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亡国之君崇祯,临死前写遗诏的用意是什么?

亡国之君崇祯,临死前写遗诏的用意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3/4 7:41:2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亡国之君崇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时候的皇帝死后,依照惯例,大臣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布皇帝遗诏,发布皇帝对身后事做出的交代和分配。所谓遗诏,说白了就是说皇帝临死时所作的谕旨。遗诏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书写,但在明朝,遗诏经常是在皇帝人死之后,由大臣主持拟定的,遗诏的实际內容和皇帝自己的真实意愿,事实上沒有多大关联。

因而明代的皇帝改朝换代,通常给后继之君和朝臣们一个消弭弊政、整饬朝纲的机遇。如明武宗和明世宗去世后,内阁首辅杨廷和徐阶,各自拟定了两份皇帝的遗诏,把两朝弊政做了一个总清算,赢得朝野一片赞许。

但是明代有一份遗诏十分特殊,那便是末代皇帝崇祯的遗诏。为什么会说那份遗诏十分特殊,由于和其他遗诏对比,它有很多不同点:

遗诏是崇祯皇帝死前亲手书写的,并非他人代笔所书;

遗诏不是写在纸上,只是写在白衣布衫上;

遗诏并非用墨书写,而是崇祯咬烂手指,以指当笔,以血当墨写的。

遗诏并不是向自己的臣民交代后事,而是交给敌人看的。

遗诏內更为特殊容:“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追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相貌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瓦解,免伤老百姓一人”(《明通鉴》第九十卷)。

这份特殊的遗诏,更像一份罪己诏,或是悔恨书,是一份哀告和抱怨信。 从李自成围困京师,崇祯持续两天两夜都在“內外诸臣误我!误我!”的哀叹和抱怨中度过的。李自成农民军破城之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处决嫔妃,逼死皇后,自己只身和宦官王承恩直奔煤山寿皇亭。

寿皇亭本是崇祯练习宫廷侍卫的地方,现如今却变成自己最后的归宿。敌军逼近,崇祯万念俱灰,有力杀贼,无力回天,在绝望中恼羞成怒,临终有太多的话要对世界倾诉,最后脱下龙袍,咬烂手指,满带恼羞和悔恨在白衣布衫上写了这份血书遗诏,然后自缢而亡。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时间中,皇帝被敌人俘虏或者诛杀的很多,但临危自尽的只有崇祯一人。作为亡国之君,亡国已经是对自己最大的侮辱,崇祯完全没有必要留下任何遗诏,一般临终遗诏都会写两大内容:一是特定嗣君,二是对后人提出期望。

崇祯亡国之君,根本没有后继之君,所以写遗诏完全没必要,可崇祯不仅写了遗诏,而且还是咬烂手指用血写在衣衫之中,崇祯皇帝的血书遗诏包含四条重要含义:

一是自责无才无德,品行不高。

二是抱怨诸大臣不忠,欺上瞒下,自私自利,误国误己。

三是自觉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四是恳请李自成不必残害百姓。

而第一层含义仅仅虚晃一枪,重要是以便衬托第二层含义:“诸臣误朕”。假如说“无颜见烈祖烈”的确是一件令他悲痛的事,那么,最后一条“任贼瓦解,免伤老百姓一人”,毫无疑问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而已。

所以,在血书遗诏中,崇祯最想表达的含义就只有是“诸臣误朕"这四个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崇祯临死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多年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平心而论,崇祯对大明亡国难辞其咎,但他称帝后当机立断清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然后惩处贪官污吏,整肃吏治,化异为同。下决心改善朝堂的颓废气象,大有中兴之主的派头。

殊不知客观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仅仅靠一己之力勤政节俭,王公大臣各怀心机,各自都留有后路,堪当重任之才寥若晨星,崇祯自以为是,用人失察,明代后期选人用人体制出现严重腐败问题和危机。每任用一人,便心寒一人。

朱元璋时期重典施政,在在用人上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但到明代后半期,伴随国家机器失灵,这种规章制度遭受了严重破坏。政界行贿风靡,吏部高官也贪污受贿,上下腐败透顶。崇祯称帝后,尽管极大信心整饬朝纲,升级吏治,但积弊难返,最终连他自身都迫不得已悲叹:“张官设吏,原是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如同贸易“(《明季北略》卷十三)。明末的政界,已宛然变成权钱买卖的交易市场。吏治腐败是腐败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种靠权钱交易登台的无耻之徒,其社会道德品行低下不言自明。寄希望于他们忠心谋国,无异于黄粱一梦。明王朝大厦将倾,崇祯面对的是一群腐败分子、庸人、蠢材,他没有理由不深陷“选任一人,心寒一人”的困局,最终临死落下满腹牢骚,带着悔恨自责告别祖宗江山,崇祯的血书遗诏,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警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秀清屡次突破重围,石达开一次就全军覆没,为何区别这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我国自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之后,前前后后有着近乎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岁月慢慢的流逝,华夏大地上伴随着战火硝烟的弥漫,朝代更迭不断地上演着,整个天下也是分分合合,在王朝兴衰更换的进程中,历史上也是出

  • 死后按皇帝之礼来祭祀的朱标,名号为何仅仅只存在了4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明王朝的朱标,是一个非常悲剧性的人物,本来父慈子孝的场面,而且明太祖朱元璋是特别在意自己这个作为储君的儿子。在朱标当太子期间,是整个封建王朝当中皇帝最为信任的太子,明太祖朱元璋眼巴巴的等着自己的儿子来接替自己的位置,然而,

  • 乌拉那拉氏作为乾隆的皇后 乾隆为何对这个皇后如此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史书记载,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皇帝没有即位前,就嫁入王府的侧福晋,不仅人长得很漂亮,而且深得钮钴禄氏,也就是乾隆生母的喜爱。乾隆即位后,乌拉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并于乾隆十年晋封为贵妃。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在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建

  • 乾隆老来得女时候 乾隆为什么只赏赐妃子两根黄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赐黄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这个家伙,仗着祖宗留下来的一笔资产,生活的很惬意,而且在位期间,大家都很给面子的没有造反,哪像他儿子嘉庆,刚刚登基,就爆发了席卷西南的白莲教起义,直接让嘉庆从和珅那里得来的新手大礼包,缩水一半,只留下了一些不动产。没有烦恼,

  • 曹叡死后的10年,司马懿都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高平陵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十年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除掉政敌曹爽,掌握曹魏大权,架空魏帝曹芳。那么,为何司马懿要在曹叡死后十年,才发动高平陵之变呢?在这十年期间,司马懿到底忙啥了?个人认为司马懿之所以在曹叡死后

  • 嘉庆如果重用和珅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与和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提起和珅的名字相信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如今的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了王刚老师将和珅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和珅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权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所有的大小官员都会巴结和珅,因为和珅如果不高兴了,自己的官

  • 和珅作为清朝有名的贪官 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叫丰绅殷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对和珅和丰绅殷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无论是喜欢历史的人,亦或者不喜欢历史的人,一定都听说过和珅,听说过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但是,对于他的儿子或许就不那么熟悉了,尤其还起了“丰绅殷德”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那么,和珅的儿子为何要叫丰绅殷德呢?和珅虽然有九个妻妾

  • 第一个拥立武则天为皇后之人:李义府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初年,唐高宗李治把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唐太宗时的才人武媚娘接回皇宫,并封为昭仪。这位武媚娘不仅长得漂亮,还足智多谋,她为李治出谋划策,赢得了李治高度的依赖和宠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却遭到了太宗留下的辅佐重臣长孙无忌、褚

  • 被康熙夸为国之柱石的刘兆麒,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刘兆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初年,远在北方的沙俄开始逐渐向黑龙江流域扩张,先后在中国境内建立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座城池,然后以此为据点,继续向索伦、忽尔喀等部落入侵。当时清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南方,对沙俄一再妥协。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沙俄不仅加速侵略清朝,而且怂恿西北的噶尔丹反叛。康熙

  • 姚崇到底说了什么,能让唐玄宗下令抑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佛”,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加上后周世宗柴荣这四位皇帝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而唐玄宗也曾经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抑制过佛教。姚崇(651年-721年),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后,第三次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宰相,他忠心耿耿地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