时立下大功的两位名将李晟、马燧,他曾以明升暗降的套路夺下了兵权;李、燧面对这一情况,内心极为恐惧,担心自己会遭受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君臣关系一度极为紧张。

李泌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顾全大局、积极斡旋,他用一句:“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成功打动了唐德宗,君臣之间放下心结,李、马二人也对李泌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公元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风光大葬;公元1722年,李泌与历代功臣共40人,被康熙尊送从祀历代帝王庙的待遇。

在安史之乱前后那段时期,武将拥兵叛乱、宦官权臣乱政的乱象交织上演,残酷的军事与政治斗争,让无数大臣朝不保夕、战战兢兢。

而就在这段黑暗的岁月,李泌既没有退缩、也没有擅权,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身在何处,都秉承忠君爱国之心,积极为平定叛乱、治理国家出谋划策;

在政治迫害成风的大环境下,李泌不党同伐异,也不助纣为虐,更不独善其身,他从大局出发,多次协调皇室内部、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为此不惜冒着忤逆圣意乃至杀头的风险。这种坦坦荡荡、竭诚为公的态度,使他受到了历任皇帝的尊重。

但伴君如伴虎,李泌之所以屡屡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与他高超的政治智慧无不关系。《旧唐书》称他“累为权幸忌嫉,恒由智免”,他最大的智,就是上文提到的信奉道教。

史书嘲讽李泌:“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但这种看似愚昧的信仰,更像是李泌的一种生存方式,他依靠求道的包装,成功树立起淡泊名利、毫无野心的人设,既获取了皇帝的信任,又避免了同僚们的嫉恨;正是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朝堂博弈中,李泌虽历经数次沉浮,却总能以全身而退。这一招,也许是借鉴了当初张良的榜样。

知易行难,张良、李泌之所以难能可贵,就在于他们身怀救国济民大才,却能在实现抱负后无视荣华富贵的诱惑,敢于装疯卖傻、急流勇退。时至今日,这仍具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为何说唐朝江山有一半是李秀宁打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的江山到底是谁打下来的,是谁灭了唐朝,浙江江山的文化历史

    李秀宁可不是男的,她是李渊的三女儿,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叫什么,而她的名字来源于小说中,那她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有些人说出“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这样的话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天下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确实不假,李世民的功绩想必很多人都

  • 王娡已嫁人还有孩子,为何还能进皇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娡和卫子夫的关系,王娡二婚为什么还能嫁给皇帝,慎儿和王娡的关系

    王娡一个“二婚”农村妇女,却摇身一变成为皇后,并在儿子刘彻登基之后,荣登皇太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夫教子王娡的父亲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她的母亲却不一般,是名门之后,当时楚霸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曾封过一个燕王臧荼,后来因为谋反被刘邦诛杀,而王娡的母亲臧儿便

  • 皇位继承人李成器,为何要两度辞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启继位会有争议,日本下一位皇位继承人,夏朝王位继承的变化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李成器的文章。李宪,原名李成器,唐睿宗李旦与原配刘氏所生嫡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他是李旦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而且还曾经被立为了皇太子。但恰恰是这个曾经当过皇太子的人,后来两度“辞让”,硬是把储位让给了自己庶出的弟弟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这又是怎么

  • 三国死得最令人惋惜的那些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里谁死的最惨,形容令人惋惜的意思,三国名将死亡原因

    说起三国时期,谋士武将众多,在战场上牺牲的武将也十分的多,可是有很多猛将的牺牲令人惋惜,那三国中又有哪五位猛将的死最令人痛心呢?谁的死最冤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这里我们说的三国时期指的是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广义上的三国时期,也就是从184年的黄巾之乱开始的,在这里提前声明一下

  • 揭秘:三国历史上有哪些能与吕布单挑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时期比吕布厉害的人物,三国能和吕布单挑的有谁,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

    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广义上的三国时期),这个称呼不仅存在演义中,就在历史上也是一样的,在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二十四将排名,很多人说,既然吕布排在第一位,那能与吕布单挑的武将有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的回答当然是有了,但是能一对一战胜吕

  • 林冲为何不在宋江擒住高俅后,杀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如果林冲杀了高俅会怎样,林冲放走高俅是哪一集,宋江阻止林冲杀高俅

    宋江擒了高俅,林冲为什么不趁机杀了高俅?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宋江不会给林冲杀掉高俅的机会,即使有机会林冲自身性格缺陷也容易错失掉。林冲家破人亡,落草梁山的罪魁祸首就是高俅。可以说林冲与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林冲此生苟活于世最大的动力和目标就是杀掉高俅为妻子复仇。

  • 霍去病那么英勇无敌,为何24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如果霍去病不英年早逝,霍去病英年早逝,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多少岁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而他击败匈奴之后,积土为坛于狼居胥山,祭天以告成功。至此之后“封狼居胥”也成为了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就是年轻的霍去病,却在24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身为武将,体质绝佳的霍去病,为什么会在24岁便去世了呢?其

  • 水浒传中晁盖劫生辰纲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晁盖为什么要抢生辰纲,新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集,晁盖为什么不是108将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水浒传》里晁盖等八人劫生辰纲因何能成功?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生辰纲究竟是被谁劫去了?很多读者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即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读者们似乎都忘记了白胜,不把他算在劫生辰纲的人里面。其实白胜在吴用智取生辰纲里面发挥的作用比公孙胜、

  • 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备真的是仁义之君吗,刘备是真仁义吗

    对刘备和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都知道,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般套路。《三国演义》之所以加入

  • 北魏权臣尔朱荣,控制整个王朝,被誉为当代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功臣,曹丕统一天下了吗,曹丕在何处称帝

    说到北魏权臣尔朱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历史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草根逆袭的案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开局一个破碗,玩到最后,破碗没了,却得到了全天下;比如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一步步登顶,建立起了汉王朝。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算不上是草根,但是他的人生却也十分的波澜壮阔——一个部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