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和诸葛亮相比,谁更厉害一些?

张良和诸葛亮相比,谁更厉害一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3/12/15 3:53:07

谋士总是一个动乱的时代里很受欢迎的角色,比如秦汉时期的张良,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两个人物虽然并不是同一时代,但是由于都拥有出色的智计,因此都会多次被提及,并且会放在一起做一些比较。那么,综合两个人的生平来看,究竟谁会更厉害一些呢?

历史上张良和诸葛亮都是旷世奇才,张良辅佐刘邦成就统一大业,诸葛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各为其主忠心效力。如果两人同出一朝代,真难分高低,但是本人一直偏爱张良,搜到了一段对二人比较好的分析,转载一下。

先来看看少年时的张良。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厘侯、韩威侯韩襄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桓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散尽家财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他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

这段记载至少说明了三点:

(一)张良年少时在面对国破家亡之时没有苟且偷生,而是主动地去面对。我们可以说,张良面对困难的态度是积极的。

(二)他散尽家财收买刺客,弟死不葬。说明他胆略过人,处理事情十分果断。

(三)他计划的刺杀行动若不是运气欠佳几乎成功。由此可见,张良在这时已经显示出了运筹之功。

而少年时的诸葛亮又如何呢?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硃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根据这段记载,笔者认为:

(一)诸葛亮年少时也遭遇了一些变故,而他面对困难的态度是消极的。本性属于随遇而安的那种类型。

(二)他平时喜欢自我炫耀,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笔者感觉诸葛亮的书生气颇重,有夸夸其谈的嫌疑,与马服子赵括倒有几分近似。

根据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未来的军事谋略家,少年时的诸葛亮相比于张良在性格上已处于劣势。他缺乏子房的果敢,略显优柔寡断。

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再后来:

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善于奇思妙想。喜欢运用小聪明搞一些小的发明创造。但一位统领三军,抑或是运筹之人如果经常沉迷于这些琐碎的小玩意是不是稍微有点玩物丧志的感觉?

我们从《隆中对》中也可以感觉到诸葛亮随遇而安的性格。看看诸葛亮是怎么说的,他讲到,“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有得到荆州、益州之后,先发展内政,等以后有机会在说。感觉就像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最终的成就也不过是三足鼎立而已。至于能不能成霸业还要靠撞大运。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一开始他为刘备谋划的就是要三分天下。这是由诸葛亮消极面对人生的性格所决定的。

而在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刘邦也想西行回国。此时的形势已经比刘备三足鼎立要强多了。然而,张良建议刘邦说:“汉国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国的绝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应当趁此机会径直夺取楚地。如今放走项羽不攻,这就叫‘养虎自遣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经过垓下之战,全歼楚军,结束了楚汉战争,取得了争天下的最终。

张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一开始他为刘邦谋划的就是要君临天下,而不是偏安一方。这是由张良积极面对人生的性格所决定的。

有见及此,张良的性格相对积极,勇挑重担,处事果敢。对于形势判断准确,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诸葛亮的性格相对消极,遇事喜欢选择逃避,处事过于谨慎,比较瞻前顾后。

张良与诸葛亮都是我国历史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前者辅佐刘邦成就了两汉四百多年的霸业,后者帮助刘备成为鼎之一足,两人的智商都是超乎常人,所以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就看性格了。二人的性格如此。孰胜孰败其实早已见分晓

很多人对诸葛亮都仅限于在《三国演义》里,虽然形象深入民心,但小说故事中难免会将其过分神化,且孔明此生太悲情,至刘备临终托付后的过往,不忍不愿再看再知第二遍因此从“得以善终”的角度去比较的话,亦是张良更胜一筹。

观张良羽扇纶巾,气定神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惊艳于张良的潇洒,在潇洒中得胜,又在得胜后潇洒隐世,张良助汉,总散发弥漫着一份局外人的淡定,旁观却不冷对,彷如天降大任,天下大定即是功成身退时。这样不恋名利淡泊随性的子房,怎能不喜欢?一切成败得失,他早已风淡云清,付诸后世的谈笑之间。

所以我喜欢张良,喜欢这个用尽所有溢美之词都不为过的张良。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雉为什么要劝阻张良修道?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刘邦想要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代替吕雉的儿子刘盈成为太子的时候,吕雉找到张良请他帮忙,张良将当时颇有名望的商山四皓请过来,以此打消了刘邦的念头。其实这时候,张良已经隐居辟谷修行了很久了。但是在刘邦死后,吕雉还亲自劝阻过张良,辟谷伤身,希望他不要再这样做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关于张良为什么会答应吕雉帮

  • 诸葛亮为什么在出师表里单独推荐向宠?向宠为什么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诸葛连在里面推荐了很多能人给刘禅用,一种武将只提到了一位就是向宠。不过向宠的名气实在太小了,可能大家都没听说过这个人,那这个向宠到底有什么能耐让诸葛亮这么重视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蜀国已经人才匮乏,能带兵打仗的人也不多了,所以也只能在剩下的人当中选出一个

  • 张良为什么要帮助吕雉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皇后吕雉一直痛恨戚夫人,自然也不喜欢她的儿子刘如意,以至于在刘邦死后,她就找机会对戚夫人下手。而在刘邦还在世的时候,曾经有意要废掉当时的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吕雉想办法找谋圣张良帮忙。那么,身为刘邦的谋臣,张良为什么最终会帮助吕雉呢?汉朝的张良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他不仅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而

  • 张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对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创了丝绸之路的西汉更是如此。西汉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在辅佐他称帝的人群中,有一个明哲保身,能够在刘邦斩杀功臣的时候独得善终,这个人就是谋圣张良。人也终有一死,那么在张良死后,他的两个尚存于世的儿子又是什么结局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趁势而起。

  • 孙权后期执政犯了哪些失误?孙权做的这几件事备受质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活的比曹操和刘备都要长,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有关,不急躁做事有条不紊。但是孙权在执政的后期却犯下了几个失误,让他的能力备受质疑,其实孙权的性格让曹操也是很欣赏,但是孙权自身能力有限到了后期好像对人的防备心越来越重,两个争储的孩子都被废掉了,可见孙权当时已经看不惯因为立储给东吴带来的巨大动荡,只是可

  • 明朝大将徐达怎样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达可能很多网友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了,但是其实对于这个人有的人还是非常的清楚的,因为他好像和烧鹅有关,而且导致他死的情况就是因为烧鹅,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徐达,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字天德,濠州 (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于农家。徐达谋略过人,治军严明,智勇兼备

  • 诸葛亮的计谋大多都靠谎言?为什么对手还会屡次中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应该算是我们最熟知的军师谋士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几乎就是半神的设定,没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但是仔细看看诸葛亮的计谋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谎言来偏对手,那这个含金量会不会就低了一些呢?其实诸葛亮能够在强大的魏军面前不落下风已经相当厉害了,而且兵法讲究一个兵不厌诈,上别人的当总不能怪别人吧。生活中,

  • 张良为什么要阻止刘邦进行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分封这件事,对于一个国家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们从秦国的历史就能看出来。秦国最初就是周朝的诸侯国,后来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直到结束了纷争,统一全国,也正如此,秦国实行了郡县制而不是分封。然而,在与项羽的交战中,刘邦却想要实行分封制度,幸而被张良及时阻止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张良为什么要阻止刘邦呢?

  • 张良的老师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学习一些东西,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因此如果有条件,很多人都愿意多学习一些知识来丰富自己。无师自通的人当然也有,而且相比较起来这种人会更厉害,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有这样一位神秘的老师,他的学生是千古谋圣张良,可他自己只出现在人们的猜测之中,他是谁?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张良,汉初三杰之一

  • 身为谋士,张良究竟为刘邦出过什么样的谋划?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谋士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帮助自己的主君出谋划策,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亦或其他方面,最好都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计谋。那么,谋圣张良在刘邦麾下效力,受到后世无数的敬仰与赞扬,他到底为刘邦出过什么谋划,可以得到刘邦和后世如此高的评价呢?秦末,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刘邦当皇帝后,最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