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给大臣封爵,为什么把刘伯温放在最后?

朱元璋给大臣封爵,为什么把刘伯温放在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62 更新时间:2024/1/16 8:56:46

刘伯温,在民间素有“大明王朝第一谋臣”的称谓,更是有很多人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诸葛亮能够为刘备三分天下,将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发展壮大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但是刘伯温却可以帮助平民的朱元璋一统天下,可见刘伯温的地位。然而,功成之后,朱元璋给功臣加官进爵,为什么会把刘伯温放在最后一个?刘伯温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

公元1368年1月23日(阴历戊申年元月四日),朱元璋于应天即皇帝位,改元洪武,宣告大明国建立。登基后第三日,即洪武元年元月六日,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宴群臣,重新审定、任命诸官。刘基和章溢在上一年十月九日已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朱元璋对他们的官职并未更改,而是重申前命。

其中,朱元璋授刘基御史中丞的《御史中承诰》中,大大地表彰了一番刘基的功劳。文中出现了“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驭乎一方”这样的话语。

另外,宋濂写给章溢、收录在《宋文宪公全集》卷四中的《御史中承章公神道碑》里也有记:上爱公(章溢)甚,尝与公及刘君(刘基)曰:‘二先生年向耄,恐感霜露致疾,善自卫摄,不宜早趋朝也。’”可见朱元璋对两个御史中丞刘基和章溢是非常敬重的。

然而,两年之后,洪武三年十一月,当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等从塞外班师还朝、奉上平沙漠表,朱元璋大封功臣勋爵。这一次较之洪武元年那次,要正式得多了。封公的有六个人,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食禄四千石;魏国公徐达,食禄五千石;郑国公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常茂,食禄三千石;曹国公李文忠,食禄三千石;宋国公冯胜,食禄三千石;卫国公邓愈,食禄三千石。

六人之中,仅李善长一人为文臣。封侯者二十八人,以汤和为首,全是武将。公、侯都有食禄,并令子孙世袭。封伯者二人,即汪广洋、刘基,都是文官。但两人的食禄多寡有别,汪广洋食禄为三百六十石,刘基只有二百四十石,差了一百二十石。刘基的食禄二百四十石和李善长的食禄四千石相比,差得更远,且子孙不世袭。而朱元璋给刘基的《诰书》与洪武元年的《御史中承诰》比,语气也差了许多。

文中只泛泛提了一句:“朕提师江左,兵至栝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后世多为刘基感到不平——正德九年(1513年)明武宗追赠刘基为太师,诰文里有“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之句,朱元璋怎么在这次大封勋爵中只给刘基封了最末一等呢?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大家为刘基抱不平的同时,也在同情刘基的感受——猜刘基肯定会是无比委屈、无比愤懑。但是,大家的猜想是错的。刘基既不委屈、也不愤懑,而是心满意足,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千恩万谢。其实,洪武元年,刘基拿到《御史中丞诰》任御史中丞不足半年就被朱元璋削职为民,打发还乡了。大致原因有几个:

一、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

二、当时,“京城自夏至秋不雨,有司祷求不应”,刘基借祈雨的机会,向朱元璋提出了几个问题:1、朱元璋曾经要求“出征阵亡及病故军妻俱令于寡妇营居住,不许出营,令人巡绰及把门在外。男子无故入营问罪。”刘基却说“出征阵亡病故军妻数万,尽令寡妇营居住,阴气郁结”要求“寡妇听其嫁人,不愿者送还乡里依亲。”2、朱元璋恨张士诚,下令将投降过来的原张士诚部下头目全部充军,刘基却提出异议,说“张士诚投降头目不合充军”。3、工役人死,暴露尸体不收,要求朱元璋“工役人释放宁家”。

朱元璋全部依从,但仍是“旬日仍不雨”。朱元璋一怒之下,就下令:“刘基还乡为民,御史按察司官俱令自驾船只发汴梁安置,被问官吏赦罪还职。”刘基触怒了朱元璋,无官无爵无职、失魂落魄地黯然返乡,一路上可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返乡途中,刘基百感伤悲之下,一口气写下了《旅兴》五十首,自怨自艾、伤生忧世。回到老家,刘基愁怀难遣,又写了一首《老病叹》,叹自己百无一用,读之摧人泪下。

幸好,该次的落魄时间并不长,仅仅两个月之后,朱元璋就前嫌尽释,下诏宣刘基回京,并让他官复原职了。官得原职之后,从洪武元年十一月末到洪武三年六月的这段时间里,刘基很是过了一段舒心日子。但是,从洪武三年六月十五日起,刘基又重新陷入了一个困境中,并从根本上动摇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原来,前往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北逐蒙元的左副将军李文忠传回捷奏:元顺帝安欢贴睦尔已病故于应昌,元嗣主爱猷识里达腊弃应昌而走。当日,《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记:“百官奏事奉天门,闻元主殂,遂相率拜贺。”朱元璋本人也喜气洋洋地说:“元主守位三十余年,荒淫自恣,遂至于此。”但是,在朝臣加额称庆的热烈氛围中,朱元璋双眉突然一拧,怒视治书侍御史刘炳,厌恶地说:“尔本元臣,今日之捷,尔不当贺也。”

朱元璋的话虽然不是直接对着刘基说的,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刘基。因为,刘基当时是朝廷中任职最高的曾食元禄者。朱元璋回头命礼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尝任元者不许称贺。过了两日,又召开群臣座谈会,语重心长地大谈“忠君”之道。言下之意,像刘基之类从元朝阵营投过来的,都是“不忠”之徒。刘基既被定性为“不忠”之人,则御史中丞一职便不好再当了。

果然,洪武三年七八月间,刘基再次被免去御史中丞。如果说,刘基对第二次免职还有什么委屈的话,仅仅两个月之后,他的委屈就一扫而空了。因为,另一个情况他和差不多的“不忠”之人,遭到了严厉的打压。这个人是江西临川人危素。

危素,字太朴,治经术,有文名,曾在元朝短暂出仕,入明后曾得朱元璋厚待,授以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兼弘文馆学士。朱元璋还命他撰《皇陵碑》文,可说是相当器重。

但在由元顺帝之死所掀起的这场“忠君”风波中,危素被列入“不忠”问题人士,遭监察御史王著等弹劾。朱元璋遂以“亡国之臣,不宜用”之由,把危素发往和州(今安徽和县)守为元朝殉节的余阙之庙,以此来羞辱他。

危素在元末文坛被尊为领袖人物,曾参与了《宋史》的修撰,且为官有政声,宋濂、高启、徐一夔等大儒都对他推崇备至,没想到竟落到了如此下场。刘基只是仅仅被免去在朝官职,这情形可不要好得多?!而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年冬天,他还获赐诚意伯爵位!所以,刘基在洪武四年初的返乡,算得上是荣归故里。

二月初四日刘基回到青田老家,顾不上舟车劳顿,他庆幸万分,并由衷感恩地写了一份《谢恩表》送呈朱元璋,其中称“伏以出草莱而遇真主,受荣宠而归故乡,此人人之所愿欲而不可得者也。”称赞“钦惟皇帝陛下以圣神文武之姿,提一旅之众,龙兴淮甸,扫除群雄。不数年间,遂定中原,奄有四海。神谟庙断,悉出圣衷。舜禹以来,未之有也”“圣德广大,不遗葑菲。远法唐虞功疑惟重之典,锡臣以封爵,赐臣以禄食,俾臣回还故乡,受荣宠以终其天年”。

《谢恩表》的最末,称“臣基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包拯与传说中有什么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这个名字在我国也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就算对真实历史上的他没有半点了解,但是有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却一定是听过不少,再加上很多影视作品的演绎,包拯就成为了一个断案、判案的高手,人黑心不黑,人称包青天。但是我们还是要能够分得清传说与历史,传闻中的包拯和现实历史上的包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那么,这些区别都

  • 凌烟阁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凌烟阁,是唐朝时期,李世民为了纪念跟随自己的二十四位功臣们,特意安排的一个楼阁,里面挂着这些功臣们的画像。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功臣慢慢扩大队伍,但是最为有名的还是李世民时期的二十四位功臣。但是,人一多,自然就需要排名,那么,李世民对这二十四位功臣又是如何进行的排名呢?他为什么要这样排名?李世民是中国

  • 历史上活得最长的太监是谁?他和魏忠贤不是一类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太监”,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手握重权,祸乱朝政的宦官,想象中他们或许都长着一张阴险狡诈的脸,总会做出一些祸乱朝纲的事情。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如此,毕竟这些人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因此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就出现过一个正直、本分的太监,这个

  • 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铁鞭王呼延赞很多人应该是在演义和评书中得知这个人的吧,也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一位古代武将了,这个呼延赞其实有点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人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以北宋初期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常常有铁鞭王呼延赞的形象。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是正

  • 项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之间的较量,我们会发现,刘邦手下的很多人才,在最初的时候,其实都是项羽手下的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选择了离开项羽,而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加入了刘邦的阵营。这么看来,刘邦和项羽对待人才的态度可能是不一样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离开项羽,那么,他们又是为什么会做出

  • 历史上隋炀帝为什么要西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炀帝,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与有两个字:昏君。之所以这样认为,无外乎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曾经为了下扬州,命令工人们开凿出一条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至今仍然还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被冠上了“昏君”名号的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吗?隋炀

  • 历史上武则天称帝的国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过武则天的生平事迹,包括她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五品才人,一直到后来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还有她留给后世的那块无字碑。武则天取代李唐王室,将国号改为“周”,即武周王朝,为什么她会选择“周”这个国号?这

  • 张飞和李逵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很相似?历史上张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中最相似的两个人,可能就是张飞和李逵了。毕竟还有传闻称《水浒传》是由罗贯中和施耐庵一起写的,所以出现几位相似的人物也可以理解。不过要是比较两人的比武艺的话,那应该还是张飞会更加厉害一些,其实在《三国演义》当中,张飞虽然是开场的主角之一,但是约到后面戏份越少,最后还死

  •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人物范文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清朝末期的范文程其实这个人的争议很大的,话说他虽然出生于名门,但是这个人做的事情却是一些汉奸做的事情,那么有的人要说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又是怎么去评价范文程这个人的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范文程这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名门之后,汉奸之首!范文程,明末不著名

  • 为什么刘禅会这样恨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三国时期,关羽在当时的地位也算是很有分量的,毕竟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而刘备日后建立蜀汉,关羽也为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可以说是蜀汉的大功臣。然而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对于自己父亲这位好兄弟,刘禅的态度可就让人难免不多想了,他似乎对于关羽有着一种很深的恨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刘禅会这样恨关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