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南宋北伐其实共有四次,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南宋北伐其实共有四次,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11 更新时间:2024/1/17 16:08:10

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次是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隆兴北伐;第三次是开禧二年(1206年)的开禧北伐;第四次是宋理宗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

第一次又可细分四小次,这次北伐其实并非岳飞主持。以第四小次北伐为例,战线西起川陕,东至大海,绵亘几千里,西路为吴璘、郭浩、杨政等,东路为官阶资历都在他之上的韩世忠,中路除了岳飞,还有张俊(曾是岳飞上级)和刘锜,后来又来了杨沂中(统帅高宗亲兵,高宗最亲信武将),这些人当然无一是岳飞所能节制的,不仅如此,中路军因将帅密集还设有文职帅臣协调(李若虚),所以“岳飞北伐”其实是“高宗北伐”。

这时朝野君臣民众北伐意志较统一:北方流民、逃亡人士固不待言,南方因刚刚被金兵“搜山检海”洗劫,深知倘若任由金、伪齐饮马长江,自己迟早成为刀下鬼,朝臣中除秦桧及其死党乘隙上个“兵微将少,民困国乏”(罗汝楫奏)的本阻挠一下,对北伐阻力很小。更重要的是高宗本人一度有较强北伐意愿。

高宗一度热衷北伐,一是希望解除金/伪齐直接威胁,以免再被赶到海船上吃苦,二是不能容忍刘豫这个家奴称孤道寡,三是生母韦氏还在北方吃苦,因此前三次北伐期间他对诸将十分宽容,西路吴玠、东路韩世忠之上一直未按“祖宗家法”设置帅臣节制,中路岳飞也百般呵护,张浚和岳飞不合,他调走前者,岳飞母亲去世后要守孝三年,他想方设法逼岳飞提前回任,第四小次北伐是“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战,若非高宗想打,岳飞无论如何打不起来,且战时岳飞所在的中路军,张俊、杨沂中都在事实上给岳飞当配角、打下手,若非高宗出面,岳飞这个“青年干部”哪有这么大面子。

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有限的:取消伪齐,恢复江淮一线的安全纵深;以战迫和;迎回太后,三条未达成前他比岳飞都积极,一旦达成就相反——继续打下去不但有可能战败,且即便战胜也可能会迎回哥哥宋钦宗,因此他迅速从北伐搭台者变成拆台者,纵然其它因素仍然继续支持北伐,高宗不同意,北伐最终走向也就只能失败了。

第二次北伐因为刚刚经历了秦桧专权和完颜亮毁盟差点渡过长江灭亡南宋,因此君臣朝野对北伐的认识较充分,支持度也较高,甚至可以说气氛比第一次还好(宋孝宗坚决支持北伐,大臣中几乎没有公开反对北伐的,民众和士大夫支持度也比较高),但主帅张浚却是个问题人物,他在高宗时代多次被委以重任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川陕擅杀大将导致最精锐的陕西兵元气大伤,整个关中几乎全部沦陷;在襄阳和岳飞不合;在淮南逼反郦琼,导致几万百战精兵哗变。

他和一线武将间的关系十分恶劣,口碑也比较差,因此无法胜任调和一线将领间分歧、统一指挥的统帅之任,结果最重要的前线大将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彼此拆台,在大好局面下打出个符离之败,这一仗给南宋君臣、尤其士大夫留下严重阴影,此后”持重“替代”恢复“,成了”朝论公议“,后来再谋北伐就很难做到认识统一,君臣同心了。

第三次北伐的主持是权臣韩侂胄,他本就因专权和排斥异己不为朝论公议所容,北伐带有立功以巩固地位权力的私心,准备既不充分,内部支持度也不高,真正支持者只有少数恢复派人物和北方流寓人士,其中部分支持者还心怀叵测,希望他搞砸借机弄掉他取而代之,被他整过的理学派更是“逢韩必反”,加上此时北方金朝已逐渐巩固,中原士民经过几代之后,以宋为宗主的正统观念渐淡,宋军也并无必胜把握,结果几战不利后以阴谋起家的韩侂胄被史弥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弄死,宋宁宗本来也没有什么抗金积极性,也就顺坡下,甚至闹出把韩侂胄首级函送金人的耻辱来。

第四次则是最缺乏统一认识的:宋金当时有同盟条约,且金在南迁后一般也信守了盟约,宋毁盟助蒙古攻金不但有违反信义之嫌,且助强攻弱,自拆藩篱,当时金朝君臣和宋朝内部许多人士都担心南宋重蹈北宋徽宗毁盟助金灭辽的覆辙,因此入洛前的和蒙古联兵攻金就有很多反对意见。

攻金取胜,虽然大头好处被蒙古拿去,但宋朝好歹也得到不少(金哀宗的部分骨头,多名金朝辅政大臣如权参政张天纲等俘虏,以及部分北宋失地,最重要的是可以宣告洗刷了靖康之耻),宋理宗和右丞相郑清之忘乎所以,在赵葵赵范兄弟等好大喜功边将怂恿下试图“踞河守关”,收复被金和蒙古遗弃的中原失地和河南府、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开封府“三京”,“还谒旧陵”(北宋皇陵),但此时的中原已满目疮痍,根本无力养活大量兵民,而南宋军力、国力弱于蒙古,国内更没有广泛的北伐支持氛围(江南承平已久,朝野也普遍缺乏北伐信心,中原经过数代普遍对宋感到陌生冷淡,许多汉族人甚至把已灭亡的金当“故国”(如被俘的张天纲,“九公”之一的武仙,词人元好问等),加上刚刚灭金四个月就不顾和蒙古间的盟约擅自出兵中原,在外交上也理亏,结果蒙古一翻脸,北伐的空中楼阁一触即溃,连趁火打劫弄来的灭金战果也丢了个七七八八。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西楚霸王为什么要分封天下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秦始皇,历史解密

    项羽在起兵反秦前,见到秦始皇车驾,便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项羽灭秦后,尊奉原主君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即名义上的天子,却将他流放到湘南荒僻之地,一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杀之,也足以证明项羽此生的志向,同样是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的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西楚霸王

  •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在历史长河中,.刘伯温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明朝建立以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大统一,北方还有隐患。然而,一个依靠战争建立起来的王朝,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踹气的机会。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邻国问题,而是利用外交手段游说他们与明朝建立友好邻邦,朱元璋的提议

  • 曹皇后一生无儿无女更无宠爱,她为何却成了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皇后,宋朝,风云人物

    在三六九等、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天之骄子的象征、皇后是母仪天下的代表,能够成为皇后的女子一定有不同寻常、超乎常人的能力,一般成为皇后的女子,大多有三点过人之处:要么出身高贵、后台极强,有强大的家族做支撑,皇后之位便顺理成章地唾手可得,像皇后杨丽华;要么面容姣好、倾国倾城、深得皇帝信任宠爱,有

  • 宰相肚裡能撐船出自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文史百科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宰相肚子里怎么会撑船呢?不可思议把!其实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宽厚仁慈。宰相肚裡能撑船说的是谁?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 楚汉之争:项羽与刘邦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汉之争,刘邦,战史风云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背景秦始皇三十七

  • 古代表哥与表妹结婚,为什么生出来的孩子大多正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结婚,近亲,秦朝,历史解密

    男女婚配,天地合一。婚姻,是所有人都重视的人生大事。在古代,结婚往往代表着两个姓氏的联合。大家都知道,秦晋两国王室就因为世代联姻,成就了一段佳话。秦晋联姻,对双方都大有好处,秦晋几世的王公都有姻亲关系。两国以姻亲血缘为纽带,所组成的强有力的同盟,对两国的称霸大业有突出贡献。古代讲究亲上加亲,有很多的

  •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将弟媳郭络罗氏挫骨扬灰?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络罗氏,清朝,野史秘闻

    这个令雍正皇帝恨之入骨的女人就是康熙第八子胤禩的福晋郭络罗氏,她是雍正皇帝的弟媳。这个郭络罗氏来头可不小,她是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出生名门贵族,家世显赫,身份尊贵,从小受到宠爱。郭络罗氏与胤禩于康熙三十一年订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夫凭妻贵,康熙第八子胤禩其母出生低微,胤禩娶了郭络罗

  • 姬郑做了什么事情让重耳这么讨厌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姬郑,周朝,风云人物

    强大是唯一的路岁月迢迢,裹扶着生活的美好。若身为强者,则生命中的每一个罐隙都透露着理璨的光芒自从重耳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各诸侯凡事都向重耳禀告,许多事情,重耳也具备代替周天子下决断的资格。践土会盟之时,卫成公姬郑没能受到重耳的邀请,便将自己的君位暂时让给弟弟叔武,让他替自己恳求重耳,允许自己继续做卫

  • 木星合月一年中发生多少次?它将于现代哪个时间上演?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木星合月,指木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木星合月是行星合月天象中的一种,一年中行星合月的现象会发生几十次,因为木星的体积比较大,除“金星合月”之外,“木星合月”是观赏效果最好的之一。木星合月将于2021年6月1日上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木星是太

  • 探索后周攻后蜀之战的具体经过,后周与后蜀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955年5月,后周世宗柴荣为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发动了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史称后周攻后蜀之战。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王景初战即告捷,一举拔掉后蜀黄牛等八个营寨。后蜀皇帝孟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