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当年若是造反,有机会称帝吗?

曾国藩当年若是造反,有机会称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6 更新时间:2024/1/21 20:02:33

说到这个问题,小编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若是当年曾国藩造反称帝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当年的条件是不允许的,所以他是没有用那个能力大一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按曾国藩的性子,早就造反称帝了。

1864年六月(同治三年),曾国藩统帅的湘军在曾国荃率领下攻破了太平天国首都金陵,太平天国就此覆灭,而正是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曾国藩也因此被清廷封为一等勇毅侯,赏穿黄马褂,戴双眼花翎御赐紫禁城骑马的待遇,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有“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的说法,湘军上下志得意满,忘乎了所以。

紧接着就发生了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递给曾国藩一张写有“东南半壁无主,老帅岂有意乎”的纸条;之后曾国荃率领湘军三十多名将领来到大营劝进(曾国藩称帝)。没有料想到的是,曾国藩将彭玉麟的纸条吞到嘴里,在湘军将领面前一言不发只留下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就离去了。

曾国藩为什么不接受湘军众位将领的意见,坐拥东南半壁江山,与清廷抗衡呢?在古代,造反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事,稍有不慎就会失败,不能出任何的问题,也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曾国藩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打出什么旗号,以什么名义起兵推翻清朝。

古代讲究出师有名,名正言顺。曾国藩起兵的旗号和名字如果名不正言不顺,起兵必然失败。不要小看了起兵的旗号和名义,如果起兵的名义对了,则一呼百应,豪杰景从;反之,则兵败如山倒,死无葬身之地。

当初,洪秀全杨秀清以恢复汉人江山为口号,打出“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旗号。在清朝腐败统治下的各地民众纷纷加入太平军,捻军在北方遥相呼应,一时间太平军横扫东南如卷席,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

曾国藩看到太平军信上帝教,所过各地,烧毁书籍,捣毁孔庙、关庙等等举动,便举起了保护儒家文明的大旗讨伐太平军。《讨粤匪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把自己树立为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维护传统文化和人伦礼教的卫道士。从而号召了一大批读书人站到了自己身边,根据容闳在《西学东鉴记》的记载,鼎盛时期,“各处军官寄于曾文正之大名者不下200人,幕僚又有100多人,此还更有候补官员、怀才志士,以及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家无不聚集,各尽其才。”

当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就不能再打太平军“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那样就和当年的吴三桂一样,早就失去了汉人的信任,汉人不会为了支持他的;也不能以维护传统文化和人伦礼教的名义起兵,因为清朝入关以来尊孔,康熙几次拜谒明孝陵等等举措,在文化上清王朝就是传统的维护者。

曾国藩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起兵的时机不适合,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时机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起兵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了。那么最佳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皇帝逃亡热河,长江以南有太平军,以北有捻军。清王朝内忧外患,这个时候才是趁火打劫,混水摸鱼的好时机,如果曾国藩率军在江西起兵,面临的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形势就是元末朱元璋所面临的北方有元朝朝廷,长江上下有几股势力,只要联合太平军、捻军,何愁清廷不灭。

然而太平天国覆灭后,清廷也早已开始防范曾国藩,在金陵周围布置重兵,僧格林沁的骑兵也开始部署在河南。而且东南半壁经历了十几年的战乱后,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以富庶著称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死亡殆尽。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呻吟垂毙。人口凋敝,百业俱废,人心思治,早已不能支持曾国藩起兵。

曾国藩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湘军特殊的建制和使命已经不适合用来起兵。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曾国藩在其家乡,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保卫乡土为口号,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命名为湘军。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

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是一支临时性的军队。但是勇营的临时性质和组成(从农民中临时征募),使得其素质和战斗力都是很低下的。

天京之役湘军人数达到高峰也才12万人左右,经历了长期的出省作战后,湘军和各地绿营兵联合作战,也逐渐被传染了官军的油滑风气。在进攻太平天国的后期,湘军也出现了各种原本只有绿营才有的现象。包括缺额不补、败绩不报、骚扰地方、友军不救、私自离营等等。

这也表面湘军正在整个清朝的官僚和军事体制中,快速堕落。打下天京城后,湘军大肆屠杀,抢劫数日,湘军还获得了数量惊人的财物。但湘军上缴给清朝政府的缴获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却有人目睹湘军在长江江面驾驶船只,满载财宝和妇女向西返回家乡。

所以,1864年开始的湘军,已经人心思归,无心恋战。师老兵疲,湘军暮气已深,这些发了横财的湘军士卒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浴血拼杀,早就厌倦了战争,这种情绪甚至连曾国藩都不能控制。当皖北捻军再度集结,曾国藩竟然调拨不动一兵一卒北上阻挡捻军。

次年,曾国藩受命北上剿灭捻军时,还有十八营湘军没有裁撤,可竟无一人愿意跟随老帅出征。最后竟只有一营勉强跟随曾国藩北上。此时湘军已经到了不能战且不愿战的地步。湘军成立初期,因为没有军饷,他们沿途设卡,靠收买路钱来保证军饷。没有军饷,湘军是不会跟曾国藩走的。

曾国藩所面临的第四个问题就是朝廷的态度。

朝廷对他早有防范。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7月,曾国藩攻下了岳州府,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清廷只赏给了他三品顶戴,其实他早已是二品朝臣。同年8月又攻陷武汉,一道圣旨,令他代理湖北巡抚。可有大臣密奏:“匹夫一呼百应,此并非朝廷之福也。”在短短的7天之内,湖北巡抚之职易主。

后又赏兵部侍郎衔,其实此职并无多大作用,多年前他就居此官位了。湘军攻陷天京后,清廷不准曾国荃800里红旗奏捷,继而又赖掉了咸丰帝生前“取江宁者封王”的许诺,只给了曾国藩一等侯的爵位,同时又追究伪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脱的责任。

还有拥有七万多淮军的李鸿章和拥有楚军的左宗棠与曾国藩并不是穿一条裤子,还有许多龌龊。曾国藩派李鸿章去上海就是为了上海能够出丰厚几十万的军饷,然而李鸿章到达上海,就立马组建自己的淮军,对曾国藩筹划湘军的军费丝毫不理。对曾国藩来说这两人是极大的牵制。

曾国藩面临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曾国藩本身的问题。

曾国藩的年龄太大了,造反要趁年轻啊,攻克金陵时,曾国藩已经五十多岁了,有老婆,有儿子,有兄弟,身后有曾氏家族近数十口人。曾国藩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将整个家族的性命都搭上。最大也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平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曾国藩没有称帝的野心,他的个人追求是做一个中兴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曾国藩在金陵城破后,功成身退,裁撤湘军,没有起兵称帝,避免了战乱。湘军、淮军、北洋军这些军队效忠将领而不效忠国家,汉人地主武装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为清朝的覆灭打下了基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伽利略遭受到了怎么样的酷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之内有安置历史上名人的灵柩中,天文学家伽利略就位于左边的第二位。由此可见,伽利略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这位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科学家,帮助欧洲半只脚跨入近代实验学的大门。他身兼多个头衔,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同时他还是科学革命的坚实领导者,和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在

  • 关羽不会经商,为什么还是财神?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现如今很多供奉着的“神”,很多都是后来人给古人安上的一个“头衔”,将他们视为某一个神,后世一直都在供奉他们,不过一般而言都是会选择这个人生前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如果他文采极其出众,就可能会是“文曲星”,武功特别高强,就可能是&ld

  • 黄巢是个什么样的人?黄巢做过哪些暴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期曾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其实黄巢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从小的条件就很好。而且黄巢年少有才,五岁便可对诗,同时精通骑射。不过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屡试不第。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争议很大,主要是集中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到底有没有对

  •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病榻论相的故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的辅佐后,明显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下面就来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金日磾为托孤大臣?金日磾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后来败给霍去病,便降了西汉入住长安。没想到金日磾来到长安后并没有感到不适,还屡屡立下战功,此后深的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病重之际,还专门任命金日磾为托孤大臣,辅佐刘弗陵。很难想象一位匈奴族的官员能得到如此重用,可能熟悉金日磾的朋友并不多,今天就趁此机会为大家讲讲金日磾,以

  • 真实的瞎子阿炳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瞎子阿炳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感觉这个问题很冒犯,瞎子阿炳就是二胡界的扛把子,他说第一也没人说第二呀,但是这阿炳我们也都是听说啊,那么真实的阿炳到底是一位什么的样的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瞎子阿炳的真实情况,看看是不是被神话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来分析分析!真实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原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曹操的能力和成就,要比刘备、孙权高出很多,不过曹操的口碑却是三人中最差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曹操真说过这句话,那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不过曹操的原话应该并没有加上“天下人”三字,这并不符合当时的

  • 英拉并没有结婚,为何却有个16岁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泰国的前总理英拉也是非常非常传奇的一个人,关于她在政治上的东西我们今天不说,我们来说说关于她的八卦吧,话说这个英拉是没有结婚的,但是她却有一位16岁的孩子,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个孩子又是哪儿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泰国前总理英拉今年已经52岁了,的确一

  • 班超为何被称为班定远?班超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班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班超一生最有名的成就便是他投笔从戎,出使北匈奴和西域,在31年中收复了50多个国家。实际上班超并非出生于将领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显贵和儒学之家,班超也是博览群书,口齿辩给。但他为了家国选择从武,并且立下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敬佩。历史上和班超有关的典故也很多,这次就为大家来介绍

  • 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为何会被自己守卫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铁娘子其实现在还真的挺多的,很多人都这样叫,在印度也是有一位铁娘子,她的名字就叫英迪拉·甘地,但是这个铁娘子非常的悲剧,话说最后别自己的贴身守卫用枪给打死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984年10月31日,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是对印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