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汉献帝真的是傀儡皇帝吗?

揭秘汉献帝真的是傀儡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1/16 15:02:52

长期以来,东汉末年被曹操挟持的那个天子,汉献帝,总是有一个“傀儡皇帝”的称号,先是在董卓手里,董卓死后又落到曹操手里,名为天子,实际上一点自由和权力都没有,前面的几十年,可能活得还不如后来退位之后被封山阳公的日子自在和有价值。但是,这样就能说明,汉献帝就是一个傀儡一样的皇帝吗?他是不是真的就这样软弱不堪?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的末代君主,对于熟悉《三国演义》的众多“三国迷”来说,他肯定是一个不陌生的人物。但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个汉献帝与浩如烟海的汉末三国群雄豪杰相比,历来都不是一个怎样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然拥有皇帝的高贵身份,由于手中没有军队,没有掌管天下的实际权力,因此,他只是个被曹操拥立的一个傀儡、一张可供操纵的政治王牌而已,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进程而言,他自然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

后来,当曹操去世之后,由于北方已经统一,局势比较稳定,曹丕就轻而易举地把汉献帝这件已经没什么用处的摆设赶下了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是为魏文帝。不仅小说里是这么写的,史书上也是这么说的,现代的很多史学家也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疑问。那么,历史的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首先,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懦弱怕事、既无权又无能的人物,而是一个明大事、识大体、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治国才识的皇帝。我们过去评价汉献帝,常常会想到曹操批评汉献帝的一句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汉献帝生于深宫,娇生惯养,空有心志,没有无治国安邦的能耐。事实上恰恰相反,汉献帝从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母亲王美人就因宫廷斗争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连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爱,日子过得应该是很苦的。

后来,董卓攻入洛阳,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并将之胁迫至长安。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掉后,他手下的军阀作乱长安,更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气氛,汉献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小小年纪就要去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受到的磨砺不可胜数,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能与那些纨绔子弟先提并论呢?再者,汉献帝刘协从小天资聪颖,处事得体,董卓拥立他为帝,虽有出于更便于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风度”;当董卓率军来到洛阳郊外,遇到少帝刘辩和刘协时,刘辩当即就被吓得大哭不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年纪更小的刘协却临危不惧,对董卓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在长安时,有一次闹饥荒,汉献帝命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这位大臣监守自盗,饥荒依然严重。

汉献帝通过当庭煮米实验戳穿了大臣的罪行,但却没有下令将这位大臣依罪斩首,而是打了他几十大板,然后,令他再去处理此事,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处理好了赈荒的事。

其二,汉献帝绝非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傀儡。汉末的局势虽然军阀掌权,局势混乱不安,但人们对于皇权的认识跟今天人的看法有着巨大的差别,皇帝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种很神圣的权威性,以至他们虽然拥兵作乱,但绝不敢轻易染指皇权。即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纵整个朝廷局势,他的很多决策和命令,必须要得到汉献帝的同意才具有效力,才可以向外发布。

其三,汉献帝的作为深深的影响,甚至扭转了整个汉末三国历史的走向。为了摆脱长安西部军阀的控制,重新稳定天下局势,汉献帝做出了东归洛阳的决定。事实证明,汉献帝的这一计划很有战略眼光。洛阳是东汉旧都,有着便于号令天下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汉献帝不惜历经千辛万险,耗时一年多时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汉献帝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局势,势力本来相对弱小的曹操,在拥立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一下子就拥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号令,地方军阀哪怕不愿服从起码也得做做样子。

当时,曹操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刘表袁术,东面有吕布,都是势力远胜曹操不好惹的主。汉献帝的到来,使这三方压力倍增,吕布表示拥护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和袁术订立好的同盟关系;袁术称帝,立即遭到了四方诸侯的声讨,很快在众人的攻伐之下灭亡;在官渡之战中,刘表本和袁绍是同盟关系,但因为有汉献帝存在的缘故,不敢发兵袭击曹操后方,而是采取中立态度,任凭曹操和袁绍斗得你死我活,这解除了曹操与袁绍作战的一个很大隐患。

南方势力本来十分弱小,依附于袁术势力的孙策,因为拥护汉朝廷的缘故,得到了汉献帝的大力支持,汉献帝给他加官又进爵,委以他平定南方的重任,这使得他转弱为强,声望、势力大增,这样,他一举荡平了东南的一些割据势力,南方逐渐走向统一,为日后东吴集团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其四,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被利用、胁迫与被胁迫的关系,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皇帝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标,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为汉献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来到许昌,一时间人才济济,这给曹操集团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汉献帝离不了曹操,曹操也离不了汉献帝,如果没有汉献帝,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曹操。

其五,汉献帝最后退位,并非是在逼迫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而是顺应形势、为保护黎民苍生免受战火屠戮,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一直以为,汉献帝手中没有实权,位同傀儡,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取代他,是因为他自己没下决心;而他的儿子曹丕就有这个野心,因而在曹操去世后,曹丕轻而易举就逼迫汉献帝禅位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汉献帝将皇位让给曹丕的时候,不仅不是在曹家势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恰恰是在局势对曹丕十分不利的时候。

曹操去世后,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各派势力,一时失去了主心骨,由原本的团结走向分裂,他的弟弟曹彰占着地利之机,跑到洛阳想要夺取魏王之位;当时屯聚在洛阳附近的一支曹操最为重要的嫡系部队青州兵也突然哗变,未得到允许就私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向东而去。面对这些局势,继承曹操地位的曹丕,远没有足够的威望加以震慑,也就是说,北方的局势很有可能再次走向分崩离析。此时的汉献帝,已然是一个政坛上的老手,如果他来个顺水推舟,打击曹丕一下,绝对可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汉献帝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直接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时的汉献帝十分明白,汉室衰亡已不可逆转,而天下的老百姓实在不能再经受战乱了,与其做无谓的抗争,不如直接做个人情,好让天下迅速走向稳定。由此看来,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虽不能说是一代英才雄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在他一生执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决策,如果说有真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错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假若他能够被生在太平年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好皇帝。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手下有多少人原本是项羽阵营的?项羽损失了多少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之争,一直以来也都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时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整体说来也是十分精彩的,而主君争斗就一定会需要人才的协助,盘点两方的人才,我们发现,刘邦帐下的很多人,原本都是项羽一方,这些人后期在刘邦手下作用非常。那么,项羽到底损失了多少人才,为什么项羽会损失掉这么多人?“力拔山兮

  • 刘禅为什么"乐不思蜀"?刘禅真的是愚笨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在历史上的名声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让后世这样笑话了他上千年。但是,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刘禅并非是真的愚笨不堪,相反,他所做的很多事情,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就比如&ldq

  • 秦二世胡亥是否有政治头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对于秦二世胡亥的评价,一向都是负面的,首先就是他的皇位得来不正,是在赵高篡改遗诏杀了扶苏之后,落到了胡亥的头上,而成为皇帝之后,人们对胡亥的印象也只是残暴、顽劣。但是,胡亥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胡亥为什么会长成那样的呢?身为皇帝的胡亥,是不是一点政治才能都没有呢?胡亥,全名赢胡亥,是秦始皇

  •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朝诗人,为什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个人同样都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大诗人,他们的诗在后世非常有名,这一点从每个人都会背的他们的诗就能看得出来。而在历史上,这两个人也算是好朋友,尤其杜甫,对李白真的是迷弟一个。然而我们读他们的诗作,却发现,李白好像一直都是豪气冲天,游山玩水的,但是杜甫却截然相反,总是忧国忧民未老先衰

  •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也要请出山?这两个人至关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想要成大事的人,刘备一直都在寻求合适的人来帮助自己,毕竟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受人欢迎的,而且在那个时候,曹操也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所以一直也算是人才济济,但刘备身边的人太少了。而后来一直跟随刘备的诸葛亮,最初就是刘备三次前去他居住的草庐,才终于把他请出山。那么,为什么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会如此恭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求东风?只是为了赤壁之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其中的很多一直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比如,奠定三国基本局势的赤壁之战中,小说里面就增添了很多虚构但是又让人记忆深刻的情节,比如诸葛亮的“借东风”。然而,诸葛亮“借”过来的东风,真的只是为了在赤壁之战上

  • 吕布和张飞谁更厉害?吕布为什么会惧怕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被称为是三国第一武将,而且根据三国演义当中的描述,很明显作者罗贯中也是有意把吕布打造成一位天下无敌的将领,从三英战吕布这个故事就能看的出来。不过要说有没有人能和吕布有着旗鼓相当的实力,那这个人可能就只有张飞了。虽然张飞从来没有正面击败过吕布,但是张飞却被吕布造成了很深的心里影响,导致吕布开始惧怕

  •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晋王李治,但是在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是犹豫了,他想要改立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最终

  • 三国第一猛将是吕布还是王双?吕布和王双交过手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到底谁才是三国第一猛将?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还会是吕布,毕竟很多影视作品里都喜欢把吕布打造成是三国第一的猛将。不过后来在曹魏崭露头角的王双实力也是非凡,王双身高九尺,虎背熊腰,身上还暗藏三个流星锤,这放在古代简直就像战胜一般,如果让吕布和王双之间来一场对决,最后谁能获胜呢?当然有人觉得吕布会更胜一筹

  • 马皇后究竟有多贤惠?百姓冒雨送葬朱元璋没有续弦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皇后,能够流传于世的,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吕后武后那样,独揽大权的人,另一类就是像长孙皇后这样,贤德有才之人。今天就来讲一讲,除了长孙皇后之外,历史上另外一位同样以贤惠流芳百世的皇后,朱元璋的马皇后。马皇后的贤德到了什么地步呢,在她死后,百姓不顾还下着雨,也要坚持为她送葬,而朱元璋此后,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