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 萧何为何是西汉王朝第一功臣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 萧何为何是西汉王朝第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61 更新时间:2023/12/5 21:32:05

萧何和西汉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何为何能被刘邦西汉王朝功封第一?

萧何出身刀笔吏,白面书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身处战乱年代,并无攻城拔寨之勇,也很少血染疆场。

汉朝成立后,却被刘邦功封第一,当时一些文臣武将就颇不服气,为此刘邦作了详细解释。事实上,萧何的功劳是无愧于这个待遇和称号的。

一、萧何是大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首先,萧何具有知人识人的先见之明。

萧何与刘邦属于同乡,当年萧何的职务、名望均在刘邦之上。萧何是沛县县令的副手,而刘邦只是一个沛县泗水亭亭长,而且好逸恶劳,不务正业,不拘小节,口碑不佳,属于市井无赖之列。

而萧何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认定刘邦绝非平庸等闲之辈,久后必能成大事。所以处处庇护、关照刘邦。特别是萧何推举刘邦成为沛县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更具远见卓识。

其次,萧何收集秦王朝各种资料,积极为刘邦出谋划策,力劝刘邦占据汉中,成就大业。

同时他又为刘邦网罗了大批杰出人才,如战将韩信等,这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奠定坚实基础。

汉朝杰出的丞相萧何

二、萧何是杰出的后方和后勤工作者。

这一点刘邦自己曾作过高度评价:“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食,朕不如萧何”。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工作在战争中的极端重要性。

刘邦在与项羽的战斗中,之所以多次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重振旗鼓,最终转败为胜,与萧何镇守关中,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并能及时供应粮草,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补充兵源,有很大关系。

萧何为前线源源不断筹集粮草、兵源

三、萧何是杰出的开国丞相,为汉王朝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

首先,他帮助刘邦制定了《汉律》九章,为大汉王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萧何对法律的重视一直有独到眼光。当年刘邦率军队进入咸阳后,刘邦与其他将士都被秦宫室的华丽建筑、漂亮的宫娥舞女、珍藏的珠宝玉器所吸引所陶醉,只有萧何则独去秦丞相府等处收集了大量律令和有用图书。

刘邦与萧何

其次,制定和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策略和方法。

这为医治战争创伤,为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创造了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大获成功。也为以后他的继承者树立了榜样。

再次,萧何积极支持刘邦消除政权的不稳定因素,灭除异姓王,维护汉王朝的一统与权威。

特别是帮吕后设计擒杀韩信,虽然手段毒辣残忍,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民间俗语,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表明他绝不含糊。

四、萧何是一位深谙政治权术、善于自保的政治家。

人们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大权在握,阴险狡诈,而又反复无常,拿捏不好就会被老虎吞噬。特别是统治者往往采取鸟尽弓藏的手法,这方面很多为建立封建王朝立下丰功伟绩的杰出将领和大臣,未死在鏖杀的战场上,却葬身于和平时期的帝王之手。

刘邦又是一个阴险狡诈、疑心重重、心狠手毒的封建帝王,萧何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位高权倾,若无一定的政治权术,也是不可能善始善终的。

除了他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清正廉洁,刘邦找不到任何理由外,他也被迫审时度势,采取权术而保全自身。

史载刘邦在前线平定鲸布时对后方的萧何并不放心,多次派使者暗中监视。萧何却一无所知,仍然像以往那样,全力以赴,安抚百姓,筹措粮草。

这时有人对他说,你功劳太大了,位置又这么高,百姓又这样拥护你,你离灭族不远了。萧何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赶紧为自己买田置地,污名自己,刘邦知悉后才放心了。

有时为了让前线作战的刘邦放心,萧何还特意把自己的亲属派往前线当人质,以取得刘邦的放心。

即使如此谨小慎微,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萧何还是不免百密一疏,得罪刘邦,被刘邦投进了监狱,不过旋即又被放了出来。

原来刘邦晚年,与吕后关系微妙而复杂,刘邦身后并不完全对吕后放心,吕后也暗自做篡汉自立准备,刘邦已有所察觉。

而萧何则为吕后设计擒杀韩信,杀死韩信前也未请示刘邦,表明萧何倒向了吕后,刘邦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找理由把萧何投入监狱,但很快又放了出来,这是给萧何一个严重警告。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孙膑作为马陵之战的谋划者,他在这一战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

  • 清朝的统一战争中建昌之战的结果跟过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的统一战争,清朝,战史风云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而这个朝代的末期很是腐败,不过不应该用这个来以偏概全地评价清朝,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在国家领土统一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当时吴三桂在衡州去世后,他的孙吴世瑶开始继任吴三桂的位置,他和叛军都撤到了贵阳,所以清军主力在湖南正面战场正

  • 彭城战败后,为何项羽没有乘胜追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追击了,而且追的很急,刘邦为了逃命把自己老婆,父亲都丢了,鲁元公主和惠帝刘盈也被刘邦丢下,若不是赶车的夏侯婴几次将公主和太子抱上车,乱军之中怕是难以存活。虽然追击了,但是没有亲自全面追击,这才有“不可沽名学霸王”之说,但是项羽从齐地回师,兵贵神速这才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的同时,粮草和辎重不够,也

  • 历史上都批判吕后狠毒,她只是靠自己的智慧胆识走到了最后而已!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吕雉,吕后,野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谈到毒妇许多人都会想到发明了“人彘”的吕雉,她几乎背负了千年的骂名,可是你知道么实际上她才是最可怜的。吕雉在历史上是首位纳入史册的皇后以及皇太后,不仅如此,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掌皇权的女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她与母仪天下高贵的皇后的样子根本不沾边。相反,为后人留下的是恶毒的形象。都说吕雉恶

  • 太子是一个弱智 为何宋理宗会把江山交给一个低能儿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宋理宗,风云人物

    1253年,年近五旬的宋理宗眼见生子无望,只好下诏将自己的侄子赵孜立为皇子,改名赵禥,封为忠王。七年后,宋理宗不顾宰相的反对,将赵禥立为皇太子,入居东宫,成为南宋王朝的继承人。宋理宗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但为人精明,然而他选择的太子却是一个弱智!那么宋理宗为何把江山交给一个低能儿呢?赵禥是南宋第六位皇

  • 汝南袁氏究竟有多厉害?为何总被袁术与袁绍挂在嘴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汝南袁氏,袁绍,文史百科

    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个家族或崛起又或泯灭,能让我们记住的却又寥寥无几,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总被袁术与袁绍挂在嘴边的汝南袁氏有多厉害?据考证,袁氏出于虞舜,至西汉初年,本姓是“辕”的辕氏后裔才将“辕”去车改为了现如今的“袁”。这在专门的姓氏书籍《古今姓氏辩证》中都是有着详细的记载。根据《三国志

  • 南宋北伐其实共有四次,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

    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次是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隆兴北伐;第三次是开禧二年(1206年)的开禧北伐;第四次是宋理宗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第一次又可细分四小次,这次北伐其

  • 西楚霸王为什么要分封天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秦始皇,历史解密

    项羽在起兵反秦前,见到秦始皇车驾,便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项羽灭秦后,尊奉原主君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即名义上的天子,却将他流放到湘南荒僻之地,一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杀之,也足以证明项羽此生的志向,同样是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的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西楚霸王

  •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历史长河中,.刘伯温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明朝建立以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大统一,北方还有隐患。然而,一个依靠战争建立起来的王朝,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踹气的机会。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邻国问题,而是利用外交手段游说他们与明朝建立友好邻邦,朱元璋的提议

  • 曹皇后一生无儿无女更无宠爱,她为何却成了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皇后,宋朝,风云人物

    在三六九等、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天之骄子的象征、皇后是母仪天下的代表,能够成为皇后的女子一定有不同寻常、超乎常人的能力,一般成为皇后的女子,大多有三点过人之处:要么出身高贵、后台极强,有强大的家族做支撑,皇后之位便顺理成章地唾手可得,像皇后杨丽华;要么面容姣好、倾国倾城、深得皇帝信任宠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