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为何没人暗算他?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人,为何没人暗算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91 更新时间:2024/1/24 19:51:01

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一生中杀掉的人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在四处征战的时候,杀人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当了皇帝之后,也杀了很多大臣,也牵连出很多人,都被朱元璋杀掉了,而死在朱元璋手下的人,都是以万来记数的。然而既然朱元璋杀掉了这么多的人,按理说应该是跟很多人都结下了“仇怨”的吧,为什么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暗杀朱元璋呢?是因为但凡有可能的人都被朱元璋杀掉了吗?

1、朱元璋为何没有遭到暗杀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开国皇帝。在历代的开国之君里,朱元璋可能算得上心胸很为狭隘的一个。因为跟随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到最后几乎都差不多遭了他的毒手。

按理说,得罪的人多了,树敌也就更多。朱元璋杀了这么多人、很多还是开国功臣并且位高权重的人物,为何就没有遭到反噬呢?这里面的原因,或许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自古以来,受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礼教所束缚。封建时代的人,对于暴虐的君主,顶多就是说它残暴无良,第一想到的并不是将他杀了。可以说,这也是封建君王给老百姓洗脑的成功案例。

有了这个观点,被朱元璋杀害的那些人里,很大一部分就不会想到要如何报仇——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皇帝杀自己的子民,只能算是名正言顺,顶多有点不贤良而已,何来报仇之说?既然没有报仇之心,也就少了很大一部分暗杀朱元璋的动机了。

其次,朱元璋虽然喜欢杀人、尤其是喜欢杀害那些有功之臣。但毕竟不是无缘无故,更多还是那些人自己不知收敛,授人以柄给了朱元璋杀人的借口而已。

试想一下,一个打江山立了大功的人,做了大官却总想着要把以前的付出换做银子拿回来。在老百姓的眼里,这样的功臣被朱元璋杀了,是好是坏?于是,很多倍朱元璋杀害的人,本身的口碑也不见得怎么样。这也就为朱元璋减少了很大的压力与被刺的可能了。

此外,朱元璋自己行伍出身,生平出生入死无数次,对于自己的安全是非常有心得的。甚至可以说,像他们这种从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人,已经有了一种能嗅到危险的本能了。

既然有了更多预知危险的直觉,自然就知道如何弥补安全上的漏洞,这也是朱元璋一直安然无恙的一个重要条件。

最后,朱元璋也深谙制衡之道。他一手创立了锦衣卫,并将其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培养。这个机构,对保证朱元璋的安全可谓是举足轻重。

因为锦衣卫不仅限于京城一地,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足迹。这样,通过严密的监控,也就能够发现、并消灭很多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危机事件。

上述四个原因,也就保证了朱元璋尽管杀人如麻,自己却安然无恙、得到了善终。

2、朱元璋杀了多少功臣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胡的死,造成了终明朝一代没有宰相一职,从此自秦汉以来建立的宰相制度,在此宣告寿终正寝,明朝以后的清朝,只有口称“奴才”的所谓“大学士”而没有铁骨铮铮为民请命的魏征、文天祥等宰相,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悲哀。

胡惟庸死了没多久,又爆发了“蓝玉案”,胡案是对文官下手,蓝案可是对武将动刀。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的江山,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兵败后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个谜。朱元璋原本想巩固孙子的江山,不料却间接将接班人建文帝送上不归路,想必起朱洪武于地下,也当哀叹自己苦心经营却适得其反,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罢?

朱元璋由于其极度自卑的心理,对于“僧”、“贼”、“光”、“秃”等挖苦他过去历史疮疤的字眼,变得相当敏感,因此明初的文字狱绝不比清康乾年间逊色:这场始于洪武十七年,终于洪武二十九年的长达13年的黑暗岁月,受害者不下数十万,明朝初期优秀的知识分子,因“文字狱”一案,几乎为之一空!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到后来,越来越变本加厉,只要是上述字的同音字,都认为是通假字,居心叵测罪不容诛。于是说“为世作则(贼)”的杭州人徐一夔教授挂了;说“圣德作则(贼)”的马屁大王孟清也挂了;说“睿性生(僧)知”的常州教育局局长蒋镇挂了;说“作则(贼)垂宪”的浙江教育厅主任林元亮也挂了。更离奇的是,说“体乾法坤”是暗示“发髡”,秃子就是和尚,杀!说“拜望青门”就是站在和尚庙门口发呆,杀!“遥瞻帝扉(非)”不是恭敬地瞻仰皇宫大门,而是看热闹,八卦皇帝的是非,杀!“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盗”,杀!……如果冯小刚生活在那个时代,“天下无贼”是一句善祷祝福的话还是故意揭露皇帝阴私?估计很难猜测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的心理。

3、朱元璋是怎么死的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为迁都西安作准备。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的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次年朱标病逝,谥号懿文太子。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6月30日)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1403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死后,他生前规划的政治局面很快被打破。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民国时期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稍微对他有点了解的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没有文化,还喜欢作诗,但作出来的诗,纯粹就是出来搞笑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张宗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的是没有文化的人马?很显然并不是,要真没有文化,也不会走到他这个地位。且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张宗昌(1881~

  • 挪威国王哈罗德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类的文明当中,不论是哪个时代,不论曾经多么辉煌过,终将有那么一天会终结。公元1066年,对于英国来说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也是划时代的一年。比较了解英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公元前55年、公元41年、公元410年、公元866年以及1066年都是决定着英伦三岛走向表示性的时间点。但是论影响力之深刻广泛

  • 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王阳明,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王阳明四句教》被称之为《心学四诀》,这是“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阳明心学”对于如何践行“知行合一&r

  • 曾巩家有何独特的教学技巧,能一家六人同中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新古文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成就非同一般。其实曾巩的兄弟才华也非常厉害,他们还握有一项纪录,就是曾巩和他的弟弟曾牟、曾布以及堂弟曾阜是在同一年中进士,对于曾家来说可谓是一炮四响。其实还不止,曾巩的两位女婿也是进士,等于一共是

  • 姜维的武功什么水平?在三国能排名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大家都还是比较熟悉的了,不过众人所熟悉的那个姜维,可以说是以他的军事才能等方面出名的,包括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进行北伐等事件,但是私会对于姜维的武力值好像很少有太多的了解。人们讨论的比较多的也就是比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将的武力值,但是姜维的武功在当时又能排在什么样的一个水平呢?姜维的武功

  • 高滔滔本该是宋仁宗妃子,为何最终嫁给赵宗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以来,皇家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皇室宗族之间可能会相互通婚,就很有可能会乱了辈分,比如汉献帝作为曹操的女婿,又把自己的女儿送给曹丕,这一下子关系就说不清晰了。而在宋朝时期,宋英宗赵宗实的皇后高滔滔,原本是要被嫁给宋仁宗做妃子的,然而后来宋仁宗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养子赵宗实,高滔滔也就成

  • 拉美西斯二世和奈菲尔塔利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拉美西斯二世,说起这个名字,了解古埃及历史的朋友们肯定不会很陌生了,这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了。与他同样出名的还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埃及的王后谷中,最壮观的陵墓就属于她。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Schiapparel

  • 历史上有多少位仁宗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而他们在死后也有自己不同的庙号,而历史上被称为“仁宗”的皇帝,你知道有多少个吗?这其中宋仁宗应该是最为出名的一个了,也是很多人公认的能够当的起仁宗称号的皇帝,但是其他的仁宗皇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宋仁宗之外,历史上还有多少位仁宗皇帝,他们分别

  • 历史中作死名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璀璨文化的古国,在这一期间出现了很多朝代和奇人异事。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咱们历史上的一些名将,而且是那些最会作死的名将。小编个人认为还是有挺多的,名将大都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时大意可能就把自己“作死”了。张飞历史上有一些名将,他们觉的

  •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还是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同样的一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人有不同的感受的,因此会造成评价不一。而对于历史上以仁出名的宋仁宗赵祯,虽然说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仁君,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宋仁宗的一生其实是相当平庸的,因为他在位期间其实并没有做出能够让社会更加进步的事情,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