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梁武帝萧衍发明“魔”字,自己却因“心魔”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15 22:46:30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魔”这个字是由梁武帝萧衍所发明。梁武帝是南北朝南梁开国皇帝,在位47年时间。梁武帝在位期间不仅治国有方,而且他本身还很有文学造诣,所创诗赋有上千首,而且还有不少名作。不过梁武帝晚年却因沉迷佛教,开始怠慢朝政,导致朝内动荡,爆发侯景之乱。实际上当时梁武帝的精神状态已经出现异常,他心中的“心魔”让他痛苦欲绝,这个“心魔”究竟是什么呢?

(一)梁武帝萧衍的“魔”字

他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大卷,并亲自撰写了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不乏名作。

年轻时梁武帝勤于政事,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在他的努力下,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谓是国库充裕,百姓安居乐业。而且据说他很节俭,一床被子盖两年,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钱穆是这样评价梁武帝的:“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少之又少了。

当然,如果事情一直这样持续下去,那这位梁武帝一定名垂青史,会成为今人效仿的楷模,但晚年的梁武帝沉迷于佛教,不理朝政。

然而他佛法造诣很深,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魔鬼的“魔”字,是他创造的,而他自己最终却被“心魔”折磨致死,不知道这一切冥冥中是否是注定好的。那么这些所谓的“心魔”都来自哪里呢?

(二)梁武帝萧衍的“心魔”

他的心魔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猜忌。

萧衍能文能武,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至参军、给事黄门侍郎。在帮助萧鸾登基后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率兵来袭,萧衍自告奋勇,带领作战,最后大获全胜。成为太子中庶子,慢慢地大权在握。而萧鸾做了五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又是暴君一个,不得民心。

后来萧衍顺从民意,拿下萧宝卷,又让群臣“逼着”坐上了皇位。古代君王都有对功臣、重臣猜忌的弊病,基于这点,萧衍的疑心病就更重了。在他登基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算是范云沈约,他们帮萧衍谋划,最终辅佐他登上了皇位。萧衍登基后,二人并没有得到重用,范云建国就病死了,而沈约在萧衍的不断指责下,最终愤懑而死,其他的朝臣自然也逃不过这“待遇”,为此,大家怨声载道,可也于事无补。

二是绝望。

这要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

当萧宏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以追究惩罚,反而加官进爵,这个萧宏不但不感恩,反而变本加厉,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还想夺取萧衍的皇位。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但萧衍并没有怪罪萧宏,萧宏最终病死,但这件事对萧衍的打击是很大的。

另一个是他的儿子萧综。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后来跟了萧衍,不足月就生了萧综,然而萧衍并没有歧视这个儿子而是不断地重用他,封他为将军。后来萧综的母亲失宠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儿子,从此他们父子之间就更加疏远了。

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但萧综投奔了北魏。还改名为萧赞,并为东昏侯服丧服三年。萧衍知道后非常生气。

这两次打击对萧衍是很大的,也让他渐渐对红尘和人事绝望了。

(三)梁武帝萧衍被自己的“心魔”折磨而死

在天监三年(五〇四年)下诏表示自己皈依佛教,同时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归正。”在意识形态领域把佛教置于比儒、道更高的地位,视为国教。

其后又下诏,“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戒,有事佛精苦者,辄加以菩萨之号。”(《魏书·萧衍传》)一时朝廷上下、王侯家族,奉佛成风。

宗教信仰是没什么错的,但萧衍却是十足的迷信,他还几次入寺做了和尚,并全身心研究佛学理论,无心再理朝政,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政绩大大下滑。

在他的带动下,梁代王公贵族纷纷仿效,捐资建寺,一时寺院剧增,仅建康(南京)一处就有五百余座,全国则有二千八百余座,较大的寺院往往周宇环绕,延袤数里,有若天宫。

唐代诗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对京城建康佛教盛况的形象描写。兴修寺院不仅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且整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出现了严重偏颇,使得国家弊病丛生。

不管是对人事的绝望还是对自己早年某些行径的愧疚,他都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痴迷念佛上,连起码的是非判断能力都没有了,最终在他86岁那年,以帝王之尊被活活饿死在台城里。

由此可见,摧毁一个人的并不是外在的压力或环境的险恶,而是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崩溃。年轻时的萧衍几乎是完美的,无论才华还是品德,但最终却被自己的“心魔”折磨而死,可悲可叹。不得不使人感慨:我们最强的对手往往就是自己啊!

【作者简介】常志梅,甘肃临夏人,喜欢音乐、文学。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谁比较厉害?谁的功劳较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既然都是著名的帝王而且还是少数名族的,所以就不妨拿出来比较一比较了,这个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底是谁更加厉害一些,还有就是谁的功劳又最大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 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最后被迫禅位,大唐开国皇帝为何如此憋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可能是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之一了,身为大唐的建立者李渊仅仅在位八年便被迫禅位李世民,为何李渊最后会落得如此憋屈的地步呢?恐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渊没能做好立嗣工作。实际上唐朝的建立,李世民也是立下赫赫战功,而且更有人说李世民功绩不在李渊之下。但李渊还是执意把李建成立为太子,导致兄弟最后

  • 历史上有郭利仕这个人么?揭秘郭利仕的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郭利仕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实际上高力士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为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从这个称号就能看出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至死不渝。高力士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以及太平公主之乱,此后受到玄宗重用,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这次就准备为

  • 冯太后一生有哪些成就?冯太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冯太后被称为是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改革家,也正是在冯太后的带领下,北魏才能全面推行改革,增强国力。冯太后是北燕皇族后人,北燕灭亡后成为拓跋焘的婢女,后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最后荣升皇后。但文成帝早逝,年幼的献文帝继位后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此后便由冯太后临朝辅政,并且献计除掉权臣乙浑,这才别北魏带来了改制

  • 关羽虽为一代名将,性格却有致命弱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关羽绝对能排进三国所有人物中的前三名。实际上古人对于关羽的崇拜还要更加狂热一些,毕竟在演义中关二爷的待遇基本上和男主角一样。不过关羽虽然是一代名将,但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关羽性格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你要是身在三国,想要跟关羽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关羽也因为自己刚直的性格得

  • 李白和杜甫晚年有什么矛盾?两人竟产生隔阂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十分伟大的诗人,很多人好奇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两人都如此有才能,那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李白和杜甫算有一定交集,但友谊并没有那么深厚。李白和杜甫作诗的风格相差很大,而且两人所处的时期也有一定区别。后来杜甫定居长安城,李白则开始了自己游历的生活,两人便逐渐疏远。不过据说李白和杜

  • 商鞅变法对普通百姓是好是坏?百姓是如何评价商鞅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是由商鞅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原本商鞅想在魏国实施,但魏惠王并没有采纳,此后商鞅便来到了秦国继续推行自己的变法。也正是在秦国商鞅遇见了自己的知音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商鞅顺利将自己的改革措施推向整个秦国。此后秦国国力逐渐强盛,不过从宏观来看商鞅变法的确是秦国崛起的基础,不过对于秦国百姓来说

  • 孔融做了什么惹恼曹操,竟惹来灭门之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孔融是东汉末年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就很欣赏孔融的文辞,还曾向天下人征募他的作品,如果曹操不杀孔融,说不定孔融还能看到曹丕称帝。孔融性格刚直,言辞激烈,所以可能会在无意间冒犯他人,但孔融这次却把曹操给惹恼了。导致曹操带着猜疑和不满将孔融处死,还株连全家。孔融也是个聪明人,他为什么明知自己可能

  • 明成祖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啊,那就是富贵的象征,家大业大的,皇帝们都是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所以孩子也多,十几个的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明成祖朱棣好像就不太一样,话说好像只有三个孩子啊,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个朱棣的三个孩子又分别是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明成祖

  • 毛遂为什么要自刎?毛遂死因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毛遂这个人物感到陌生,因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所谓门客的意思是战国后期各国公族子弟养的一批谋士,不过这些谋士中也不乏混吃混喝的人物,但毛遂明显不是这样的人。毛遂在平原君门下三年都未崭露头角,此后却一鸣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