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穆公的谥号到底是穆还是缪?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

秦穆公的谥号到底是穆还是缪?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11 更新时间:2024/2/4 5:37:43

一直以来,对于秦穆公的称呼,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是定型了的,大家已经习惯性的会称呼他为秦穆公,而这里的穆的意思,作为谥号的时候当然是一个美谥。然而也有一些典籍当中记载的并非是秦穆公,而是秦缪公,这里的缪字的意思可就不是什么好的意思了,是一个恶谥。然而在古代的一些字体当中,穆和缪两个字可以说又是长得比较相似的,那么究竟应该是秦穆公还是秦缪公呢?这个谥号的意思到底应该是美谥还是一个恶谥呢?

春秋时期的秦国,只有两位杰出的君主:一个是护周平王东迁因而得以建国的秦襄公;另一个是独霸西陲的秦穆公。

但是,关于秦穆公的记载,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穆公”,如《左氏传》和《国语》。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缪公”,如《公羊传》《穀粱传》。有些史书干脆混用,时而用“秦穆公”,时而用“秦缪公”,如《史记》。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困惑不已。

他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捋一捋。

1.谥号是什么

有人说,他既是“秦穆公”,也是“秦缪公”。其中的“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秦穆公”和“秦缪公”都是同一个人。

庙号是什么呢?谥号又是什么呢?辞海里的解释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

对于谥号,辞海的解释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难看出,庙号仅仅指宗庙、神主的排位;或是在祭祀时,子孙按照昭穆排列顺序进行行礼,只是一种左右长幼顺序的排列,不涉及功绩大小、名声好坏。

而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这个人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有美谥,也有恶谥。《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了,“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即“穆”是好字眼,用作谥号,是美谥。“缪”是个坏字眼,用作谥号,是恶谥。

“秦穆公”、“秦缪公”,这二者间的美、恶间差别巨大,作为谥号,史学家不大可能弄错而导致混用,并且还用在了同一个人身上。那么,“秦穆公”与“秦缪公”二者之间,只能是一个是庙号,另一个是谥号。

之所以认为“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那是因为《史记·蒙恬列传》中,蒙毅曾对胡亥的使者说过“昔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之类的话。

2.秦穆公秦缪公是谥号还是庙号

不难看出,秦穆公之所以“立号曰‘缪’”,是因为他做过“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这两件不光彩的事。这是在根据个人事迹评定出来的称号,当然属于谥号。

而且,“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这两件事,都是秦穆公的污点。即秦穆公因为有了这两个污点,“故立号曰‘缪’”。可见,“缪公”是个恶谥。

秦穆公既然有了“缪公”的恶谥,就不应该再拥有“穆公”的美谥。

《礼记》中称:“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在从西周传下来的古代宗法制度中,“父曰昭,子曰穆;左为昭,右为穆。”即“昭穆”关系仅仅是指宗庙、神主的排位。秦穆公为秦德公为之子,其上有兄长秦宣公、秦成公,按照宗庙的排位,称“穆”并无不妥。

但是,庙号的使用是在汉朝灭亡后才在帝王中泛滥开来的。在先秦时期,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一般是开国君主称“祖”;继嗣君主中,唯有治国才能杰出者才能拥有。

遍考史书,先秦时期拥有庙号的人只有商周几个帝王,如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等等。即使在汉朝,庙号的追尊也非常严格,仅仅追尊了几位功业卓著者,如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本没有立庙号的资格。

退一万步说,就算秦国不顾西周宗法制度,偷偷给自己的君主上庙号,那秦穆公即使拥有了“穆”的庙号,也只能叫“秦穆宗”,而不是叫“秦穆公”。因此,“秦穆公”不可能是庙号,而只能是谥号。

问题又回到了最初。

“秦穆公”和“秦缪公”如果都是谥号,那就只能二选一,不能兼而有之。

不过,有人认为,谥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生谥”,一种是“死谥”。没有特别说明,通常的谥号都属于“死谥”,即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别人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他的称号。这个称号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而“生谥”,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在生前就得到的称号。这种情况,历史上有没有呢?

有。比如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但其父尚未闭眼,口虽不能言,却眨巴地眼睛似有所指。死者为大,太子赶紧改谥为“成”,他这才瞑目。这位楚王即史书上记载的楚成王

又比如,卫灵公因卫国内乱仓皇出逃,后来北宫喜与析朱鉏帮他平乱,并迎他归国。卫灵公欣喜之下,立赐北宫喜谥为“贞”、析朱鉏为“成”。

还有,魏明帝曹睿死前两年,就早早钦定了自己的谥号为“明”。不难看出,像魏明帝曹睿这样的“生谥”,根本就属于自称,必须是好称、美称。

实际上,据王国维等学者考证,中国古代最早应用谥法的时代,并非《逸周书·谥法解说的“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而是出现在西周末期。

但商、周两代帝王,在名字以外都有号,如文、武、成、康、昭、穆等等,这些都是帝王生前的别号或称号。起初只有商王、周王有号,后来公卿纷纷效仿,自取其号,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等等,莫不如此。那么,秦穆公的“穆”字,很可能是他生前自取的尊号和美称,也可以说是“生谥”。

可惜的是,查遍与秦穆公有关的史料,都从没有出现过他自称或他人尊称他为“穆公”的记载。因此,“秦穆公”只能是“死谥”。

3、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

《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胜敌志强曰庄”、“经纬天地曰文”、“绥柔士民曰德”、“威强敌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安乐抚民曰康”、“布义行刚曰景”、“辟土兼国曰桓”、“爱民好与曰惠”。

根据这些说法,可知秦国诸公中秦庄公、秦文公、秦德公、秦武公、秦成公、秦康公、秦景公、秦桓公、秦惠公这些人全都是美谥,但这些人的功绩远远不如秦穆公,论理,秦穆公得到的就应该是美谥“穆公”而非恶谥“缪公”。

尽管《史记·蒙恬列传》提到了秦穆公有“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这两个污点,但这不过是些小污点。要知道,秦国的人殉制度在秦武公时期就开始了,在出土的秦景公一号大墓中也出现了大量殉人,而秦武公、秦景公得到的都是妥妥的美谥。

秦国诸公中,获恶谥的,也就是“杀戮无辜曰厉”的秦厉公和“好变动民曰躁”的秦躁公两人而已。把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和秦厉公、秦躁公这两个庸主相提并论,根本说不通。

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穆公的谥号是美谥“秦穆公”。“秦缪公”是后人混用和误写。

《史记·秦本纪》收录有秦孝公的《招贤令》,其中有说:“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秦孝公这是在极力赞美秦穆公功德,但却用了“缪公”的称呼,如果说“缪公”是一个恶称,根本不合情理。

诗歌《黄鸟》在指责和唾骂秦穆公杀三良事,里面却写:“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论理,既然你要唾骂一个人,而他有一个恶称为“缪公”,你没有采用,而采用了他的美称,同样不合逻辑。显然,原因只有一个,在当时,“缪”通“穆”。

能说明“缪”与“穆”相通的,还有一个铁证。即《尚书·周书·金滕》篇里面有记载:“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这里说的是周武王克商之后过了两年,患疾病,太公、召公这二公准备为他举行庄严肃穆的占卜活动。

司马迁在《史记·鲁世家》中记载了这件事,写成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可见,“缪”就是“穆”;“穆”就是“缪”。

另外,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把现在人们熟知的“穆穆天刑,非德必顷”写成了“缪缪天刑,非德必顷。”这也再次证明,在先秦时期,“缪”与“穆”是划等号的。

与把“秦穆公”混淆为“秦缪公”相类似的,还有宋庄公的父亲宋穆公,《春秋》写成了“宋穆公”,而《公羊传》《谷梁传》均写成了“宋缪公”。

最后,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逸周书·谥法解》里面明明提到:“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为什么司马迁等人却视而不见,而把“缪”与“穆”混用呢?

原因只有一个:《逸周书》文字多误脱,间杂有了很多后人羼补、更动之作,即“名与实爽曰缪”这一句极有可能是汉朝之后人的加上去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逸周书·时训》以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根本不是先秦时历法,明显是汉朝人加上去的。

可见,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签订休战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早在十二世纪末期,随着阿尤布王朝的不断崛起,拉丁在东地中海沿岸所建立的拉丁国家遭遇到了重大打击,圣城耶路撒冷得而复失。当热那亚的商人将耶路撒冷沦陷的消息带到欧洲之后,震动了整个西欧社会。教皇乌尔班三世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久就去世了。新的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即位后立即发出新的教令,动员欧洲各封建国家的君主,准

  • 汉武帝为何只对李夫人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后宫妃子众多,而皇帝本身基本上也不可能会钟情于一人,更多的是常常会移情别恋的。汉武帝一开始爱的是陈阿娇,但后来陈阿娇被废,立了卫子夫为皇后,但卫子夫最终也难逃被汉武帝害死的命运,还有钩弋夫人,汉武帝立了太子,就直接杀了她,以免日后出现外戚干政。但是在汉武帝众多的皇后妃子当中,有一个人却可以算

  • 孙策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江东孙策,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了,然而孙策因为死的早,英年早逝,所有后期三国时期,基本上就没有孙策,都是孙权了,孙策给人们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奠定东吴的基础。但其实,历史上的孙策究竟有多厉害,有很多人认为,“孙策不死,便无三国”,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孙策不是

  • 张绣武力是什么水平?他是怎么杀死典韦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绣大家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了,因为曹操霸占自己的嫂子,张绣一怒之下追杀曹操,杀了典韦和曹操最心爱的儿子曹昂,以至于曹操心痛不已。不过后来张绣还是归顺曹操,而曹操也对他是非常欢迎的,尽管他杀了自己的继承人和非常信任的护卫。不过很多人也会因此非常好奇,张绣的武力值究竟是什么水平,竟然能够杀死典韦?他又是怎

  • 锦绣南歌谢韫之原型人物是谁,谢韫之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锦绣南歌》中,谢韫之是刘义康的王妃,也是刘义康第一位妻子。历史上,刘义康下场惨烈,因为受到宋文帝的猜忌,最后被废为庶人,谢妃则是下落不明。因为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太多和谢妃有关的事迹,所以剧中谢韫之的很多设定都是编剧赋予的。可能很多网友会好奇谢韫之的原型人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可惜确切的答案我们已经无法

  • 曾国荃是什么样的人,曾国荃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晚晴曾氏5兄弟中,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曾国藩以外,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了。曾国荃是湘军主将之一,曾立下诸多战功,有着“曾铁桶”之称,并且还是“巴图鲁”封号的拥有者。曾国荃的晋升速度非常惊人,仅用了10年时间便成为二品官员,深受皇帝重用。今天,52诗经网的小

  • 鲁迅的爷爷科举舞弊怎么回事?为何光绪放过他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的本名是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他现实当中姓周,他的家人、祖上、后代自然也是姓周的。而鲁迅的爷爷明宏伟周介孚,是清朝时期的人物了,但周介孚曾经在参加科举的时候舞弊,我们知道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必然是最严重的惩罚,自己的一生都会没有任何希望,甚至会被斩首。然而周介孚舞弊,最终却并没

  • 韩非究竟是被秦始皇赐死,还是李斯毒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时期,有非常多的思想家,他们在当时的时代,很多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时代的命运。而这其中却有一个很可惜的人物,韩非子。韩非的思想是很受秦始皇的青睐的,只是据说因为与自己的同门师兄弟李斯意见不同,就被李斯迫害下狱。那么最终韩非又是怎么死的呢?究竟是被李

  • 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孙策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孙策乃孙坚长子,东吴政权奠基人,如果孙策当年没有选择在江东形成自己的势力,那的确可能导致三国历史成为另一副面孔。孙策年少成名,年纪轻轻便有一番成就,孙策不仅带兵打仗厉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双超前的战略眼睛。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死,他

  • 刘病已时期西汉进入巅峰,为何他知名度却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西汉时期,哪个皇帝在世的时候是巅峰时期,可能有不少人都会觉得应该是汉武帝,汉武帝抗击匈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这一点被后世一直铭记,而且汉武帝也是足够出名的,甚至于汉武帝之后是什么皇帝,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但其实真实情况却是,汉武帝时期虽然西汉发展的很厉害,但却并不是巅峰时期,真正的巅峰出现在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