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公原名叫什么?他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周公原名叫什么?他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3/12/27 19:52:45

周公”这个词,经常会出现在我们都生活里,而频率最多的,也就是“周公解梦”。只不过现在来说,解梦才是重点,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周公到底是谁。其实,周公也只是一个称呼,一个尊称,周公的本名,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惊异和好笑。周公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大臣,也是他们的家人,名叫“姬旦”,乍一听就是“鸡蛋”,但是,作为名流千古的人物,姬旦的功绩,绝不是像鸡蛋一样,一个零。那么,周公到底有些怎样的历史功绩呢?

姬旦,与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姬发一样,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姬旦是第四子,还是姬发的弟弟。因为姬旦的采邑在周地,爵位是上公,所以又被称为“周公”,就比如商鞅,本名是卫鞅,但是封地在商地,人们就叫他商鞅,时间一长,可能连他原本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周公的成就,绝不仅仅是辅佐三代君主这样说起来这么简单。第一位,周文王,他是周王朝的奠基人,第二位周武王,是周王朝的创立者,第三位周成王,是周王朝的发展者,从无到有,从一个有能力与商王朝抗衡以至于一定会遭到打压的诸侯国,到最后进攻朝歌灭掉商朝,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还要对这个政权进行巩固。周公前后辅佐了三代君主,是一个十足的“三朝元老”。

周公还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孔子梦中的人。孔子想来就不用介绍了,但是孔子为什么没事会梦见周公呢?“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子曾经发出的感慨,表面上是说,自己老得不行了,竟然好久都没有梦见周公了,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对于“礼崩乐坏”的失落。礼,指的就是周礼,也就是五经中的《礼》,乐,就是庙堂之乐。礼崩,乐坏,孔子处在春秋末期,看过之前的有关东周的文章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春秋末期接着的就是战国,诸侯割据,没有人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尽管周天子依旧存在,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是也只是名义上了。

那个时期,西周的礼法根本得不到实施,原本的礼乐制度无法贯彻,社会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秩序,孔子借着感叹自己老了,梦不见周公的机会,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的这一番批评,可是尽管自己还有心,却已经没有能力去制止,去斧正了。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周公时期,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后世,至少在东周时期,是没有办法达到的了。

周公也是后世孔子儒家学说的奠基人,“礼”这种听起来比较缥缈,不是具体实物的东西,在殷商时期已经出现,刻在甲骨文之上,最开始的时候,礼只是人们祈求鬼神时候的特定的一种仪式,周公制礼,一开始也只是为了满足祭祀时候对于秩序的安排,毕竟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看得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重要的场合,重要的活动,没有秩序怎么能行?所以,按照血缘关系和尊卑等级,分别制定出了各种不同关系之间的行为规范。而周公制定的这些礼,又把原本仅限于“事神致福”的含义淡化了下来,也就是说,不应该只在特定时候才遵从礼节,而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注意到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周公制礼,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再结合周人原本的习惯,制定出来一种更为合适的行为规范体系,这套体系最终也成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标准和依据。

这只是关于“礼”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周公还是武王姬昌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另一个助手,就是姜尚姜太公。正因为周公与武王之间的血缘关系,相比姜太公更为亲近,所以,武王会把很多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拿出来与周公商讨,可见周公对于武王来说是最亲近的助手,也是最有助力的亲人。

建立周王朝之后没两年,周武王就去世了,留下尚且年幼的周成王姬诵。周公担心因为武王之死引起动乱,所以代替成王处理政务,但是这样一来,也很容易招来流言,果然,武王的同母弟弟管叔就开始散布流言了,说周公这样做,明显是要对周王不利。周公劝告姜太公和召公,也就是周武王同辈的西周宗室,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表明自己绝对没有叛乱之心。

后来,管叔与蔡叔又勾结纣王尚在人世的儿子武庚反叛周王朝,周公奉成王之名起兵东征,平了这一次的叛乱,杀掉管叔和武庚,蔡叔流放。处理好这里的事情时候,他又顺道继续东行,灭了五十多个国家,商朝时期的名将飞廉也被赶到海边杀掉,周王朝的势力也就延伸到了海边。

周武王的确是建立起了周王朝,但是他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势力,周公这一次的东征,才终于将它外围的势力清扫掉,周国国土延伸到了海边,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小国家了。

关于周公,还有非常多的小故事,比如当他知道有人才前来拜访的时候,就算在洗头,也要把头发握起来,就算在吃饭也要把饭吐出来,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如此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又怎能不尽心做好自己的职责呢。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康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上回说了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姬诵,今天就是第二位天子,周康王姬钊了。姬钊是姬诵的儿子,姬发的孙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这位君主自然没有他的爷爷名气更大,但是,老鼠的儿子尚且会打洞呢,作为周武王的后代,至少在姬钊时期,成绩还算不错。他最有名功绩的自然就是和父亲一起的“成康之治&rdqu

  • 为什么诸葛三兄弟效忠三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三兄弟,最为出名的自然非诸葛亮莫属,然后就是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以及他们二人的堂弟诸葛诞。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效忠刘备,也就是后来的蜀汉,诸葛瑾是东吴重臣,诸葛诞是曹魏大将,三兄弟分居三处,魏蜀吴各占一个,这样的命运简直可以用来写一部脑洞大开的小说,就好像是诸葛氏在操控着三分天下的命运一样。事实

  • 孙权有几个儿子?又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吴大帝孙权,汉末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建立者,他的政治才能,有一句诗作为总结,足够说明一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是原本在《吴历》当中,是曹操对于孙权的评价,足以表明曹操对孙坚的羡慕,能有孙权这样一个儿子。那么,孙权这样厉害,孙权的儿子呢?孙权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是否也像孙权这样

  • 黄权投降曹魏,为什么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叛变投降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墙头草,会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原因可能是很多投降派只是图求荣华富贵,用投降来换取更好的生活。不过,即便如此,落下个不忠的名声,也还是有很多人,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不在意自己的名声。然而,在三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是投降派,从刘备处投降到了曹魏一方,但刘备却

  • 卧薪尝胆的勾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卧薪尝胆,几乎是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的一段历史,在这一段历史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忍辱负重十数载,坚定不移要灭吴的越国君主的形象,好像只要打上了“忍辱负重”的标签,他们都是英雄。但是这样的评价未免太过片面,毕竟在勾践之前,如果站在夫差的角度,他攻击越国也没什么错,因为他也是为了

  • 孙权真的长得像外国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时候,我们不禁好奇古时候的那些名人们都做过些什么,从各种正史野史当中寻找一些故事,也很好奇他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只是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画像流传下来,而有很多画像也未必真实,所以也会从文字资料当中去寻找一些描述。就比如汉末三国时期的三位君主级别的人物中,就有一个长相很“奇特&rdquo

  • 刘禅才能到底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三国时期的蜀后主,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给人一种“无能”的表现,让人对他只有恨铁不成钢。只是,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就算再怎么“扶不起来”,至少能力还应该是有一些的。刘备三分天下,对于刘禅的教育,自然也是当做一国之君来进行的培养,虽然刘禅看上去比不过曹

  • 明孝宗朱祐樘的后宫为什么只有一个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对于他的评价,明朝时期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朱祐樘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尽管在统治末期宠幸宦官,但是却能够立刻改过自新,这样的皇帝,放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好

  • 祢衡击鼓骂曹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三国时代,的确是一个各种人才辈出的年代,不仅有诸葛亮、郭嘉这样靠脑子吃饭的,还有魏延、张郃这样靠武力值吃饭的,但是还有一类人,简直就是“靠嘴吃饭”。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平常吃饭的状态,而是说,这些人极其狂,别的事情还什么都没做呢,嘴就先开始骂了。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东条英机是日本的二号人物吗?为何一起的战犯都不待见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东条英机,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而且很多人对此人也有着很浓烈额兴趣。东条英机在担任日本首相的时候,绝对算得上是日本的第二号人物了,天皇之下的头号人物,那就是他了。不仅仅担任了首相,同时还担任着当时日本的诸多重要职务。不过就是这么一个日本的第二号人物再被关进战犯营的时候,与他一起的一些日本战犯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