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名妓李师师最后去了哪里?

宋朝名妓李师师最后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3/12/29 1:35:07

李师师(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歌妓,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在野史中与宋徽宗关系密切。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宋徽宗与宋钦宗在靖康之难成了金人的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下落不明。

但金兵进逼开封,徽宗将皇位让给太子钦宗后,李师师失去靠山,被废为庶人,并被驱出宫门,地位一落千丈。据传她为了免祸,自乞为女道士。不久,东京沦陷,北宋灭亡。金兵俘虏徽、钦二帝和赵氏宗室多人北返,李师师的下落也变得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了。有人说她捐出家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簪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为妾,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李师师出宫之后,到金兵掳二帝北上之前,她的下落有两种版本:《三朝北盟会编》说她被驱逐之后,接着又被抄家;而《李师师外传》中说她自知富有,抄家是难免的,便主动将自己的财富捐给河北作军饷。不管如何,两种说法的结局是一样的,即曾经名噪一时、富甲一方、权势倾天的李师师成了一贫如洗的平民女子。

而“靖康之耻”后的李师师下落,更有如下三种说法:

第一、以死殉国。

《李师师外传》记载说,金人攻破东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让他的主帅挞懒去寻找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后来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清朝人士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也据此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认为这一行为将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后世的通俗小说多沿袭这一说法。但小说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李师师外传》称为传奇,宋之在《皇帝与妓女》一书中认为“外传的作者所写的是传奇,恐怕是感慨多于事实,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师师的忠义以讽世”。邓广铭《东京梦华录注》认为此书“一望而知为明季人妄作”。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义》也都认为是作者借李师师讽世。

第二、老死江湖。

《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张邦基《墨庄漫录》书中称李师师被籍没家产以后,流落于江浙一带,有时也为当地士大夫唱歌,“靖康间,李生与同辈赵元奴及筑毯吹笛袁綯、武震辈,例籍其家。李生流落来浙,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继承了这一说法,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操旧业为主“唱柳耆乡‘杨柳外晓风残月”。宋代评话《宣和遗事》也有类似记述,但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商人所得”。宋人刘子翚《东京记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是说在湖南境内与李师师偶然相遇,李师师已经垂垂老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个说法,凄凄切切,充满惆怅之感,颇有“门前冷落车马稀”和“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苦味,很可能是时人的借托。

第三、被俘北上。

称李师师在东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地了结残生。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等书皆宗其说。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当时金帅挞懒是按张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妇女的,李师师早已当上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例,所谓是“师师必先已出东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则决不能脱身”。

纵观以上种种说法,似乎以第二种说法较为可信。东京失陷前,李师师已废为庶人,当了女道士,说她匿于民间,流落于江浙。总之,小说家为润饰其作,点缀人物,各取所需,所以所取李师师的归宿种种不一;追根朔源,主要由于李师师是与亡国君主有关系的女子。皇帝与歌妓,贵贱悬殊,其情事也必涉及国事,有关她的传闻,不免有许多臆测和讹传的成分,因而她的归宿究竟如何,恐怕永远是难解之谜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寇准为什么被称为无楼台相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但是他却被称为“无楼台相公”,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有个

  • 寇准被贬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澶渊之盟固然值得称道,在这次战争中,宋军也给辽军以有力的反击,使辽朝统治者认识到宋军和中原地区的人民是不可轻侮的。从此以后,契丹就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干戈宁息,贸易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是有功之臣却由此招来不测之祸。寇凖对北

  • 什么原因导致丁谓和寇准的关系突然破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丁谓是宋真宗时期的权臣,在北宋的历史上名声并不好,被人称为奸臣,但是他才高八斗,与寇准成为了朋友。宋真宗执政晚期时丁谓却与寇准反目成仇了,什么原因导致两人关系突然破裂?两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后来,人们把“拂须”这一动作认为是拍马屁,而这个典故就与丁谓和寇准有关。宋朝读书

  • 北宋蔡襄的书法成就和书法特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同时他的书法造诣也是非常深厚,就连“四大家”的苏东坡也甘拜下风,那么蔡襄的书法成就有哪些,他的书法特点又有哪些呢?蔡襄的书法成就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

  • 宋真宗封禅泰山的过程和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赵恒原以为这是一桩值得自豪的功业,很得意了一阵子后来还为此封禅泰山。王钦若善于察言观色、逢迎邀宠,他看出赵恒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战争,于是建议赵恒举行封禅大礼。赵恒同意,但又担心宰相王旦将会反对。

  • 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是忠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历经3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许多令后人敬佩的名臣,但让人憎恨的奸臣却也不少,最著名的奸臣就属北宋五鬼,王钦若就是五鬼之一,此人亦正亦邪,有让人称赞之处,也有让人诟病之处。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

  • 丁谓挖渠修皇宫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丁谓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可是一个天才型的官员,书上记载的他长得干瘦而精干,一双眼睛有点斜视,可目光炯炯。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首先不可否认他的思维深邃,文采超然,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但也善于弄权,谋取私利,排挤同僚,所以落得“亦忠亦奸”“的名声。他的办事能力深得皇上

  • 北宋宰相丁谓的生平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

  • 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当喜欢历史的朋友谈及北宋,都会为繁华盛世之后的孱弱武功而叹息,也为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而遗憾。其实,这是由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国策所导致的。但当时,也不乏热血守边的大好男儿,也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将,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王舜臣这个名字很少人知道,可能只知道宋代有杨家将,不光是现在,就在

  • 关汉卿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戏剧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若李白代表唐诗,苏轼代表宋词,那关汉卿就是元曲的代表了。关汉卿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留下大量散曲,对中国戏剧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元曲四大家”的称谓,是由周德清在元代就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