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适晚年生活怎样?为何变得落魄不堪?

胡适晚年生活怎样?为何变得落魄不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4/1/17 5:15:00

相信很多人都对胡适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吧。胡适作为新化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可能也有很多人都读过胡适的一些文章,他在文学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除了胡适的成就之外,你是否了解过胡适的个人生活呢?你也许读到过胡适在留学期间写下的,那些每天都想要打牌的日记,但是你是否了解晚年的胡适又是怎么度过的呢?胡适晚年的生活为是如此的落魄不堪?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胡适一生,都属于很开挂的那类现代史人物

他位高望重,从27岁进北大当教授开始,就古道热肠助弱扶困,号称学界“头号老板”。可他离开大陆流亡美国那八九年,不要说帮助别人了,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1949年,他58岁。他的父系祖辈似乎都不长命,其父胡传就只活了55岁,所以此时的胡适,似乎对生命随时终结、特别是家国纷忧早有准备,在文章与日记中屡屡谈及。

而他对蒋氏朝也失望透顶,所以一旦面临选择时,他决然左右都不靠、陆台都不留不去。那年4月6日,风萧萧中他从上海坐船,漂泊到了美国。

这位前北大校长、前驻美大使,暂时卸掉了一身荣华,至此过起了自力更生大学领薪,完全寓公流民式的数年异国落魄生活。

2.美国一呆,就是九年。住在纽约八十一街公寓大厦

他原信心满满地以为,可以出任哈佛大学一类的汉学教授,可那些洋学者们似乎不希望他去抢饭碗,暗中杯葛。所愿不遂,只好到普林斯顿大学应聘为一个小图书馆的馆长,年薪是五千二百美元。钱不算菲薄,可地位低,名为馆长,其实不过类似大学科系资料室的主管而已。

就是这么一个小图书馆,到了1951年底,校方还嫌费钱,另请了位年薪只需三千五百美元的,技巧性地把他给解雇了。可以说,在美国近十年间,他内心很压抑,给友人赵元任的信中说“精神上十分痛苦”,过去从来不用考虑的经济压力一下子也摆在眼前。

那时的他,一家五口,分居四地:自己夫妇在美国,大儿子胡祖望远走泰国,儿媳曾淑昭在台北,小儿子淹留北平;此前虽然收入特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还经常资助别人,并没什么积蓄,夫妻俩又年老多病,经常要卧床,治病的费用支付都很苦难。

当此时,“小朋友”唐德刚在回忆中说,“适之先生夫妇,年高多病,缚鸡无力,自然更是坐吃山空。他的经济情况与他的健康情况一样,显然已渐入绝境”。以往的佣人也请不起了,凡事都要自己动手,经常一人在家看书,水开忘记,导致浓烟满室。

后来,我读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对话录》、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及1948年以后的《胡适的日记》,很多大道理大事件都忘记了,唯有两件事感慨最深:

一件,他的老妻江冬秀吃不惯西餐,加上经济困难,就自制很多腊肉、梅菜干、咸鱼之类,在阳台上晾晒,有些味道,邻居啧有烦言。胡适心中不安,一次最盼着老妻外出看戏,把这些东西全扔了。

还有一件,就是他从不带钱,带了也记不住,江冬秀就想了一个法子,每晚都给他领带内夹带个两美元,这样胡适每天上下班就可以买票了,胡适为此还很得意,青年学者唐德刚采访他,他还把这件事专程告诉他,呵呵大笑。

这两件虽然都是晚年琐细小事,但是反倒更能看出很多东西来。比如,胡适为人的自觉和温和,是不论穷达,至老弥笃的。

而他晚年生活的困窘,那领带上用来挤地铁的两美元,似乎也都是每天的暗示吧。

3.事情的转机在1957年8月,彼时岛上的“中央研究院”,换届投票选举,公推胡适出任新院长

蒋氏不好违背公意,没有驳回。而胡适在美,也确实生活艰难,加上思国心切,也有意回来。于是在1958年4月,他终于与前清华大学梅贻琦一起返台。

他回来后,立即就任中研院院长,并长期兼任政府清闲部门的要职。他自知余生不多,而在台的那些知识分子和“旧部”,也终于等来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双方一拍而和,准备大干一场。

晚年在台的胡适,他最大的心愿,也是着手进行的事情有两大件:

一,促进学术、文化、科技的独立与繁荣,并竭力扶持年代一代得力人才,拟定出了诸如《国家发展科学培植人才的五年计划的纲领草案》等要领,为日后对岸科技与经济发展迅即 、跻身亚洲四小龙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威望,努力保障和拓展空间,对蒋氏父子多有直接或幕后的抵制,反对蒋氏连任,并支持组建反对力量。在政事上,他最终的目标和希望,是可以实现国家全面的民主架构。

可惜,那样的环境,他这样的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也完全是与虎谋皮,基本是以黯然神伤告终的,但是他也为后来岛上的民主化进程埋下了火种。

4.那时的他,境况改变了,但生活还是非常简朴,完全是一个清贫书生学者的状态

他似乎更加急切地预感到生命无多,全身心地扑在工作。白天,各种见客、开会、演讲;到了晚上,他常年熬夜的习惯的也没有改变,晚11点过后,“才开始阅读、写作、处理公务,常至凌晨三四时”。

他年轻时起每天都只是休息四五小时足够,我还记得在《胡适口述自传》书,他似乎还跟唐德刚说过,一个人每天睡觉超过五小时都是懒人的话。

晚年的胡适,物质生活还是随意,唯一的“奢侈要求”,就是穿的皮鞋“必须用上好的皮革定制”他对个人形象的在意是自少及老的。

那时的大陆,批评他的风气很猛烈,很多过去的师友对他攻击起来犹如寇雠。但胡适毫不在乎,心理似乎未受太大的干扰,只是很痛心。好在孙子胡复出生了,也随父母回台,胡适享受了一种天伦之乐。

每周日,空闲的很多时间,他都陪着孙儿嬉闹,一起折了很多纸玩具,还频频对着三四岁的孙儿道歉,说是自己太笨什么的,一脸无奈。可万事都不是完全顺心的。他的晚年,最大的痛苦,可能是来自小儿子胡思杜自戕的消息。

1958年5月,他其实已从“泛亚社”香江来电中胡思杜身死消息了,还是差点一头栽倒地下。但他此后没有再提及,大概是拒绝相信吧,死后的遗嘱还说到胡思杜的安排。

就这样,他逐渐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62年2月24日,在中研院酒会上,胡适在大家注目下,发表他人生最后一次讲演后,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就此离开了人世。他没有留下什么话,但可以想见,在那秋风透窗的上午,这位安徽人走的十分安静,却又带着许多无法说出的恨事。

他死后,除了藏书,身无长物,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他的老妻江冬秀也许是怀念吧,此后每每对着儿媳“抱怨”:“适之帮助穷书生,开支票来活像百万富翁,待我如穷措大”。还说他继续“装”的像个慈善家,无可奈何的神情,一脸苦笑。

但是,所有人也知道,在现代中国故事中,即便有太多沧桑与绚烂都已经随风飘逝,但“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句话,已经是永恒的文化流言,有着古老亘新的味道与光芒。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鬓边不是海棠红陈韧香结局是什么,陈韧香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这部剧中,陈韧香也是北平有名的京剧旦角,感觉实力和商细蕊不相上下。说起他们二人之间还有些渊源,陈韧香是姜荣寿的外甥,但他的身契在姜荣寿那边,所以他并没有自由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陈韧香虽然表面不服商细蕊,但内心是有几分羡慕他的。两人后来展开了一场较量,但重点是解开心结,他们本就

  • 琉璃美人煞璇玑的前世是什么,璇玑真实身份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琉璃美人煞》小说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整个故事理解起来有点吃力,因为剧中各个角色的身份设定有点太复杂了。例如女主褚璇玑,她的前世是阿修罗,投胎后成为少阳派掌门褚磊的女儿,但她的心却是琉璃心。璇玑天生六识残缺,感觉不到爱情是什么滋味,但司凤的出现让她有了一些些触动,最后终于冲破残体,体会到了爱情的各

  • 刘邦病重的时候,为何不肯接受治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生病了自然要找医生来救治,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常识。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王侯将相,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完全不生病。皇帝如果生病,自然会找工里面的太医来救治,如果太医治不好,也有可能会找民间的名医。但是在汉朝历史上,刘邦病重生命垂危的时候,却不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邦身

  • 程凤台商细蕊车,程凤台喜欢商细蕊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小说的朋友肯定都非常好奇,在剧版中会怎么处理程凤台和商细蕊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明着表露他们二人对彼此的情感,但还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中体会一二。程凤台看着穿着戏服的商细蕊,直接想到了他的母亲春萱,这是小说中没有的情节。感觉这次程二爷是把自己对母亲的部分寄托,放在了商细蕊身上,其实这种表现也算合理。没

  • 成吉思汗最后打到哪里才回来?历史上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成吉思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吧。不过很多人可能对于成吉思汗的详细经历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很多人知道的还成吉思汗,只是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提到过,他知道他曾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厉害的帝王,也知道成吉思汗很能打仗。历史上的确如此,成吉思汗将当时的中国版图扩张到了非常大的地步。那你知道成吉思汗最后是打

  • 商细蕊为什么恨蒋梦萍,商细蕊喜欢蒋梦萍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蒋梦萍是商细蕊的师姐,两人在水云楼是感情最好的朋友。不过常之新的出现,打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蒋梦萍选择和常之新在一起,这个决定让商细蕊感到非常失望和痛心。此后商细蕊心中对蒋梦萍生出了恨意,两人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不过从蒋梦萍和常之新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确是非常般配的一对。只不过商细蕊始终觉得师姐背叛

  • 唐僧的头盖骨去哪了?为何分别在三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唐僧,想必很多人应该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吧。不过很多人所熟悉的唐僧,其实还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西游记》里的唐僧当然是以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为人物原型所写的一个故事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唐僧的头盖骨,指的就是玄奘法师的头盖骨了。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可以说是为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然而

  • 纣王的父亲为何把王位传给他?为何排行第三却能得到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纣王想必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了,不过很多人认知当中的纣王,还是在《封神演义》小说里面的纣王,或者说是民间传说中无恶不作,荒淫残暴的一个君主,就连“纣”这个字,千百年来也只有他一个人是这个称呼,这个字也成了他的特定称号。然而很奇怪的是,纣王在自己的兄弟当中,其实并不是老大,他只是

  •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机是什么?为何最终畏罪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蔡伦,很多人都会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而对他有很大的好感,毕竟造纸术的改进,可以说是推动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不仅是我国,甚至对于世界历史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呢?难道只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的造纸术很不好,所以要改进吗?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

  • 小明王为什么不肯及早让位朱元璋,非要等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觉得在《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小明王韩林儿,虽然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但是大体上也还是有类似的。而历史上的这个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年大宋红巾军领袖,他的父亲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倒也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了。而韩林儿后来因为被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