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返回江东能否改写历史?或许项羽注定以悲剧收场

项羽返回江东能否改写历史?或许项羽注定以悲剧收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3/3 8:25:54

西楚霸王项羽,最后竟然选择自刎于乌江。项羽本可退守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但他却放不下这份自尊,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项羽本有大好前途,却把自己一步步逼入绝境,有人说他太傻,为什么就不能暂且舍弃这份尊严呢?但项羽并不是刘邦,他曾勇冠三军,称霸一时,而且真要退回江东,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局。或许楚汉之争还能延续几年,但对于项羽来说恐怕并无差别。

“楚汉相争”这一段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勇冠三军的西楚霸王项羽,坦荡磊落,豪爽率直,武力过人,勇不可当;但是,却残暴嗜杀,有勇无谋,缺乏韬略,刚愎自用,不能容人,虽然称霸一时,最后,垓下一战,败给了泗水亭长出身、一直处于弱势的刘邦,不禁让人扼腕叹息。项羽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一直被后人同情和惋惜。

但在当时,在垓下汉军的重围之中,项羽并非只有死路一条。虽然此时兵少食尽,四面楚歌,又在突围成功后,被一农人误导进入沼泽,而致追兵复至。但天无绝人之路,他尚有一线生机,就是在退到乌江边上时,一个宽厚的长者乌江亭长,心怜项羽,正在舣船等待,并开导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但项羽此时,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赠乌骓宝马于亭长,与身边的二十多人下马步战。

在杀汉军数百人后,项羽抬头看到敌方阵营,已位居司马的故人吕马童,便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说完,自刎而死。这就是清代诗人蒋士铨,在吟项羽时所说的:“慷慨将头赠故人”。

时间大约过了七八百年之后,唐代诗人杜牧赴池州任刺史,在路过乌江亭时,有感于这段历史,对项羽不渡江重图复兴不以为然,遂有一首著名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杜牧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不算什么,项羽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像越王勾践那样,“包羞忍耻”,如果能重返江东,卧薪尝胆,总结失败的教训,那么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正如杜牧所说,假如项羽渡江重返江东,那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但须知,项羽如果真的回到江东,并期望卷土重来,便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由盛而衰、由强变弱、由胜转败的原因,并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改弦易辙,否则,“卷土重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但考察项羽的言行,又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从历史上看,成为他劲敌的韩信,原来就是他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重用,反投了刘邦;被他尊为亚父的范增,给他出了多少好主意,但都没有得到他的采纳,最后,反在刘邦的离间之下,忿而离去。

正所谓“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宋代诗人陈洎也说他:“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个范增多!”自然,如项羽之神勇,所向披靡,三战三胜,斩汉军两将,杀数百人,而自己仅损失了两骑。再后来,逃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劝他赶快过江,项羽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你看,他把失败的原因推诿于天意。

对此,司马迁就尖锐地指出:“……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也正因为这一点,王安石有和杜牧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在《乌江亭》一诗中,针对杜牧的观点,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他深刻地指出,垓下一战,项羽大势已去,失败是难以挽回的,即使渡过乌江,江东子弟虽然还在,但恐怕也不肯跟随他再与刘邦争夺天下了!宋人胡仔在评论杜牧的诗时,也是这个观点,他认为:“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就是霸王虽能过江,但却不肯过江,而是选择悲壮一死。其实,即便过了江,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说他是失败的英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更是在这一点上敬佩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

  • 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秦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实以李斯的才能,他可以获得大好前途,但最后却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很多人不理解李斯为什么要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秦朝。李斯在位期间,参与立法,还统一了文字、车轨,算是为后人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但李斯却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骗,导致晚节不保

  • 诸葛亮和吴用谁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的军师诸葛亮,《水浒传》的军师吴用,这两个人物都是很多人比较喜欢的人物角色,因为他们都很聪明,给人一种“运筹帷幄”的把控力。但是毕竟是在两部不同的作品里面的人物,想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会比较难。不过,诸葛亮和吴用两个人,还是可以通过他们在小说中的“

  • 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梁武帝竟被自己的梦给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是梁朝的开国皇帝。在位初期,梁武帝纠正了之前宋、齐留下的种种弊端,还把各州的控制权收回朝廷,并且重用亲信。当时他还宽待宗室,恢复了各个门阀子弟的地位,使得南朝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不过梁武帝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沉迷佛教,导致侯景之乱爆发,最后死于建康台城,享年86岁。梁武帝真正的

  • 曹操四大谋士排名,郭嘉只能排在末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爱才,为了招揽天下才子更是推行唯才是举,所以曹操身边的能人也是最多的。其实像刘备和孙权身边的谋士,根本就没必要做什么排名,因为本身就没几位。但跟随曹操的著名谋士起码不下十位,这绝对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郭嘉、荀彧、荀攸等人,把他们放在任何一国都是具有王佐之才的本领。下面就为大家分

  • 韩愈为何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生平简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韩愈是唐朝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实唐朝有很多厉害的文人,但韩愈的影响力恐怕是他人难以比拟的。韩愈一生经历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著写的作品影响了无数后人,还同苏轼、欧阳修、柳宗元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拥有这样的头衔,足以说明韩愈在写作方面是

  • 苻朗怎么死的?苻朗做人讲究最后却被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苻朗是前秦将领,前秦宣昭帝苻坚的侄子。苻朗从小喜欢经籍,手不释卷,一生著有苻子数十篇。苻朗为人十分讲究,他曾在宴请上不用唾壶吐痰,而是让自己的奴婢以口接唾,虽然看上去十分重口味,但的确是史书所记载。当然苻朗奇特的地方不止这一处,当时究竟到了一个极端便会无意间处处得罪人。这也导致苻朗最后被冤杀,想要了

  • 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三个时期。司马错原本是一名纵横家,还和张仪有过一番争论,他认为想要消灭楚国就必须先拿下蜀国。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率军将蜀国灭亡,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又率军南下进攻楚国,最后大胜楚国。或许司马错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白起、王翦响亮,但他的确

  • 袁绍生平简介,袁绍家族如何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功劳簿,历史是为胜利者书写的功勋章。历史是不客观的,因为成者为王侯败者为贼寇即是标准;历史是不公平的,因为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才是真相。有多少雄才大略、经天纬地的英雄一战身败名裂、沦为贼寇;又有多少酒囊饭袋、才疏德浅之辈一战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忠君思想的熏陶,两

  • 赢华和赢驷是什么关系?赢华简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对于赢华的记载相对较少,实际上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在当时也属于秦国一员猛将。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嬴华和嬴疾都是秦国宗室将领,嬴稷有勇有谋,而嬴华似乎少了一些谋略,做事比较鲁莽。不过在秦楚大战中,嬴华为了回救咸阳力战而死,也是帮助秦国解决了亡国危机。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赢华,下面就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