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明明是篡位,为何后世却称他为明君?

赵匡胤明明是篡位,为何后世却称他为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4/2/4 5:44:26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建立者,一直以来也都以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比如杯酒释兵权这样的例子,来凸显他即便成为皇帝,也对手下人很宽容的态度,收回兵权是巩固皇权的必经之路,但是能把他们都留着命,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赵匡胤的皇位也都是他篡位得来的,可以说来历并不怎么光明,但是为什么在后世,赵匡胤的名声却很好,还一直被人们称作是一个明君呢?这与赵匡胤的什么作为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为何赵匡胤篡位还被称为明君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朝廷中有传闻契丹与北汉联军一同南下,而此的恭帝柴宗训年纪尚轻更是才刚刚继位,朝上的事务几乎都有宰相等人帮忙处置。消息一经传出,令朝堂上下沸沸扬扬,宰相范质却在还未辨别消息的真假,就派赵匡胤北上抵御联军。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赵匡胤便率兵离开了都城。

夜里驻扎大军中都在议论着拥立赵匡胤为帝的声音,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的亲信趁着众军昨夜的亢奋一同拥立赵匡胤为帝。这让本要北上的军队扭头回到了都城。其实早在北周世宗柴荣逝世后赵匡胤便打起了主意。由于守备都城的禁军将领以及朝堂上的人都早已安排妥当,所以赵匡胤几乎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拿下北周。

没有硝烟没有残忍的杀戮,百姓也只觉得平平淡淡的过了一天国家便已改朝换代。在赵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原先后周恭帝柴宗训改封为郑王,享有极高待遇,不仅能拥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更是拥有了能够免死的权力,为了防止后代对于柴氏一族的虐杀,赵匡胤竟以祖训的方式保证了柴氏一族在北宋的长久的安康。

历史上篡位的皇帝有很多,可是像赵匡胤这样厚待前主的帝王却少之又少。像是隋文帝杨坚他虽然被人们称做明君,可是他的皇位是靠篡位得来的,而且在杨坚获得权利之后,为了防止北周的报复将北周皇族几乎是杀得一干二净不留任何的余地。可以说赵匡胤开创了夺权篡位的一个和平新模式。

赵匡胤在稳固了后周的江山后,便按照先南后北的顺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战。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他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局面,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历史,统一天下。不仅还百姓们一份安宁,更是为了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唐文宗时期宦官为了从文官手中夺得权利,大肆屠杀朝廷文官,致使唐晚期文官的缺失,为了控制宦官的权利,晚唐时期武官兴起,几乎成了武夫专权的场面以致唐朝灭亡。吸取教训后的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完善科举,选贤任能,成为了我国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

对于"文以靖国,武以安邦"理念了解透彻的赵匡胤,采用中央集权的办法,实行军权、民权、财政权三权分立,以至于在宋朝300多年的历史都不曾发生过较大的动乱。不仅如此赵匡胤实行了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劝奖农桑等一系列决策,迅速缓解了历经200年战乱带来的巨大挫折,令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赵匡胤为了国家奋不顾身,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他的权利是通过谋权篡位得来,但他的功是大过于过的,再加上史书记载的权力大多都掌握在文人的手上,赵匡胤对文人的重新提拔也让文人的心中对他饱含感恩,记录史册的文字在词里行间都是称颂有佳。这些也就说明了为何后世不斥责赵匡胤反而称其为明君的原因。

2、赵匡胤建立北宋的过程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12]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次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拜于庭下,拥立他为帝。众人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12]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3、赵匡胤怎么死的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11月14日),赵匡胤在万岁殿崩逝,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四月,葬于永昌陵(今河南郑州巩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谥为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赵光义。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穆公的谥号到底是穆还是缪?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对于秦穆公的称呼,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是定型了的,大家已经习惯性的会称呼他为秦穆公,而这里的穆的意思,作为谥号的时候当然是一个美谥。然而也有一些典籍当中记载的并非是秦穆公,而是秦缪公,这里的缪字的意思可就不是什么好的意思了,是一个恶谥。然而在古代的一些字体当中,穆和缪两个字可以说又是长得比较相

  • 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签订休战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早在十二世纪末期,随着阿尤布王朝的不断崛起,拉丁在东地中海沿岸所建立的拉丁国家遭遇到了重大打击,圣城耶路撒冷得而复失。当热那亚的商人将耶路撒冷沦陷的消息带到欧洲之后,震动了整个西欧社会。教皇乌尔班三世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久就去世了。新的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即位后立即发出新的教令,动员欧洲各封建国家的君主,准

  • 汉武帝为何只对李夫人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皇帝后宫妃子众多,而皇帝本身基本上也不可能会钟情于一人,更多的是常常会移情别恋的。汉武帝一开始爱的是陈阿娇,但后来陈阿娇被废,立了卫子夫为皇后,但卫子夫最终也难逃被汉武帝害死的命运,还有钩弋夫人,汉武帝立了太子,就直接杀了她,以免日后出现外戚干政。但是在汉武帝众多的皇后妃子当中,有一个人却可以算

  • 孙策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江东孙策,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历史人物了,然而孙策因为死的早,英年早逝,所有后期三国时期,基本上就没有孙策,都是孙权了,孙策给人们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奠定东吴的基础。但其实,历史上的孙策究竟有多厉害,有很多人认为,“孙策不死,便无三国”,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孙策不是

  • 张绣武力是什么水平?他是怎么杀死典韦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绣大家应该都是很熟悉的了,因为曹操霸占自己的嫂子,张绣一怒之下追杀曹操,杀了典韦和曹操最心爱的儿子曹昂,以至于曹操心痛不已。不过后来张绣还是归顺曹操,而曹操也对他是非常欢迎的,尽管他杀了自己的继承人和非常信任的护卫。不过很多人也会因此非常好奇,张绣的武力值究竟是什么水平,竟然能够杀死典韦?他又是怎

  • 锦绣南歌谢韫之原型人物是谁,谢韫之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锦绣南歌》中,谢韫之是刘义康的王妃,也是刘义康第一位妻子。历史上,刘义康下场惨烈,因为受到宋文帝的猜忌,最后被废为庶人,谢妃则是下落不明。因为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太多和谢妃有关的事迹,所以剧中谢韫之的很多设定都是编剧赋予的。可能很多网友会好奇谢韫之的原型人物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可惜确切的答案我们已经无法

  • 曾国荃是什么样的人,曾国荃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晚晴曾氏5兄弟中,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曾国藩以外,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了。曾国荃是湘军主将之一,曾立下诸多战功,有着“曾铁桶”之称,并且还是“巴图鲁”封号的拥有者。曾国荃的晋升速度非常惊人,仅用了10年时间便成为二品官员,深受皇帝重用。今天,52诗经网的小

  • 鲁迅的爷爷科举舞弊怎么回事?为何光绪放过他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的本名是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笔名,他现实当中姓周,他的家人、祖上、后代自然也是姓周的。而鲁迅的爷爷明宏伟周介孚,是清朝时期的人物了,但周介孚曾经在参加科举的时候舞弊,我们知道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必然是最严重的惩罚,自己的一生都会没有任何希望,甚至会被斩首。然而周介孚舞弊,最终却并没

  • 韩非究竟是被秦始皇赐死,还是李斯毒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时期,有非常多的思想家,他们在当时的时代,很多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时代的命运。而这其中却有一个很可惜的人物,韩非子。韩非的思想是很受秦始皇的青睐的,只是据说因为与自己的同门师兄弟李斯意见不同,就被李斯迫害下狱。那么最终韩非又是怎么死的呢?究竟是被李

  • 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孙策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策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孙策乃孙坚长子,东吴政权奠基人,如果孙策当年没有选择在江东形成自己的势力,那的确可能导致三国历史成为另一副面孔。孙策年少成名,年纪轻轻便有一番成就,孙策不仅带兵打仗厉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双超前的战略眼睛。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