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一代才子下场令人唏嘘

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一代才子下场令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3/12/11 3:10:45

解缙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从小就号称“神童”,熟读四书五经,并且参悟其中的道理。解缙19岁参加乡试,获得榜首,后中进士成为翰林学士,据说朱元璋十分欣赏解缙,经常把他叫来身边,伴其左右。永乐二年,解缙的仕途之路来到了顶峰,他官至内阁首辅,并且说服朱棣朱高炽为太子,还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好圣孙”。但此后解缙被多为朝臣忌惮,接连被贬,最后在冬天被买入雪堆活活冻死,一代才子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一、解缙对联戏惹曹员外

这两天塞上落雪,不由想起解缙就是被人捂在雪中冻死的,可见这位大才子死法很特殊。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曾经官至内阁首辅,春风得意。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是世人公认的大明奇才。

可以说解缙生来聪明,天赋了得,自小能言善辩,出口成章,他家的对面是曹员外,曹家是当地巨富,门前有一片竹林,逢过年,家家都贴对联,解缙就自己写了一幅贴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这联体现了解家书香门第,令曹员外见了很不高兴,便令仆人把竹子砍掉一截。

解缙见了,立马上下联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员外见了更加不快,便把所有的竹子连根拔了,解缙不动声色地又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员外老大不高兴,派人把解缙叫来,有意让他走小门为难他。

解缙坚持要走大门。曹员外就出来对他说:这样好了,我出上联,如你能对出下联,自然让你走大门,然后说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这分明说他是“犬子”不知天高地厚。

解缙迅速回答:大鹏展翅恨天底。这是以大鹏自喻。

曹员外心思,小子,行呀,便又出了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何人敢下?

解缙对曰: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员外暗暗称奇,见解缙穿了件绿袄,个子矮小,便道: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望着曹员外着一袭红袍,尽显老态,对曰:落汤的螃蟹着红袍。

曹员外尴尬地笑了,这小子骂我不吐脏字,是要好好教训他一番:二猴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揖手道:我这下联可能得罪大人!

曹员外摆摆手:无妨。

解缙说:一马陷足泥潭中,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霎时令这曹员外无言以对。有关解缙,民间有许多传说,无不显示解缙的聪明绝顶。

解缙的祖父解子元是元朝至正五年进士,父亲解开是五知贡举,拒绝为官,其母贤良淑德,通书史晓音律,尤擅小楷。

二、一代奇才属解缙

解缙五岁通诗文,十岁过目不忘,出口成诗,十二岁阅览群书,知文答意,十三岁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二十岁乡试第一,与其兄解伦、妹夫黄金华同榜中进士,故时称“一门三进士”。

解缙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翰林学士,因年少轰动朝野。

虽然这翰林学士没有什么实权,却可以常伴君侧,得到君主的提拔。

由于解缙聪明博学,很快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朱元璋曾说:“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把他当儿子看待。

解缙受到鼓舞,写了“上封事万言”,洋洋洒洒几千字,表达治国理念,颇有些独到见解,得到嘉奖。

解缙便又上书一篇《太平十策》,力陈治国家之道,再次得到朱元璋赞许。

解缙开始有点飘了,找不到北,开始口若悬河,无所忌讳,指责朱元璋嗜杀,乱封皇子为王等等,朱元璋一笑了之。

解缙忘了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口无遮拦,锋芒毕露,到处得罪人,弹劾大臣。俗话说:“人至察则无徒”,解缙不懂这道德,得罪了许多权臣贵戚,招来满朝文武的不满,几乎人人讨厌他,都想把他赶出官场,好在朱元璋保护着他,但群臣老大不满。

恰在这时,解缙的父亲进京,朱元璋就把其父解开叫来,对他说:解缙这孩子是个人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但心性不够成熟,必须修身养性,否则会成为群臣攻击的对象。这样吧,你把他领回去,再好好教育一下,再过十年,必有重用。

于是,解缙被解职,随老父回家了,一晃八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三、卷入太子之争而死

还没等到朱元璋说的十年,朱元璋死了,其孙子朱允炆即位,皇位还没坐稳,就被其叔(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夺了权。

朱棣上台,需要笼络人心,于是萌生编一部巨著,早知解缙才名,便又把他召回,任翰林侍读学士,让他当主编,组织一帮文人编纂《永乐大典》。

这《永乐大典》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最高成就,价值颇高,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本百科全书,书经六年修成,深得朱棣赏识,朱棣说:“国家不可以没有我,而我不可以没有解缙!”提拔解缙为内阁首辅。

解缙得到朱棣的重视,又开始飘飘然。

当朱棣正烦恼继承人的事,是选择长子朱高炽还是次子朱高煦时,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历来都是嫡长子继位,废长立幼会引起朝政不稳,但历史也不乏废长立幼的。

朱棣发自内心喜欢二次朱高煦,他长的颇像朱棣,弓马娴熟,英武过人,在靖难之时就出力颇多,还救过朱棣的命,就是脾气有点暴躁,而长子身体肥胖,还有腿疾,为人平和,办事沉稳。

于是,朱棣询问解缙的看法,解缙根本就没有理解朱棣的意思,依着自己的性子认为应该立皇长子为太子,并且暗示说皇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如何如何好之类。

朱棣果然心动,虽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这位皇长孙朱瞻还是蛮喜欢的,于是,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

解缙不知那根神经出了问题,仿佛为社稷做了一件大事,从此时不时地在各种场可攻击皇二子朱高煦,说其坏话。

解缙不明白,无论如何人家是父子,并且朱棣喜欢皇二子朱高煦,理应不插手皇家内事,并且时不时说朱高煦坏话,分明就是挑拨人家父子关系。

朱高煦狠死这个解缙,开始寻找机会报复,并且随着解缙一次次嘴没把门的放肆,让朱棣也开始反感他,厌恶他,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下放到广西任职,当广西布政司参议,希望他能够好好反省自己,结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最终解缙要了自己的前途与小命。

明永乐八年,朱棣率军北征之时,解缙恰巧进京奏事,闻朱棣没在京城,本来应该等待朱棣回京,谁知解缙直接去了朱高炽的府上。

朱棣回京后,皇二子朱高煦抓住机会,诬告解缙目无尊上,巴结太子,无人臣礼。

朱棣本来就不喜欢太子,如今解缙私下见朱高炽,也怀疑二人有勾结,有图谋不轨之心,便把解缙打入牢狱之中。

解缙被押在牢好几年,朱棣几乎把他忘记了。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首领纪纲向朱棣呈报罪犯名单,朱棣一眼就看到上面有解缙的名字,随口说了句:“解缙这小子还没有死呀!”

朱棣仅仅随口一说,并没有想要解缙小命,但纪纲最会揣摩圣意,回去后就安排牢头,准备了好酒好肉招待解缙,说圣上又想起他。

解缙以为自己要出狱了,很美,被灌个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被扒光了衣服,把他扔到腊月里的大雪中活活被冻死了。

可叹解缙聪明反被聪明误,死的有点特别。

解缙虽然死了,民间依旧流传着许多他的故事,各种各样,真真假假,有些是后世人的妙笔生花,让他依旧“活”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应余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中被忽略的忠义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这次准备跟大家介绍一位三国历史上比较冷门的人物,虽然《三国志》中对他的描述不多,但他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忠义之士,这个人就是应余。应余是南阳人,官职南阳郡功曹。东汉末年,天下被各个诸侯割据,当时宛城守将侯音发动叛乱,准备投靠蜀汉。期间应余舍身户主,帮太守挡了七箭,最后战死于这场叛乱中。等曹操得知应余的

  • 张须陀武力有多高?为何被称为隋末第一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猛将”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在任何一个时期,总有一个人堪称是当时的猛将,他们作战勇猛,本人的战斗力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而在隋唐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名将,在这其中,就有张须陀被称为是隋末时期的第一猛将。那么这个张须陀的武力值究竟是有多高呢?为何他会被成为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

  •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这就要从他的3个坏习惯说起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有两位长寿皇帝,一个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享受68年;其次就是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寿89岁。而且这两位皇帝不仅仅只是统治时间非常长,而且还有一个时期就是以他俩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时期,这便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中最后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但是康熙与乾隆是祖孙的关系,他们

  • 李凤娘为什么是宋光宗的噩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古代的皇后,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可能都是一些“贤良淑德”类型的贤后,比如长孙皇后,但是也有不少吕后、武则天这样的有手腕,有政治才能的厉害的皇后,但是像宋朝时期李凤娘这样的“悍妇”,恐怕就真的是不多见了。李凤娘是宋光宗的皇后,同时也是宋光宗的噩梦

  • 杨坚为什么不是隋太祖而是隋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杨坚,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君主,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好。然而“隋文帝”这个称呼却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了,杨坚明明是隋朝第一个皇帝,是开国皇帝,而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太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等等,但是为什么杨坚却不是隋

  • 宋江如何评价萧让?萧让是个怎样的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萧让号称地文星圣手书生,这头衔听上去就知道不简单。当时吴用评价萧让,称他会天下盛行的四家字体,其书法造诣相当的高。那在宋江眼里,萧让又是个怎样的文人呢?其实《水浒传》里的文人也都不尽相同,萧让算是比较理想化的那一类,所以宋江觉得他太天真。但萧让有着自知之明,让他最后还能在蔡太师府中找到

  • 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秦观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大家非常熟悉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出自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他的词总能让人感到别出心裁,风格与众不同。秦观在文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仕途之路却充满坎坷,似乎这是很多文人绕不过的一个坎。那秦观生平到底经历了

  •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昏君?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一点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朱祁镇为明英宗,但是很多人却认为他承担不起“英”这个字,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而朱祁钰却并没有那么糟糕,甚至相比朱祁镇来说,还要好很多。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两位皇帝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朱祁钰和朱祁镇,他

  • 北魏太监宗爱连弑两位皇帝,一位宦官为何能有如此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宗爱是北魏宦官,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封王的宦官。据说宗爱能够得到太武帝拓跋焘的重用,也是因为他曾把拓跋焘伺候的舒舒服服,导致拓跋焘离开宗爱就浑身不舒服。后来宗爱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诬陷太子意图谋反,导致太子积郁而逝。后来宗爱又连弑两位皇帝,其行为令人胆寒。一位宦官为什么能有如此权利呢?当时宗

  • 吴起一生打仗没输过,为什么不是四大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名将,他们在不同时期做出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说起来都是十分令人敬佩,拥有很多战绩的大将。不过在战国时期,人们常说有“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四人,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吴起,他一生从来没有败绩,甚至曾经以五万人战胜五十万人,为什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