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是怎么对待魏延的?

诸葛亮是怎么对待魏延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7 更新时间:2024/1/27 3:34:21

魏延,三国中蜀国的大将,也是由于《三国演义》中“反骨”的描写,被怀疑得非常多的一位。只不过,由于对于真实历史和小说情节的混淆,魏延经常“被”背叛蜀汉,经常因为“反叛”而“被”杀死,不得不说,这还真的是挺冤枉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到底好不好,诸葛亮对待魏延真的是一直都在防备吗?

晋朝文献《襄阳记》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当时,费祎出访东吴,孙权为他摆下了欢迎宴会。酒过三巡,孙权突然发了个“酒疯”,他直言不讳地对费祎说:“贵国的魏延和杨仪都是小人,诸葛丞相一死,必然成为祸害!”孙权的话让费祎目瞪口呆。好在副使董恢化解了尴尬,他说:“陛下说的不错,但如今曹魏势大,不得不任用这两个小人,总不能因为江上风波大,就把船桨丢掉吧!”

由这段记载可见,魏延之不靠谱在蜀国人尽皆知。如果不是他作战勇猛,恐怕早就被拿下了。说到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可谓是一言难尽。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很大。诸葛亮死前甚至留下遗计杀了魏延。

在正史中,诸葛亮对待魏延虽然不算坏,但也绝不算好。为何说诸葛亮对他不算坏呢?这是因为诸葛亮还算是重用魏延的,在北伐中,每次都以魏延为先锋。在官位和爵位方面,也从来不吝惜。魏延立下战功后,诸葛亮更是将他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而曹操年轻时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做个征西将军。而魏延却做到了,由此可见,他对魏延有多么重用。

除此以外,诸葛亮还时常保护魏延。魏延这人情商极低,性格高傲,和所有人都搞不好关系,许多人都是他的仇家。然而魏延每次受到诋毁,诸葛亮都第一时间出来维护他。比如刘琰曾控告魏延,但诸葛亮反而将刘琰骂了一顿。可以说,没有诸葛亮保护,魏延可能早就被政敌害死了。

但又为何说诸葛亮对魏延不算太好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并没有完全信任魏延。魏延一向自视甚高,把自己当成三国的韩信。他常常想效仿韩信自领一军,走小路与诸葛亮的主力会师长安。然而这个计划总是被诸葛亮否决,相反诸葛亮还时时刻刻将魏延绑在身边,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魏延有任何自主的行动。除此以外,诸葛亮临终前还下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抗命,诸军自退。”很显然,诸葛亮对魏延不仅有防备,而且还做出了预案。

既然魏延如此不靠谱,如此不值得信任,为何诸葛亮不拿下魏延,或者直接杀了他,永绝后患呢?从史实来看,诸葛亮留下并重用魏延,可能是为了限制一位猛将,他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河北张郃。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部下的,官渡之战后倒戈于曹操。在曹操阵营,张郃屡建战功。刘备曾赞叹张郃道:“杀个夏侯渊算不了什么,杀了张郃才是大战果呢?”要知道,夏侯渊是曹操在关西方面的统帅,而张郃不过是他的副手。到了曹叡时期,张郃更是被封为车骑将军,成为正国级的领导。

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后,声势浩大的蜀军立即平定了天水等三郡,魏国举国震恐。在此情况下,张郃临危受命,率领中央军前去抵御诸葛亮。而诸葛亮低估了张郃的实力,只派出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马谡进行抵挡。结果狡猾的张郃在街亭大败马谡,让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

从此时起,诸葛亮就明白了张郃厉害。就如史书中记述,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因此诸葛亮将他视为眼中钉。由于诸葛亮是三军统帅,坐镇中央的他不好与张郃直接对垒。因此为对付张郃,必须派出与他旗鼓相当的猛将,而在人才凋零的蜀汉,只有魏延能与张郃匹敌。

在第四次北伐中,张郃又一次成了蜀汉的拦路虎。当时张郃攻打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诸葛亮立即胸有成竹的派出魏延等人抵挡张郃。在战斗中,魏延竟大败张郃,魏军损失甲首三千。从此战中,魏延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除了他没人能抵挡张郃。之后,蜀汉粮尽撤军,司马懿不顾张郃的反对,强令他追击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在木门设下埋伏,直接射杀了张郃。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张郃死后,魏延便成了当时三国最强战将,即使敌方名将郭淮也是他的手下败将。然而张郃死后,魏延的战略价值就下降了,一个军队,离了谁不行?而且文武双全的姜维成长十分迅速,魏延不再不可或缺。因此,诸葛亮死前定下遗计,如果魏延不听自己撤军的命令,就直接将他抛弃。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抗命不从,最终被马岱杀死,其政敌杨仪灭了他的三族。

诸葛亮死后,魏延以为自己失去了最大的制约,终于可以放开手来建功立业。然而他没有料到,诸葛亮其实是他最大的保护伞,没了诸葛亮,魏延只有灭族的结局。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汉献帝真的是傀儡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长期以来,东汉末年被曹操挟持的那个天子,汉献帝,总是有一个“傀儡皇帝”的称号,先是在董卓手里,董卓死后又落到曹操手里,名为天子,实际上一点自由和权力都没有,前面的几十年,可能活得还不如后来退位之后被封山阳公的日子自在和有价值。但是,这样就能说明,汉献帝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皇帝吗

  • 刘邦手下有多少人原本是项羽阵营的?项羽损失了多少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之争,一直以来也都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时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整体说来也是十分精彩的,而主君争斗就一定会需要人才的协助,盘点两方的人才,我们发现,刘邦帐下的很多人,原本都是项羽一方,这些人后期在刘邦手下作用非常。那么,项羽到底损失了多少人才,为什么项羽会损失掉这么多人?“力拔山兮

  • 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刘禅真的是愚笨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在历史上的名声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让后世这样笑话了他上千年。但是,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刘禅并非是真的愚笨不堪,相反,他所做的很多事情,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就比如&ldq

  • 秦二世胡亥是否有政治头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对于秦二世胡亥的评价,一向都是负面的,首先就是他的皇位得来不正,是在赵高篡改遗诏杀了扶苏之后,落到了胡亥的头上,而成为皇帝之后,人们对胡亥的印象也只是残暴、顽劣。但是,胡亥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胡亥为什么会长成那样的呢?身为皇帝的胡亥,是不是一点政治才能都没有呢?胡亥,全名赢胡亥,是秦始皇

  •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为什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在后世非常有名,这一点从每个人都会背的他们的诗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诗作,却发现,李白好像一直都是豪气冲天,游山玩水的,但是杜甫却截然相反,总是忧国忧民未老先衰

  •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也要请出山?这两个人至关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想要成大事的人,刘备一直都在寻求合适的人来帮助自己,毕竟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受人欢迎的,而且在那个时候,曹操也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所以一直也算是人才济济,但刘备身边的人太少了。而后来一直跟随刘备的诸葛亮,最初就是刘备三次前去他居住的草庐,才终于把他请出山。那么,为什么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会如此恭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求东风?只是为了赤壁之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其中的很多一直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比如,奠定三国基本局势的赤壁之战中,小说里面就增添了很多虚构但是又让人记忆深刻的情节,比如诸葛亮的“借东风”。然而,诸葛亮“借”过来的东风,真的只是为了在赤壁之战上

  • 吕布和张飞谁更厉害?吕布为什么会惧怕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被称为是三国第一武将,而且根据三国演义当中的描述,很明显作者罗贯中也是有意把吕布打造成一位天下无敌的将领,从三英战吕布这个故事就能看的出来。不过要说有没有人能和吕布有着旗鼓相当的实力,那这个人可能就只有张飞了。虽然张飞从来没有正面击败过吕布,但是张飞却被吕布造成了很深的心里影响,导致吕布开始惧怕

  •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晋王李治,但是在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是犹豫了,他想要改立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最终

  • 三国第一猛将是吕布还是王双?吕布和王双交过手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到底谁才是三国第一猛将?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会是吕布,毕竟很多影视作品里都喜欢把吕布打造成是三国第一的猛将。不过后来在曹魏崭露头角的王双实力也是非凡,王双身高九尺,虎背熊腰,身上还暗藏三个流星锤,这放在古代简直就像战胜一般,如果让吕布和王双之间来一场对决,最后谁能获胜呢?当然有人觉得吕布会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