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法正一生有哪些功绩?法正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5 更新时间:2024/1/23 16:09:33

或许是因为诸葛亮在三国的历史中实在太耀眼,导致刘备身边其他的谋士都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当然蜀汉的能臣肯定不止诸葛亮一位,法正也是深的刘备信任和尊敬的谋士。法正原先是刘璋部下,后来被刘备劝降,此后成为刘备身边的核心人物之一。刘备进攻汉中,法正献上妙计才助蜀军除掉曹操大将夏侯渊。恐怕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清楚法正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据三国志记载,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也没辜负刘备信任,为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正第一计: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促使刘备入川

法正因为不受刘璋重用,而深感怀才不遇,其好友益州别驾张松虽然位高权重(相当于副刺史,官位仅次于刘璋!),但是觉得刘璋暗弱,跟着没前途,所以也一直想良禽择木。后来张松推举法正作为使者出使刘备,刘备与法正相谈甚欢。法正回来以后,二人一拍即合,密谋奉刘备为主。于是法正献策让张松以让刘备入川对抗张鲁为理由邀请刘备入蜀。

法正第二计:献上里应外合之计,说服刘备入川谋取益州

张松推荐法正再次作为使者,邀请刘备入川对抗张鲁。法正再次见到刘备以后,为刘备献上里应外合之计: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三国志

法正与张松的暗中投靠,正印证了隆中对那句“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于是刘备得计以后欣然率军入川。

法正第三计:预料到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稳定军心

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以后,刘璋手下的益州从事郑度抓住刘备孤军深入,兵力,补给不足的弱点,建议刘璋采用坚壁清野的计策对抗刘备。刘备得知以后,十分害怕,因为假设刘璋真的采纳这个计策,刘备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但是法正却说,主公不用担心,刘璋不会采纳的。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刘璋不仅没有采纳郑度的计策,反而将他罢免、

法正第四计:写信劝降刘璋,动摇刘璋抵抗之心

刘备包围雒城时,法正还曾写信劝降刘璋,虽然刘璋并未回应,但是这封信极大动摇了刘璋抵抗刘备的决心。

法正第五计:说服刘备重用许靖,以显示其重贤之心

许靖原本是刘璋手下的蜀郡太守,原本准备投降刘备,但是事情泄露被刘璋逮捕,刘璋投降以后,刘备因为鄙视许靖的而不愿意用他,虽然许靖名动天下,但是看人眼光很准的刘备一眼就看出来许靖是欺世盗名之徒。然而法正却指出,虽然许靖有名无实,但是许靖已经名动天下。假如主公不重用许靖,那么天下人会以为主公轻视贤人。于是刘备决定重用许靖,让它成为刘备集团官位最高的人。

法正第六计:说服刘备纳吴懿之妹,以取得益州豪强支持

益州大族吴懿想把自己的妹妹吴氏许配给刘备,但是刘备却不太愿意,因为吴氏乃是刘璋已经病逝的兄长刘瑁之妻,刘备和刘瑁都是汉室宗亲,这样的确不太合适,这时候法正以晋文公娶亲侄之妻为例,劝说刘备接纳吴氏,刘备这才醒悟,迎娶了吴氏。

法正第七计:与诸葛亮等联合制定蜀科,整顿法纪

法正与诸葛亮、刘巴李严伊籍一起联合制定了《蜀科》,整顿了益州的法纪,由于《蜀科》过于严厉,引起益州豪强的抵触,法正曾经向诸葛亮建议“缓刑弛禁”以安抚豪强,稳定益州局势,诸葛亮则写了《答法正书》回应法正,其中指出“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于是法正被诸葛亮说服,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法正第八计:指出汉中的战略意义,说服刘备发动汉中之战

公元217年,法正为刘备提出著名的汉中策: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三国志

法正指出了汉中的战略意义,成功说服刘备不计代价与曹操争夺汉中,,其意义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法正第九计:计斩夏侯渊

汉中之战的转折点是定军山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而黄忠之所以能够斩杀夏侯渊,得益于法正的计策:法正首先让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之后刘备依计又进攻张郃,引诱夏侯渊救援张郃,而黄忠则突袭夏侯渊。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和吕公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猜测吕不韦和吕公会不会是一个人,史书对于吕不韦记载的篇幅算是比较多,从他经商到成为秦国的丞相,算是为秦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吕公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记载了,只是说他早年来到沛县避难。其实这两人的经历很难联系到一起,而且硬要说成是一个人,理由也十分牵强。不过他们身为吕氏后人,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 谢晋元是如何牺牲的?未战死沙场,却死于民族败类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马上七月份要上映的电影《八百》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很期待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我国抗战时期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防守四号仓库的故事。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便是谢晋元团长,民族英雄。由于这部电影的推出,使得我们很多人又重新回顾了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的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及谢晋元团长。虽然电影还未上映,但

  •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名将,为何一位被逼死另一位却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不输白起,更被称为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王翦灭燕、赵、楚,一时功高震主。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

  • 齐景公一生有哪些功绩?齐景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史上对于齐景公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齐景公有远大的抱负,但平日又贪图享乐。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但齐景公晚年却在立嗣上选择废长立幼,为此后“田氏代齐

  • 上官婉儿是女宰相,为什么会死于墨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人真的不简单,在历史上也十分的著名了,但是最后上官婉儿的结局想必大家应该是知道的,那就是她最后竟然受墨刑而死,那么一代宰相为什么受墨刑而死呢?这个就让人很疑惑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分析这个问题,还有这个墨刑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历史上上官婉儿被武

  • 孟尝君为何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有哪些主要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君之一,他是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此后继承父爵于薛,所以又被称为薛公。孟尝君依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广招宾客以养士,好扩大自己的势力。当时秦昭襄王就像招揽孟尝君到秦国当丞相,可见孟尝君的确是有一番才能。不过也有人说孟尝君是名不副实,以他的能力来看恐怕能以背负盛名。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孟尝君

  • 平阳公主曾三次出嫁,她最爱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平阳公主是汉景帝刘启长女,刘彻的姐姐,在汉武帝时期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平阳公主的感情之路并不顺利,她曾出嫁三次,但每任丈夫都比她先走。平阳公主第一次是嫁给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寿,曹寿去世后改嫁夏侯颇,不过夏侯颇和他父亲的御婢通奸,最后选择自杀。平阳公主第三次出嫁,是嫁给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平阳

  • 项羽返回江东能否改写历史?或许项羽注定以悲剧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楚霸王项羽,最后竟然选择自刎于乌江。项羽本可退守江东,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但他却放不下这份自尊,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项羽本有大好前途,却把自己一步步逼入绝境,有人说他太傻,为什么就不能暂且舍弃这份尊严呢?但项羽并不是刘邦,他曾勇冠三军,称霸一时,而且真要退回江东,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局。或许楚汉之争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

  • 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是秦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实以李斯的才能,他可以获得大好前途,但最后却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很多人不理解李斯为什么要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秦朝。李斯在位期间,参与立法,还统一了文字、车轨,算是为后人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但李斯却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骗,导致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