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实力最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实力最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4/1/17 6:42:10

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社会的王朝清朝的晚期,中国已经慢慢的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了。好在清朝晚期出现了一批救国图存的能臣将领,他们之中最大成就且最有能力者有四人,也就是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以及曾国藩这四位被后世评为中兴晚清的名臣。那么,这四位中兴之臣对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到底有哪些?谁的实力更强?贡献最大呢?

一、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二、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三、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四、左宗棠

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实力最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

论文学: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只不过前两人为道光年间进士,而张之洞为同治年间进士而已,只有左宗棠是举人出身,据说这个举人的身份还是侥幸捡来的,但是真实的到底是怎样还有待考究。

论功绩: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左宗棠在曾国藩领导下创建楚军协助曾国藩剿贼,后剿西捻军和反清回民军,其一生最辉煌的功绩在于收复新疆大部,此一举使其成为民族英雄,足以载入史册;李鸿章武功卓著,文治亦显,尤其是外交才能与智慧,可以说是无人可及;张之洞文治的效果极佳,改革创新的魄力和智慧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论官位: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封一等肃毅伯;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慈禧逝后成为顾命重臣。可以说四人都是位极人臣的地位,死后又受封赏,这个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

论学识:曾国藩,继承“安徽桐城派”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著述颇丰,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左宗棠,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等,涉猎颇丰,有《左文襄公全集》传世;李鸿章,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又精通诗文,其“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脍炙人口,亦有《李文忠公全集》传世;

张之洞,少时就博闻强记,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从其所从职务上,即可窥见其才学之一斑,亦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可见四人学识均属上乘。

其实历史人物真的要评选出一个谁第一谁第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何况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都有着非常卓著的贡献。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很多“造反”出身的皇帝,想成为皇帝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面对前朝遗民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如果古代有人想要当皇帝,自然是要攻打下所有的城池,就算不是全部,至少也要大部分,这样一来大部分归降了,剩下的小部分也不怕他们再反抗了。然而在明朝的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只是把南

  • 袁枚为什么叫随园老人?袁枚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袁枚是清朝中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有着随园老人之称。纵观袁枚一生,会发现他是一位非常重视生活情趣的人,无论走到哪都有很多诗情画意的想法。袁枚在乾隆四年中进士,但此后的仕途之路却算不上顺利,好在袁枚天性潇洒,既然官场不如意便选择辞官隐居于小仓山随园,并且招收了很多喜好诗词的弟子。袁枚60多岁时依然会时常

  • 胶鬲是谁?"胶鬲举于鱼盐之中"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学时期,大家肯懂都学习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确实,人生就是这样的这些名人能够流芳百世不正是因为这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dq

  • "孙叔敖举于海"是什么意思,他到底干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学时期,大家都学习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词语精炼,充分的表达出了一个人若想要完成一番事业必须要经历各种磨难!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流芳百世。文章前面还用了许多名

  • 杨丽华为何在历史上与其他皇后众不同?揭秘杨丽华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丽华是北周宣帝皇后,后为皇太后,在隋朝时期就被封为乐平公主了。隋炀帝杨坚曾经很自豪的说过,自己能夺得天下,乐平公主功不可没。但是呢具体的功劳却没有详细的说明,在我看来杨丽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作为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杨坚嫡长女,就注定了她的一生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人物!隋代真是个很

  • 为何都说王莽是穿越者?因为有这些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神秘之人,但是说到神秘就不得不提到王莽了,王莽为何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人之一呢?因为就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候王莽在当上新朝的开国皇帝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就算是放在今天来说的话仍然使用,比方说土地国有化,币制改革,建立国营企业,计划经济政策,民主主义等等等

  • 范蠡有官不当为什么要经商?范蠡急流勇退才是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和范蠡有关的传说有很多,他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更是白手起家,最后发家致富的商人,还被后人称为“商圣”。当时范蠡辅佐勾践复国,以他的功绩来说,肯定能某得一个不小的官职,为什么范蠡有官不当却跑去经商呢?范蠡这套急流勇退的操作也是让人有些看不懂。不过可能范蠡的这个选择才是

  • 姚广孝为什么帮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有一个人是非常特殊的,他就是鸡鸣寺里的和尚姚广孝。历史上的确存在姚广孝这个人,而且还被很多人看作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朱棣未必会造反,即便是造反也未必会成功,然而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造反呢?既然帮了朱棣,为何在事成之后又完全不接受朱棣的任何封赏呢?

  • 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一代才子下场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解缙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从小就号称“神童”,熟读四书五经,并且参悟其中的道理。解缙19岁参加乡试,获得榜首,后中进士成为翰林学士,据说朱元璋十分欣赏解缙,经常把他叫来身边,伴其左右。永乐二年,解缙的仕途之路来到了顶峰,他官至内阁首辅,并且说服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还说出了那句著

  • 应余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中被忽略的忠义之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这次准备跟大家介绍一位三国历史上比较冷门的人物,虽然《三国志》中对他的描述不多,但他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忠义之士,这个人就是应余。应余是南阳人,官职南阳郡功曹。东汉末年,天下被各个诸侯割据,当时宛城守将侯音发动叛乱,准备投靠蜀汉。期间应余舍身户主,帮太守挡了七箭,最后战死于这场叛乱中。等曹操得知应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