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写《谏逐客书》是怎么回事?

李斯写《谏逐客书》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19 更新时间:2024/1/17 12:47:54

提起李斯这个人物,总难免与秦国挂在一起,毕竟他的事迹,除却早年没什么成就的经历,还是来到秦国之后更值得记载。李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书法的成就自然就是“书法鼻祖”,小篆,而文学家的成就又是什么?李斯曾经写过一篇《谏逐客书》,是写给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政的嬴政看的。那么,李斯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他这样写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吕不韦,原本是一个商人,后来因为扶持秦国质子秦异人,而进入到秦国政治的核心地带。秦异人继位之后,史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水涨船高,成为秦国的丞相。秦庄襄王去世之后,嬴政继位,当时还只是秦王政,吕不韦被尊为“仲父”,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但是后来,吕不韦因为受到嫪毐事件的牵连,引起了秦王的杀机,只是因为他曾经对秦国,对秦庄襄王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因此,秦王政免除了他的丞相职务,把他赶到河南的封地去。然而,一年之后,各个诸侯国的宾客使者都跑过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担心他会发动叛乱,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大致意思就是他与秦王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拥有现在的待遇。吕不韦看完信之后,服毒自杀。

在这件事情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李斯《谏逐客书》的起因。

吕不韦倒台之后,还没有死的时候,各国纷纷派出宾客使者来到秦国,但是秦国的贵族大臣们就对此事议论了起来,认为他们都是别国之人,指不定哪一个是跑过来当间谍的,不能相信。但是既然没有办法分辨好坏真假,那就不如一起全部都赶出去,反正,不是秦国之人,又怎么会忠于秦国,真心实意为秦国的发展谋划?

秦王政思考过后,认为这种想法有些到底,于是下令驱逐六国宾客,一个都不留。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只是不甘于现状,想要有一番事业,又听说荀子在楚国讲学,于是跑到荀子那里求学,学习辅佐君王的帝王之术。荀子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很多却与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斯学习的正是法家思想,因此,李斯,包括他的同门,韩国公子韩非,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学成之后,李斯选择来到秦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吕不韦将他留下来当了客卿,而他又刚好赶上这一次秦王驱逐六国宾客,自然也在驱逐名单之列。找常理来说,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迎头撞上,要么迂回一下,要么默默打包收拾行李,但是李斯偏偏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正是这条路救了他的理想,也幸亏秦王政是一个心怀大业的人。李斯在离开咸阳的时候,心中愤懑难平,自己努力学习来到秦国,难道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李斯很不甘心,他写下了一份奏表,而上面的内容,就是《谏逐客书》。

李斯在奏表上面说,秦国以前的国君,比如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最终成为一代霸主;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用纵横家张仪,瓦解了六国的联盟;秦昭襄王用范雎,提升了朝廷的威望。这几位君王都是明君,而他们所用的人也都不是秦国人,但是他们却都建立了不朽功业。然而现在到了大王您这里,却要把所有客卿都赶走,这会造成多少的人才流失?这些人一旦走了,会去哪里?到时候秦国面对的,将会是什么?

秦王政看过之后,深知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确做得很不对,下令将李斯找回来,不仅恢复李斯的官职,原本的逐客令也取消了。可以说,李斯的《谏逐客书》,虽然是一份奏章,但是作为一份能够挽回秦王命令的奏章,其中必然是情真意切,每个字都诉说着李斯内心的想法,读之令人心动。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古代那些让人钦佩的才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社会主流人物长期是男性的古代,也总不乏很多以自身优点流传于后世的女子,尤其是文采出众甚至超越很多男性的才女,更是让人心生敬佩。只是这样的女子们,却总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但或悲或喜,都是促成她们成长起来的不可磨灭的经历。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古代那些才华横溢,流传至今的千古才女。东汉末年

  • 李斯算是忠臣还是奸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末期,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李斯的一份力量,然而秦朝最终的覆灭,也和李斯脱不开关系。李斯的一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矛盾共同体,既有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的能力,也有在一夕之间颠覆一个偌大的帝国的本事。这样看来,李斯的一生该是有很多矛盾点的。那么,有功又有过的李斯,到底应该算是秦朝的忠臣,还是一个奸臣呢

  • 周公原名叫什么?他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周公”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我们都生活里,而频率最多的,也就是“周公解梦”。只不过现在来说,解梦才是重点,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周公到底是谁。其实,周公也只是一个称呼,一个尊称,周公的本名,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惊异和好笑。周公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

  • 周康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上回说了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姬诵,今天就是第二位天子,周康王姬钊了。姬钊是姬诵的儿子,姬发的孙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这位君主自然没有他的爷爷名气更大,但是,老鼠的儿子尚且会打洞呢,作为周武王的后代,至少在姬钊时期,成绩还算不错。他最有名功绩的自然就是和父亲一起的“成康之治&rdqu

  • 为什么诸葛三兄弟效忠三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三兄弟,最为出名的自然非诸葛亮莫属,然后就是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以及他们二人的堂弟诸葛诞。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效忠刘备,也就是后来的蜀汉,诸葛瑾是东吴重臣,诸葛诞是曹魏大将,三兄弟分居三处,魏蜀吴各占一个,这样的命运简直可以用来写一部脑洞大开的小说,就好像是诸葛氏在操控着三分天下的命运一样。事实

  • 孙权有几个儿子?又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吴大帝孙权,汉末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建立者,他的政治才能,有一句诗作为总结,足够说明一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是原本在《吴历》当中,是曹操对于孙权的评价,足以表明曹操对孙坚的羡慕,能有孙权这样一个儿子。那么,孙权这样厉害,孙权的儿子呢?孙权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是否也像孙权这样

  • 黄权投降曹魏,为什么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叛变投降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墙头草,会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原因可能是很多投降派只是图求荣华富贵,用投降来换取更好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落下个不忠的名声,也还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不在意自己的名声。然而,在三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是投降派,从刘备处投降到了曹魏一方,但刘备却

  • 卧薪尝胆的勾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几乎是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的一段历史,在这一段历史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忍辱负重十数载,坚定不移要灭吴的越国君主的形象,好像只要打上了“忍辱负重”的标签,他们都是英雄。但是这样的评价未免太过片面,毕竟在勾践之前,如果站在夫差的角度,他攻击越国也没什么错,因为他也是为了

  • 孙权真的长得像外国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我们不禁好奇古时候的那些名人们都做过些什么,从各种正史野史当中寻找一些故事,也很好奇他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画像流传下来,而有很多画像也未必真实,所以也会从文字资料当中去寻找一些描述。就比如汉末三国时期的三位君主级别的人物中,就有一个长相很“奇特&rdquo

  • 刘禅才能到底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三国时期的蜀后主,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给人一种“无能”的表现,让人对他只有恨铁不成钢。只是,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就算再怎么“扶不起来”,至少能力还应该是有一些的。刘备三分天下,对于刘禅的教育,自然也是当做一国之君来进行的培养,虽然刘禅看上去比不过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