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壕吏》当中,为什么杜甫没有被抓走?

《石壕吏》当中,为什么杜甫没有被抓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3/12/11 7:44:21

杜甫留下来的作品有很多,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其中《石壕吏》一直都是很引人深思一首诗,诗中杜甫借宿在一户人家中,然而这户人家人丁稀少,官兵来抓人当壮丁的时候,老头翻墙逃走了,老妪哭诉自己三个儿子全都上了战场,而且还死了两个,最后老妪自己也被带走去军营做饭洗衣服。杜甫早上走的时候,只能与回来的老头告别。不过杜甫在他们家中,为什么没有被抓走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石壕吏的内容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是,收入了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歌名作《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59年春天,杜甫在从洛阳奔赴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途中,经过了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当时,正是“安史之乱”最猖獗的几年。郭子仪率领的唐朝军队,被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之战中被叛军击败,不得不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为了与叛军作战,唐军到处抽丁补充兵力。当杜甫夜宿石壕村,正好碰到吏卒深夜捉人去当壮丁。老翁越墙逃走了,老妇人被迫跟着吏卒走了。杜甫百感交集之下,写就了这首名传千古的《石壕吏》。

吏卒捉去了年老力衰的老妪,为什么不将40多岁的杜甫抓去当壮丁呢?

2、一方面,与唐朝实行的府兵制有关

唐朝自创建以来,就模仿了西魏、北周、隋朝盛行的府兵制,并将其进行完善,推向了鼎盛阶段。

所谓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兵农合一。在和平时期,府兵在家里耕种务农,从事农业生产;战争爆发后,朝廷根据需要将府兵征集起来,投入到战场。府兵使用的武器和马匹,全部自筹。国家只承担战争期间的粮食。所以,在《木兰辞》里,会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之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场景。

在征兵时,吏卒是根据户籍名册来“按图索骥”的,而不是随随便便拉壮丁。在《石壕吏》里,老妇人一家确实很惨,3个儿子都被征去当兵了,其中两个已经在邺城之战中战死。这也说明了“安史之乱”的惨烈。可是,吏卒在征兵时,依然会找到这家来。因为,老妇人一家是府兵,在平时里享受了朝廷分给他们的田地,当战争爆发时就必须服兵役。杜甫仅仅是经过石壕村,户口不在那里,吏卒当然不会莫名其妙地将他拉去当壮丁。

我们通读《石壕吏》会发现,尽管杜甫批评了石壕吏的凶狠,对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但他没有批评征兵这项制度。回到1300多年前的中唐,唐朝必须倾尽所有,集聚所有的力量,才能打败强大的叛军,平定“安史之乱”,重新回到和平年代。老妇人一家的悲剧,正是平定“安史之乱”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3、另一方面,杜甫是官员身份

在唐朝时期,许多诗人、文学家都通过科举考试当了大官,杜甫的科场之路却充满坎坷,导致一生没有当过大官。

757年,杜甫逃出都城长安后,历经艰难险阻来到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投奔唐肃宗。唐肃宗将杜甫任命为左拾遗。左拾遗的品级为正七品上,工作职责就是给皇帝提意见和建议。可是,没过多久,杜甫就因为参与营救大臣房琯,得罪了唐肃宗,被唐肃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司功参军属于正七品下,掌官吏的考课、假使、祭祀、祯祥、道佛、学校、表疏、书、医药、陈设等事宜。

759年,当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创作了这首《石壕吏》。当时,杜甫哪怕只是孤身一人,依然是一名正七品官员的身份。石壕吏再厉害,也只是一名“吏”。在古代,“官”和“吏”之间的地位有天壤之别。绝大多数“吏”,一辈子都混不到“官”的级别。“吏”见了“官”,只有磕头的份。

因此,一名小小的石壕吏,怎么可能去抓正七品官员杜甫?

同时,杜甫早不早就跻身“士人”阶层,按国家规定免除了赋税、兵役、劳役。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杜甫这样介绍自己:“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从那时候开始,杜甫就不需要缴纳赋税和服兵役、劳役了。

因此,假设石壕吏一时糊涂,竟然将杜甫这名比上司级别还高的正七品官员抓去当了壮丁,你猜他的上司会不会赏他两个耳光,让他清醒一下?

有人责怪杜甫太无情,认为老妇人一家好心好意收留了杜甫,杜甫却不肯伸出援手,帮助老妇人一家摆脱抓壮丁。其实,杜甫只是一名过路的正七品官员,没有权力管这件事的。而且,从“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诗里,我们可以判定,老妇人去了战场后,主要承担后勤保障,不会直接冲锋陷阵,她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炎传位给傻儿子是否被逼无奈,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了解晋朝历史的朋友,都会想不通司马炎为什么会传位给一个傻儿子。司马衷的继位,也预示着噩梦的开始,给此后的普通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实际上司马炎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被逼无奈,司马衷能力低下,但他身边的人都非常强大,导致最终的继承人选不是司马炎一人就能决定的了的。而给晋朝带来灾难的人,实际上也不止司马

  • 今夕何夕人物关系介绍,各角色结局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夕何夕》这部剧似乎唤醒了不少网友的记忆,因为原著小说当年实在太火了。《今夕何夕》拥有着独特的设定,女主冬月拥有回到过去的能力,她为了阻止战乱,保护百姓平安,还有守护爱人冯夕,她曾三次穿越时光。但到了最后一次,冬月已是身疲力竭,关键时刻冯夕又站了出来,保护了自己心爱的人。那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今夕

  • 王勃的死因是什么,王勃性格特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王勃是唐朝初年文学家,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据说王勃六岁就能写作,而且附有自己的逻辑,《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就是王勃的成名作之一,我们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王勃十六岁成为进士,但后来因为著作《斗鸡檄》被降罪,此后王勃开始自己的游历生活,也是在这段时期王勃创造了大量的作品。不过

  • 韦小宝历史上有此人吗,韦小宝原型人物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一山版《鹿鼎记》开播后,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不过从各位观众的评价来看,这部《鹿鼎记》刷新了该系列作品的最低分,目前在豆瓣上只有2.7分,比黄晓明版的《鹿鼎记》还要低上2.9分。一方面是因为新版剧情删减太多,还有就是张一山演技过于浮夸,所以才会有很多网友打差评。那下面抛开剧集不说,你知道韦小宝在历史

  • 历史上靠儿子上位的皇帝是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皇位继承,一般来说都是皇帝确定好太子,然后在自己死后,皇位就传给了太子,而太子作为皇帝的儿子,可以说他们的皇位基本上都是自己的父亲确定的,然而历史上却还是有这样几个人,他们能够当上皇帝,可以说是靠自己的儿子给自己带来的这个皇位,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是怎么成为皇帝,是如何做到靠儿子上位的?下面就

  • 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沈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沈括是北宋年间官员,他也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科学家。沈括一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一定成就,虽然不能和现代科学相比,但在当时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者。不少朋友好奇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实际上这跟他晚年隐居于梦溪园有关,在那里沈括创作出了《梦溪笔谈》。这部作品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内容,

  • 北宋名将郭进怎么死的,郭进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北宋初年名将,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潘美、李继隆、曹彬等人。那这次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名气没那么大,但立有诸多战功的将领——郭进。郭进生于深州博野,他曾跟随汉高祖刘知远,先后担任乾、坊、淄三州刺史,因为政绩有佳,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郭进负责驻军石岭关,防止辽国入侵,期

  • 古代诗神指的是谁?为何是宋朝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说到唐朝的诗人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诗仙、诗圣、诗魔等等,有很多有名的诗人都有自己的“外号”,是后世人对他们的一种尊称。然而有一个外号,虽然也和诗有关,叫诗神,但是他却并不是唐朝人,而是宋朝人,不仅如此他也是很多人所熟悉的一个人物,他就是苏轼。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也是以词和文

  • 鲁迅骂过那么多人,为什么没骂过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现如今看鲁迅的文章,其实有很多都是对当时的一些其他的名人的骂战,也不仅是对他们,鲁迅的文章中骂过很多人,比如郭沫若、胡适、梁实秋等等,都被鲁迅骂过,而鲁迅所批评的也不是从他们个人出发,而是从他们的行为出发,对他们的行为非常不认可。但是鲁迅的时代,距离慈禧也没有过去很久,为什么鲁迅从来不骂慈禧呢?

  • 韩信个人能力是否被高估,韩信最大优点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应该是汉初三杰中最出名的一位了,他也被认为是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最大功臣。只不过谁都没想到韩信最后会落得一个狡兔死,良狗烹的下场,实际上这也暴露出了一些他的问题。其实纵观韩信一生,他的确立有诸多成就,但从个人能力这个角度来看,他多多少少有被后人高估。韩信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听从他人的建议,并且从中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