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穆修是一个怎样的文人?穆修人物简介

穆修是一个怎样的文人?穆修人物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3/12/29 18:02:58

穆修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著有《河南穆公集》、《四部丛刊》等作品。当时穆修提倡韩柳古文,最先推崇“古道”之说。不过穆修性格刚直,诋斥权贵,这为他此后的仕途之路带来不少麻烦。但穆修依旧是我行我素,从不贪恋名利。有人称穆修就是一个“书呆子”,不懂得人情世故,但世间上也需要像穆修这样能够从一而终的人。下面就来介绍下穆修,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文人,自古以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形形色色,有作傲岸状的,有作清纯状的,有天生激昂的,也有天生木讷的。这木讷的人似乎都执拗,被人说成是书呆子,颇有点讽刺意味,但这呆中有几分可爱的。

话说在北宋时期,开封府大相国寺那个是一个热闹的所在,是天下闻名的大寺庙,不仅建筑雄浑壮丽,佛事浩大兴盛,其后院每个月都要开放几日,形成集市,成了商品交易的市场,构成当时最大最热闹的商区之一。

开放之时,商品琳琅满目,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商贩都会摆摊售货,生意火爆,什么日用百货,绸缎丝毛,地方特产,应时果蔬等等,自然也有文房四宝,古玩书籍之类,不乏历朝历代的典籍与当代名家的书籍,吸引了文人墨客光顾大相国寺,遇到自己心仪的书籍。据说大诗人黄坚就曾经在大相国市场偶尔发现了一册宋祁主修的《新唐史》手稿,这价值不是一点半点的高呀!

一、穆修买书相国寺

北宋开国以来,就十分注重文人,大家也以读书为荣,北宋时期有一个名气不是很大的文人叫穆修,自小喜欢读书,及长对唐代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十分倾佩,几近痴迷。

他偶然的机会得到一部偶像柳宗元的《柳宗元文信》爱不释手,天天捧读揣摩,某天他到大相国寺看到那些出售书籍的,一下受到发,他灵机一动,产生了商品经济的意识,便拿着《柳宗元文集》,花钱请人翻刻了几百部,花费了好些银两。

书刻好了,他便带着《柳宗元文集》去大相国寺摆摊出售。

柳宗元名气足够大,文章也足够好,这书刻的也很讲究,自然吸引许多读书人光顾,但最终一本也没有卖出去。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穆修对柳宗元的文章太崇拜了,每当有读书人来到他的摊位前,随手取过书稿翻看的时候,他总是十分严肃认真地一把夺过书,半眯着眼睛,十分陶醉地问:“喜欢读书?你如果能够随意读通其中任何一篇,又能做到没有一处破句,俺就送你一部!”

在古时,所有刻印的书籍都是没有断句的,也不存在什么标点之类,没有一定的学问基础,难免会出现读不懂或理解不同出现破句的地方。“破句”就是不该断句的地方,如此,意义就不一样了。

其实穆修就是有点书呆子气,本来是想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乐趣,弄巧成拙却在卖书过程中搞起学问测试,这无形中给想买书的人带来难堪,本来想买,看他这样子,就放弃了,本来这文章断句也有各自的讲究,无论你如何,难免不出现破句,让他抓住小辫子出丑,于是,从开始有读书人要买,逐渐地没有人光顾他的书摊,一本都没卖出去。

穆修连连摇头,世上没有几个真正的读书人呀!

他在开封混不下去,又没有固定收入,书又卖不出去,搭上好些银两,只好返回老家毫县。

二、不为银两污文章

毫县一个大富翁发善心,捐款重修扩建了一座寺庙,这是大功德。

毫县的知县刚好是他的发小,知道穆修文笔了得,就推荐穆修给撰写一篇记文,记录修庙的过程,也是弘扬那个大富翁善举,帮助传传名。

对于穆修而言,凭他的文采,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小菜一碟,信手拈来,无非歌功颂德,完成了还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润笔收入。

穆修答应了,很快就写完了,交给毫县知县。

但毫县知县一阅,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中,却只字未提那个捐资大富翁的姓名。

大富翁听说知县很重视,请人写了文章,但文章中却没有自己的片言只语,本来是想借此扬名,这怎么能行呢?

大富翁很失望又不甘心,觉得一定是这个穆修认为自己没有意思意思,便又托与穆修关系好的人,送来了白花花的五百两银子,求他把自己的名字与善举写上,这可不是小数目,有钱就是任性。

当来人说明来意,本来穆修随笔加入两句便可。谁知穆修听了勃然大怒:“我怎能为了这银子而折腰!”

把那些银子都推到一边,拂袖而去。

富翁知道后,以为他是装装清高的门面,又三番五次托人说情,表达心意,穆修就是不理不睬,最后竟然愤愤地说:“我宁愿四处流浪,也不能让这类心术不正的人玷污了我的人品与文章!”

穆修就是一个这样清高倔强的人,在贫困中度过一生,从不向权贵与金钱低头,体现了文人的傲骨,很值得时下的文人反思。

诗文是灵魂的闪光,求其真求其纯,既不能自恋又不可屁颂,满纸装腔作势,是否具无端咬人之心,有谋财害命之嫌?

不卖弄小得意,不炫耀小恩典,不稀罕铜臭施舍,不侥幸攀枝扬名,维护尊严,体现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得失不由天”,为文也好,为人也好,底气很重要。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杜月笙早年出道的时候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民国时期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这杜月笙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作为青帮的老大,在政界、军界、商界、外交、娱乐等多个界面都混的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人脉发达,权势滔天。但这是他成名后的事情,发家前的杜月笙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咱们就来看看杜月笙的生平,他出生在1888年,当时还属于晚清时期,皇帝还没有退

  •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霍去病,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了,一个能被称得上是“战神”的人物。之所以去这么评价他是因为他率领着汉朝大军深入大漠痛击匈奴的时候年级还不到20岁。现看当下的我们,20岁在干嘛?躲在寝室里睡懒觉打游戏,甚至有的还需要父母养活等等。而霍去病20岁的时候就已经统领千军万

  • 郭沫若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考古是人类的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可以通过考古来对古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更直观的了解,但是现如今我国的考古并不会是刻意去发掘古墓,而是在不小心挖到古墓之后进行抢救发掘,对于文物的保护措施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郭沫若吧,如果了解过一些他的事情,就会知道他曾经给考古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究竟这样的损

  •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真是由蔡文姬创作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蔡文姬感到陌生。蔡文姬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文学家,而且还精通音律书法,据说曹操曾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然后嫁给董祀。但蔡文姬流传下来的作品只剩下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古代十大名曲之一,主要讲述了“文

  •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是真的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以一句“何不食肉糜”,而把晋惠帝判定为一个傻子,就像用“乐不思蜀”来判定刘禅一样,其实都是太过于片面了,毕竟别人都不是晋惠帝,也没有生活在他的那个时代,只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就决定一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其实是很不合理的。那么,晋惠帝尽管说过这样的

  • 糜芳为什么要背叛刘备,为何要投靠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糜芳可以说是很多人都知道了,然而关于他最出名的事情,却是他身为刘备的小舅子,结果却投降孙权,并且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而且自此之后,糜芳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后来为吴国征伐。只是很多人都很不明白,糜芳既然是刘备的小舅子,但是为什么后来却投降了孙权还导致了关羽的死?而且尽管糜芳这样做,很多人却还是对他持

  • 印度艳后是谁?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自我国古代,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皇后数不胜数。就比如说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李世民的孙皇后。不过大家知道吗,在印度的历史当中,曾经也有着以为美艳绝伦的王后。这位印度的王后,不但在18年内为国王生下了14位子女,在她死后更是给国王留下一件物品。面对这位印度艳后所留下的物品,国王更是在朝思暮想故去。这位印度艳

  • 元末官员王思诚是如何脱离官场险境的?王思诚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王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不被自己人杀也有可能被敌人杀,但王思诚却能得以善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了解王思诚的朋友并不多,那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王思诚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为官时又立下哪些功

  • 陈宫为什么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而不选择跟随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良禽择木而栖,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谋士,在选择自己的主公的时候,一定是要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个人不仅要自身优秀,而且还要懂得识人,知人善用,这样自己在他手下办事才会有干劲,会有未来。可是汉末三国时期,谋士陈宫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了,但是他为什么却选择了跟随吕布,却不选择刘备呢?1

  • 钱谦益水太凉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钱谦益水太凉的典故,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我们知道,明朝末年的时候,很多明朝旧臣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了以身殉国,有的选择投降清朝,而钱谦益就是投降清朝中的那一个。不过在他投降之前,却发生了一件“水太凉”的事件,而这件事还与秦淮八艳的柳如是有关系。究竟事情是怎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