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怪才北大教授与他的辫子,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怪才北大教授与他的辫子,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2/14 3:47:13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新生的时代。在民国初的北京大学,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和风起云涌,所有的思潮都在出现。一个梳着辫子的“老怪物”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

看到这位辫子教授的辫子之后所有学生哄堂大笑。只见这位教授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位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又长又细辫子的人,就是精通西学又极端保守,且言行怪异的民国文人--辜鸿铭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生平经历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辫子留还是不留,自清人入关,便是和掉脑袋一样重要的事情。那是政治忠诚的表现。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后留辫子,大胆。蔡元培先生聘用留着辫子的辜鸿铭在革命的漩涡北大教书,更为大胆。其实,以反革命面貌出现的这些行动,某种意义上更说明了他们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意志可能是整个20世纪中国随大流话语霸权现象中,国人最缺乏的一种独立精神。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之问杀人夺诗是真的吗?宋之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宋之问是唐朝初期诗人,曾深受武则天赏识,与李白、王适、孟浩然等人共称“仙宗十友”。不过宋之问的人品颇有争议,主要是因为他曾为了一句诗,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其低劣的品行遭到无数后人唾弃。不过宋之问本身还是有一定才华的,他的作品也都包含真情实感,能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次就为

  • 明朝三大才子都是谁?为什么没有唐伯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杨慎和徐渭。这三人的学识才华被认为是明朝最强,其中解缙更是三大才子之首,解缙既然负责纂修《永乐大典》,其学问功底无疑是最为深厚的。不过普通人说起明朝才子,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唐伯虎,唐伯虎名气甚至比解缙还大些,为什么他没有入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呢?这只能说明,唐伯虎的学识

  • 明代迷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到去哪儿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君王的结局奇奇怪怪的有千百种,但是最怪的当属莫名其妙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以来疑团重重,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其实历史上的建文帝根本没有自焚,但是至于其究竟去往了何处,素来都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建文帝其实是未来人,在大火中穿越回来了,难道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

  • 曾国藩语录400句,名言赏析(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一生中的经验与话语给了后人很多帮助。上期我们介绍了曾国藩语录的前200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后200句吧。201、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20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203、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

  • 曾国藩语录400句,名言赏析(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的砥砺自我、改变性格、拯救命运、为政掌权、用人有道、善于交际、藏露进退、以学养身等八大学问,是中国士大夫的行为楷模。今天小编给大家整个了400句名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1、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

  • 晚清四大名臣谁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国家将亡之时必出贤良”,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每当一个朝代走向结束的时候都将会出现最后的辉煌时刻。这所谓的辉煌有很多种形式,可能是末代皇帝励精图治,企图进行改革。不过帝国早就已经病入膏盲,末代皇帝的改革,是一段注定失败的殇歌。除了皇帝,最后的辉煌也有可能是由臣子们谱写的。咱们今

  • 曾国藩家训16字原文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他是晚清时期的朝廷的重臣,年幼的时候就修身自立了,在成年之后就封侯拜相,同时也是湘军的创立者以及统帅。当我们后在咋仰视这一位豪杰的时候,却从他那一字一句质朴而真切告诫子孙自勉的家书中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儒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豪迈和智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曾国藩的十

  • 朱祁镇钱皇后又瞎又瘸还没有儿子,为什么还能被立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立皇后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皇后的人选一般来说也都得是出身好,相貌好,有才有德的这种,但是未必都是皇帝喜欢的。然而明朝时期朱祁镇的钱皇后却非常不一般,朱祁镇复辟之后,将当时眼睛瞎了,腿瘸了,而且还没有儿子的钱氏立为皇后,这很显然并没有在意一切的礼教看法,究竟为何朱祁镇会这样做,钱皇后

  •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没想到竟是如此死法,真是太可惜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只要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或者说中国的历史稍稍有些熟悉的话,想必都听说过《永乐大典》这部举世无上的巨著吧?这一部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书,而作为这部书的总编更是被称为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如果说以长度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的话,解缙不可能在历史上面留名。他历经朱元璋、朱

  •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实力最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王朝清朝的晚期,中国已经慢慢的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了。好在清朝晚期出现了一批救国图存的能臣将领,他们之中最大成就且最有能力者有四人,也就是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以及曾国藩这四位被后世评为中兴晚清的名臣。那么,这四位中兴之臣对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到底有哪些?谁的实力更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