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有一点无法超越长孙皇后?致使她们可以平起平坐

武则天有一点无法超越长孙皇后?致使她们可以平起平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63 更新时间:2024/2/16 5:25:17

长孙皇后李世民皇后,李治的母亲,在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或许在这点上,武则天也没办法和长孙皇后相比。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此后被封为秦王妃,还曾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人似乎都十分佩服长孙皇后的能力,或者说是长孙皇后独有的魅力,她有一套专属的处事准则,让人不得不敬佩。可能武则天是靠强硬的手段上位,而长孙皇后更加擅长柔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柔而韧,唐太宗的政治高参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曲》

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句,该是怎样的女子呢?绝代风华?一笑倾城?我想,应该是一个自信、美丽、生动、娇美的女子,或妩媚,或灵黠,或兰心蕙质,或端秀从容……这个女子,便是载誉千古的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13岁嫁给李世民,是大业九年(613),当时李世民16岁。长孙一生为唐太宗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长孙皇后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后来因为当了宗室长,所以号长孙,最后成为姓氏。皇后的曾祖父长孙裕,曾经封爵平原公。父亲长孙晟,史书没有记载长孙晟袭封,可能长孙晟不是爵位继承人。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在隋朝离间突厥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亲是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她的舅舅在贞观时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

长孙晟官右骁卫将军,李世民父亲李渊在大业九年的时候,官职是卫尉少卿,到十二年的时候也是右骁卫将军。看来,长孙晟的官职应该高于李渊。不过,李渊另有爵位,七岁的时候已经袭爵唐国公。总之,两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的。

长孙皇后绝非一般的女人。她气度宽宏,谦虚待人,还有过人的机智。她以非同一般的智慧,点点滴滴,像雨露一样济助李世民。她的贤淑和美德深受后人赞扬。

百家讲坛《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列有专讲评述长孙皇后,他说道:

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内廷,那也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长孙皇后自始至终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唐太宗,是太宗的贤内助和方面军。在唐代的皇后中,长孙皇后绝不是最有权力的,但却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后来的武则天,早期都笼罩在长孙皇后的光环下,一路跟着长孙皇后东施效颦。长孙皇后贤淑、优雅、智慧、大度,用现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知性女人。

贞观时期,后宫在长孙皇后管理之下,一直是风平浪静。不是这里改变了性质,不是这里缺少了资源,只是因为长孙皇后掌控有力。那是一种柔性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这是长孙氏的力量,也是长孙氏的智慧。

长孙氏勤奋读书,一年四季保持不变。读书使她增强智慧,积累知识,增广见闻。她生活简朴,需求不多。无欲则刚,这是人所共知的。她树立了一个俭朴的榜样,在那个时代特别重要。

长孙氏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的自我定位。长孙皇后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呢?就是以唐太宗为准绳,以皇帝的大业为目标。她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后宫,都是皇帝大业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长孙氏始终是唐太宗的一个方面军。这就是很标准的母仪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孙皇后与其他大臣一样,也是李世民的部下。只要是部下,就有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问题。稳定后宫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不要对朝廷治理天下形成干扰。

后宫问题众多,稳定是绝对的大局。古来乱局,因中央与地方关系搞不好而造成重大问题的有,但是涉及皇权稳定的问题,多来自内宫。皇帝妻妾众多,不仅争风吃醋,更有争夺继承权的问题。长孙皇后十分自信,从容不迫地管理后宫,为保证李世民全力以赴地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显著的辅助作用。

纳谏的唐太宗和理性的皇后,真是一对难得的男女主角,他们的价值观如此接近,难怪会为后世称道。长孙作为皇后,她思考的问题仅限于后宫吗?不,在很多问题上,她都是唐太宗的高参。

(636)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载:“上览之悲恸”,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内心悲伤,放声痛哭。

武则天以政治铁腕统治天下,长孙皇后以征服自己所爱的男人征服天下、征服后世。她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透过她的夫君大放异彩,她的娴雅淑惠与端秀从容将唐太宗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后宫的每一个如花女子。

或许,也有野心勃勃、觊觎皇后宝座的嫔妃,然而,长孙皇后以她的柔而韧的特质融入后宫的殿宇廊阁,令众多嫔妃感佩。

正是这样一个柔而韧的智慧女子,外表柔软,甚至柔弱,内心坚韧,就像藤蔓,润物细无声一般的,一点一滴的收服睥睨众生、霸气凛凛的唐太宗,紧紧的捆住他,让他无可遁形;且将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达给夫君,助其开创盛世、成就一番伟业、一代清明政治。

二、长孙皇后:柔韧的背影,独绝千古

近来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电视剧很流行,忧然的《大唐风月》恰好赶上这股热潮,弥补了电视剧无法展现的中国文字之美,以及古典意蕴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刻画和生动描摹。

大唐王朝,是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山河浩荡,锦绣文章,留给后世一卷挥戈横戟的帝国风云。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智慧超群、贤惠雍容的文德皇后长孙氏,于隋唐之际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中,携手一生,至死不渝;铁血与柔情,江山与痴心,盛世明君与千古贤后,相濡以沫二十三载,携手挥就缱绻情深的帝后传奇。

忧然以数十万言,自由游弋于历史与情感的双线演绎之中,抒写风月,笑傲大唐。

忧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崇拜者与超级粉丝,从小熟读大唐历史,囊括多种正史与野史,顺带的,注意到长孙皇后这个名垂千古的女子,就决定不以电视剧满天飞的杨妃为女主角,着重塑造长孙皇后。两年的手稿准备中,她对小说的定位为言情,虽写历史,却走言情路线,因此,对长孙皇后的定位也就是言情剧女主角。

长孙皇后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是一个被历史神化的女神,端秀从容,慧黠毓敏,宽容大度,和杨妃一样,拥有很多的粉丝。

从十三岁嫁给小李开始写起,直到长孙谢世终止,漫长又短暂的一生,浩浩长卷,长孙的形象,不可能一开始、十三岁就智慧超群、高雅大度,不可能小小年纪就一派皇后的风范,而应该是一个成长、蜕变的过程,一个女孩到女人的过程,一个聪慧女子到贤惠皇后的过程……忧然笔下的长孙皇后,不是被历史神化的长孙氏,而是生活化的深情女子,不是女神,而是成长型的女性形象。

《大唐风月》中,长孙皇后的形象塑造、蜕变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成为秦王妃之前,柔弱不失坚强,美丽不失智慧,纯净玉致。

二、秦王妃,气度从容,智慧绝伦,坚定的支持、宽慰秦王,在夺储斗争中与丈夫相依相偎,生死相随。

三、长孙皇后,宽容大度,恩威并重,打理后宫井井有条,免除小李的后顾之忧;李世民的政治顾问,以其卓绝的见识协助他成就贞观盛世。

13岁嫁给李世民,直到死,始终是夫君的爱妻,甚至带走了一个男人余生的永久思念,作为女人、妻子,长孙皇后是幸福的。但是,李世民首先是一个男人,才是一个帝王、政治家,能够吸引他一辈子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呢?

我觉得必须具备三点:容貌,秉性,智慧。长孙的容貌不必再说,秉性,指的是女人的脾性、气度、气魄。李世民是秦王、帝王,能拥有的女人实在太多太多,如果长孙不具备女人该有的千娇百媚、慧黠灵动、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等诸多心性,甚至一个女人在大风大浪、生死面前所具备的、坚韧决绝的气度、凛然威重的气魄,长孙能吸引李世民长达二三十年的情爱吗?如果李世民仅仅喜欢长孙的娴雅高贵、贤惠温柔,那么,长孙的爱情也太可悲,李世民也不至于在她死后如此悲痛、甚至追忆了整个后半生。

男人喜欢女人,首要的是容貌,若要长久的爱一个女人,女人的秉性、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长孙的容貌让李世民宠爱,长孙的秉性让李世民敬重,长孙的智慧让李世民赞赏。如此说来,长孙已经是一个集聚女人全部优点的女人,可是,她在生活中、在夫君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缺点与不足,谁知道呢?现代人只能猜测了!!!

因此,忧然笔下的长孙皇后,有点缺点,有点不像历史上的皇后形象,有点生活化,不正是有血有肉、知性常情的吗?不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长孙形象吗?古典言情,只不过是借一段历史,书写一缕相思。千年之前、人与人之间的相思,现代人对古代人的揣测与相思。

千古一帝,世无其二

忧然笔下的李世民,姿容绝世,重情重义,智谋超群,高傲沉敛,十六岁锋芒初露,便名扬四海……可以看出,忧然是精心刻画她的偶像的,同样的给他一个成长、蜕变的过程,从男人到将帅,从秦王到太子,从王府到天下,从重情爽朗到狠辣薄情,逐步成为一个政变夺权、杀兄夺储的狠角色,接下来,将是一个英明有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

《大唐风月》中的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只会谈恋爱的多情男子,而是一个怜惜女子的血肉男子,更是一个心机深沉、善耍计谋的秦王、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栩栩如生,形象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丝毫不逊于电视剧、历史小说中的唐太宗形象。

长孙皇后,是爱妻,是红颜知己,更是灵魂的依偎;江山与美人,他更想执手一生的,只不过是那样洁净的一女子。她,影响了他整整一生,如果没有长孙皇后,这个千古一帝,可能就不会是“世无其二”了。

历史,其实是风月无边的

《大唐风月》并不是只有风月之事,李世民长达一生的历史跨度中,涉及隋灭、征战、阴谋、政变、贞观之初等等历史进程,单单是战争,就写到了助解雁门围、扬州夺玉玺、潼关、瓦岗、太原、柏壁关、洛阳之战、突厥之战等等,寓言情于宏大的历史事件当中,既有宏大叙事,又有情感细说,言情与历史的笔力分配,做到了很好的安排,既不会单看战争的枯燥乏味,又不会只有言情的单薄肤浅,两者有机融合,恰到好处,让人留连忘返。

历史史籍的字词缝隙之中,隐藏着诸多风月之事,比如,唐太宗独上高台、眺望长眠爱妻长孙皇后的昭陵,比如,明成祖与徐皇后的伉俪情深,比如,清乾隆帝在爱妻孝贤皇后死后写下《述悲赋》,比如……历史,其实是风月无边的。忧然即把大唐开创前后的这段历史演绎得风月无边,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与细腻瑰丽的情感纠葛于一炉,精致之外显稳重,大气之中透秀婉。

正如简介中所说,从青梅竹马、到贤惠帝后,她短暂的一生,独享风月,享尽平凡夫妻的至情至爱,以及母仪天下的尊荣崇敬,大唐第一后——长孙皇后,影响贞观之治清明政治的重要人物,仅以其柔而韧的背影,浮现于幽幽青史,独绝千古。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

  • 吕不韦和吕公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猜测吕不韦和吕公会不会是一个人,史书对于吕不韦记载的篇幅算是比较多,从他经商到成为秦国的丞相,算是为秦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吕公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记载了,只是说他早年来到沛县避难。其实这两人的经历很难联系到一起,而且硬要说成是一个人,理由也十分牵强。不过他们身为吕氏后人,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 谢晋元是如何牺牲的?未战死沙场,却死于民族败类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马上七月份要上映的电影《八百》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很期待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我国抗战时期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防守四号仓库的故事。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便是谢晋元团长,民族英雄。由于这部电影的推出,使得我们很多人又重新回顾了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的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及谢晋元团长。虽然电影还未上映,但

  •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名将,为何一位被逼死另一位却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不输白起,更被称为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王翦灭燕、赵、楚,一时功高震主。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

  • 齐景公一生有哪些功绩?齐景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史上对于齐景公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齐景公有远大的抱负,但平日又贪图享乐。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但齐景公晚年却在立嗣上选择废长立幼,为此后“田氏代齐

  • 上官婉儿是女宰相,为什么会死于墨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人真的不简单,在历史上也十分的著名了,但是最后上官婉儿的结局想必大家应该是知道的,那就是她最后竟然受墨刑而死,那么一代宰相为什么受墨刑而死呢?这个就让人很疑惑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分析这个问题,还有这个墨刑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历史上上官婉儿被武

  • 孟尝君为何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有哪些主要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君之一,他是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此后继承父爵于薛,所以又被称为薛公。孟尝君依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广招宾客以养士,好扩大自己的势力。当时秦昭襄王就像招揽孟尝君到秦国当丞相,可见孟尝君的确是有一番才能。不过也有人说孟尝君是名不副实,以他的能力来看恐怕能以背负盛名。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孟尝君

  • 平阳公主曾三次出嫁,她最爱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长女,刘彻的姐姐,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平阳公主的感情之路并不顺利,她曾出嫁三次,但每任丈夫都比她先走。平阳公主第一次是嫁给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寿,曹寿去世后改嫁夏侯颇,不过夏侯颇和他父亲的御婢通奸,最后选择自杀。平阳公主第三次出嫁,是嫁给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平阳

  • 项羽返回江东能否改写历史?或许项羽注定以悲剧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最后竟然选择自刎于乌江。项羽本可退守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但他却放不下这份自尊,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项羽本有大好前途,却把自己一步步逼入绝境,有人说他太傻,为什么就不能暂且舍弃这份尊严呢?但项羽并不是刘邦,他曾勇冠三军,称霸一时,而且真要退回江东,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局。或许楚汉之争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