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的霸气:可以找理由 不能坏了规矩!

曹操的霸气:可以找理由 不能坏了规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1/21 22:35:21

规矩和变通之间并不矛盾,不是说遇事变通就必然破坏了规矩。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某人拿一张5000元的存折,到某银行去支取1000元钱。银行的规矩是2000元以上业务,进营业厅办理;2000元及以下业务,到自动取款机自助办理。这个规矩是为了分流业务,倒也谈不上是歧视小客户。某人今天运气不好,银行大厅里人寥寥无几,自动取款机前却排起了长队。他着急用钱,就到大厅里请柜员通融一下,给取1000元钱。柜员表示规矩不能破坏,自己无能为力。他想了一下,问柜员先取后存算不算坏规矩。银行的规定没有这一条,柜员点头表示可以。于是某人先取了4000元钱,数出1000元,然后又把剩下的3000元存了回去。

网络配图

某人办理了两次“大额”业务,达到了自己取小额款项的目的。

本来不合规矩的事,在中间过程转换一下,就变得合理合法了。把这种手法用到更高层面,就上升为政治智慧。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夏,曹操率兵到宛城征讨张绣。行军途中,发现路旁麦子已经成熟了,老百姓看见有士兵经过,十分害怕,都远远地躲开,不敢来收麦子。为了安抚百姓,树立“文明之师”的形象,曹操命人将“禁止践踏麦田,违令者斩首”的告示贴遍沿途村镇。并召来各级地方官和百姓代表,明言相告:“我们是国家的军队,军法严明,不会骚扰百姓,你们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军中将士个个都谨守军令,即使不得不从麦田穿过时,也都小心翼翼,唯恐碰掉一个麦粒。曹操正大感欣慰,谁知自己的战马竟然受惊窜进了麦地,踏坏了一大块麦田。违反了自己刚刚定下的法令,曹操的处境很尴尬。他唤来跟从之人,让他们做个见证,然后拔出佩剑就要自刎。

随行的谋士郭嘉赶紧拦住曹操,说:“《礼记》有言‘刑不上大夫’,在您这种地位,有过错按规定必须交皇帝亲自裁决。如果您自刎,恰恰违背了前代礼法。”曹操沉吟道:“既然这样,我的过错暂且记下,听候处理。”说着挥剑割下自己一缕头发,扔在地上,说,“且割发代首,以正军纪。”见曹操法度严明,大小三军畏服,益发谨守军令。

曹操自刎,当然只是样子,但是明目张胆地打赖也不是曹操的作风,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顺利下台的问题。郭嘉用更古老更权威的《礼记》的规矩来消解曹操的规矩,曹操不死,就有了充分的理论支持,对众将士,就有了相对完美的交代。割发代首,是曹操的神来之笔,对古人,割发属于髡刑,曹操总是按律服了刑的。曹操是汉朝丞相,他的权威其实已经大于天子,在军中更是人人仰望,这样的人物挥剑割发,只此举就足以震慑军心了。

网络配图

军令既出,它就拥有了独立的生命,即使发令者本人也不能冒犯。有什么权宜之计必须要施行,也要尽力使它变得合理合法,过场再烦难,也不能省略一步。

为报父仇,马超的西凉军马缠上了曹操。曹操命曹洪徐晃两人守潼关拒敌,吩咐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十天,为后面的大军赢得时间。

失潼关的责任,在曹洪而不在徐晃,曹操大怒,喝令要斩曹洪。两旁将士苦苦哀求,为曹洪说情,曹操这才赦免了他。

曹洪的错误,主要在于年少气盛,虽犯了军令,却并没有抹黑曹氏家族,他又救过曹操的命,对曹操忠心耿耿。从心底里,曹操根本就没有杀他的意思。那么又绑又杀又劝解,这么大费周章又有什么用途呢?曹操直接赦免曹洪,以他的权威肯定也不会有人站出来表示不公,但暗地里的怨忿,就不容易平服了。现在他作势立斩曹洪,一大批人跪下来为曹洪求情,这只能说曹洪群众基础好,民意如此,谁也不能逆天行事。即使当代社会,有人触犯法律,若众多知情者向法院递交联名信,法官也是会酌情从轻处理的。

网络配图

所以“众人求情”就算是过场,也是不能省略的。没有这个程序,是独裁;有了这个程序,是民主。试想曹操要斩曹洪时,先是曹氏的铁杆拥护者求情,那些中间派和少量异己分子见形势如此,少不得也要帮曹洪说几句好话。虽然大家心里都明镜一般,知道自己是在演戏,但既然参加了演出,心态就不一样了,俨然也拥有了那百分之多少点的决定权。

律令是死的,但执行律令的方式方法是活的,“军心民意”里也大有文章可做,是高手,可以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至于挂上违反律令的招牌而乱了风纪、泄了士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好色公主:纳30俊美少年为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楚玉,会稽(绍兴)人,南朝刘宋山阴公主(后封会稽长公主),是孝武帝刘骏与皇后王宪嫄的第一个孩子,后与何戢结婚。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废帝刘子业的姐姐。在当时刘宋王朝,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山阴公主以她的女权先驱闻名于世。山阴公主的母亲文穆皇后王宪嫄,为孝武帝生下了二子四女: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

  • 揭秘:史上首位让皇帝戴绿帽子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但是也有极少部分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戴上了绿帽子,北魏孝文帝就是历史上首位被记载的绿帽子皇帝。

  • 揭秘宋徽宗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韵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历史上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宋徽宗贪图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光在自己的豪华宫殿里修道炼丹、吟诗作画还觉不够,又开始打起美色的主意。身为一国之君,甚至玩到了风月场上。那么,历史上留下的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呢?趣闻小编就为您揭开这一段“往事”。徽宗皇帝沉迷于东京城的美景,也

  • 明朝太监竟敢侵犯干扰守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选美其实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都有从民间挑选美女的习惯,例如春秋时期的西施和汉代的王昭君都是从民间选上来的。但真正将其拔到关乎国之安危这个高度,还是明清两朝的事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贱,自从君临天下后,事必躬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除了除功臣、废宰

  • 横扫天下的秦昭王 为何被蔺相如吓得半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又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于其中蔺相如的贡献,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蔺相如完毕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尤其是后来的渑池之会,更是让秦昭王颜面尽扫。在列传中,通过蔺相如人不无得色地提到“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徒以吾两人在而”。这是事实,也是

  •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国公李昞也称李昺,是南北朝时期北周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妻子为独孤信之女独孤氏。李昞史书中也写作“李昺”,祖籍赵郡广阿(今河北省隆尧县),成长在代北。网络配图父亲李虎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称陇西郡公。他从小受到父亲李虎的良好教育和影响,一边学文,一边习武,练就一个好身板,练出一手好武艺。擅长使

  • 和是怎么死的 嘉庆皇帝早已恨透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和在嘉庆上台之后不久即被赐死,那么,在乾隆朝如此受宠的和究竟是因为什么呜呼哀哉了呢?真相让人有点吃惊,因为和曾经对付过嘉庆!这不是死对头嘛!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着实

  • 赵云子龙"浑身是胆" 三国名将赵云真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赵子龙,三国名将,匹马单枪闯曹营,号称“一身都是胆”的英雄。然而,常言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赵云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强大呢?今日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番。先来看一下赵云的单挑记录:网络配图赵子龙真的“一身都是胆”?咱来个数据大分析赵云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记载单挑25次,除去其中不包括群战和用计诈

  • 三国名将张辽有何过人之处 两个帝王都感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辽,是《三国演义》中曹魏的第一名将,,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

  • 史上杀兄夺嫡篡位皇帝:相煎何太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秦二世胡亥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谋杀了其兄扶苏后就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杀兄夺嫡,登上皇帝大位,却不问朝政大事,安享后宫之乐,将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