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三国演义说魏延是降将?他真是享将吗?

为什么三国演义说魏延是降将?他真是享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1/18 21:52:10

魏延,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脑后有反骨”,事实上,这只是在《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一段情节,真实历史上,就算有这种可能,诸葛亮也从来没有说过这话。而且,为了印证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小说最终还是把魏延写成了一个降将、反叛之人,可以说与史实有诸多不符。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写魏延?明明是一个忠心之人,为何要写成有谋反心思的“反派”?

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是一个出卖旧主,投降而来的降将,而且,诸葛亮在第一次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就令人把他拉出去直接杀了,是刘备的阻止才让魏延捡回一条命。而诸葛亮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看到魏延脑袋后面长了“反骨”,认为魏延日后必定会造反,与其等那一天到来,还不如现在就把他给杀了。

故事发展到后来,诸葛亮临死之前,深知自己大限将近,但是自己北伐大业还没有结束,大汉也没有复兴,所以摆了一个“七星阵”,试图向上天再借纪念的寿命,可是他的灯不小心被魏延给碰灭了,续命最终失败,诸葛亮临死之前,令杨仪马岱合谋算计魏延将他杀死。

可事实上,魏延并不是降将。《三国志》的记载中,魏延属于刘备的“部曲”,就是说,魏延自己招收了一些失业流散的壮丁,把他们编成队伍,这些人就叫做“部曲”,既然如此,那么魏延当然就并不是降将了。而且,魏延追随刘备时间不短,刘备对于魏延的才能也是相当赞赏的。

就比如,镇守汉中。汉中是刘备拼了命从曹操手里夺过来的,曹操或许不太看得上汉中,毕竟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汉中对他而言并没有特别重要,而且,如果汉中在自己手里,还必须派人驻守,派的人少了,守不住,人多了,距离太远,供给又不一定跟得上,就当“鸡肋”真的是曹操给自己找的借口吧,毕竟一代枭雄,不要面子的啊?

刘备终于得到了汉中,也就意味着,他的“巴蜀之险”有了存在的价值。但是,同样的,他也需要考虑驻守的问题。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张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刘备出乎意料地点名魏延。果然,魏延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他镇守汉中近十年时间,没有出过岔子,汉中被牢牢地握在刘备手里。

之后,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又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也曾经多次献上奇谋,希望诸葛亮给他一万兵马,让他从另一路去攻关中,再于潼关与诸葛亮会和。只可惜,诸葛亮并不赞成,也没有统一他的意见。有人认为,是因为诸葛亮用兵谨慎,而魏延的这个计策在他看来是相当凶险而成功率又不高的,所以一直弃之不用。

问题就出来了,魏延为人心高气傲,自恃有功,他和长史杨仪的关系更是势同水火,甚至曾经拔出刀来吓唬杨仪。诸葛亮其实并没有歧视魏延,不然魏延和杨仪闹矛盾,他就不会从中周旋。然而,诸葛亮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没了这个“和事老”,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两人都上书刘禅说对方造反,只可惜,朝中都更偏向于杨仪,只因为魏延平日为人太过高傲,如果真要是拿出来说,自然很多人都比较怀疑魏延,因此,魏延就这样背了一个黑锅。魏延与杨仪交战,天不遂人愿,魏延败亡,最终被杨仪派出去的马岱所杀。

其实,魏延一点也没有造反的心思,就算有,那反的也只是杨仪,而不是其他人,更不可能是蜀国,可是经过《三国演义》这样一写,明明一个忠诚,只是性格不好的大将,就成了遭人厌恶的反派人物。就这点来说,魏延的确堪称“背锅侠”。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不封魏延为五虎将?五虎上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的名头,很多人都听说过,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五位大将。这五位大将都跟随刘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大功。只是,至于这五个人的排名,却似乎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魏延,同样也是有勇有谋的大将,但是为什么却不能跻身五虎将的行列呢?魏延究竟比其他人输在了哪些地方,五虎将又

  • 如果魏延投降曹魏,会不会受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魏延,因为与丞相长史的杨仪关系不好,又因为诸葛亮死后,在继续北伐还是撤兵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两人都向刘禅上表说对方造反。但是由于两人平日的表现,很显然大家都相信杨仪说的话,怀疑魏延造反,魏延也因此而死。可是,在魏延还有的选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投降曹魏,那么,如果魏延投降,在爱惜人才的曹魏阵

  • 蒙恬实力到底有多强?和项羽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蒙恬是秦朝大将,戍守北境抗击匈奴,对于稳固秦朝的边境功不可没。项羽是秦汉之际,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名将,更是被后世称赞神勇无双的西楚霸王。两个人虽然时代相差不多,只可惜蒙恬最终为奸臣赵高所害,没能继续守卫大秦边界,更是无缘见到名扬千古的项羽,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一种遗憾。那么,如果两个人都还在世,进行一

  •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曹操为什么说他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才几岁大的小孩,就知道尊老爱幼,也不愧是孔子的后人了。但是很多不了解孔融的人,可能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关注过他长大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孔融长大之后,在三国曹魏阵营,曹操手下做官,然而,这样一位以让梨而闻名后世的人,最终却被曹操所杀,死因还是不孝。这就让很多人摸不着

  • 魏延是个怎样的人?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魏延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能很多只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会说,那是一个叛徒,可见,在一些人的心里,已经给魏延打上了这个标签。但是如果翻阅正史,对他的行为进行一番分析,你会发现,对于魏延的记录,与小说中是完全不同的。那么,真是历史上的魏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是否反叛?他究竟是一个叛徒还是一个大忠臣

  • 李斯为什么要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但是因为不甘于现状,希望能够拥有一番事业,于是辞去原本的官职,找到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即辅佐君主的才能。学成之后来到秦国,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完成统一后,李斯与众臣在实行怎样的管理制度上面产生了分歧,其他很多官员认为,分封制应该沿袭下来,说白了,就是想要自己分得一块土地,但

  • 李斯为什么来到秦国?为何会舍弃其它六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出身不高,曾经做过一名掌管文书的小吏。但是,拥有很强进取心的李斯,对此并不满足,而促使他下定决定继续深造的,却是两堆老鼠。他在厕所看见过一堆老鼠,那里的老鼠自然是又脏又臭,吃的东西也可想而知,但是每天还战战兢兢,一旦有人或者抢食的狗到来,老鼠们就会吓得四散而逃。而后,他又在粮仓

  • 长孙皇后为什么能得到李世民的偏爱?她死后李世民再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长孙皇后,她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皇后,也是李世民唯一一个皇后。而说到了长孙皇后,从她的姓氏上,就不得不想到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长孙无忌。关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向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们只是政治联姻,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而有的却又与这种观点完全相反。那么,究竟那一种是真实的?长孙皇后为什么

  • 终结汉朝的皇帝是谁?并不是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说起来,东汉的灭亡,也不可能就是某一个皇帝的事情,可能是某一位,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出台过什么政策,颁布过什么法令,这些政策法令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而到了下一位皇帝,也很可能变本加厉,如此一来,再强盛的基业,也都会给磨掉了。今天,我们不做太多的,追根溯源式的追究,因为如果这样一

  • 李斯写《谏逐客书》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李斯这个人物,总难免与秦国挂在一起,毕竟他的事迹,除却早年没什么成就的经历,还是来到秦国之后更值得记载。李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的成就自然就是“书法鼻祖”,小篆,而文学家的成就又是什么?李斯曾经写过一篇《谏逐客书》,是写给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