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蜀吴的三次托孤,分别是什么结果?

魏蜀吴的三次托孤,分别是什么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42 更新时间:2024/2/28 2:06:49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死,这是谁都没办法避免的。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掌权人也总会有离开人世的一天,他们的天下大业还没有完成,所以会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能力的人,把后继者交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那么,三国的三次托孤都选择了什么人?三个国家又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呢?

历史中有很多著名的托孤故事,如果所托之士为正直忠良的能士,则可保国运昌隆;但是如果所托非人,则会招来亡国灭种的危害。三国时期,孙吴、蜀汉、曹魏集团分别有三次著名的托孤行为,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孙吴:孙策托孤于张昭

如果说孙权能顺利成为东吴的开国皇帝,那么其父孙坚、其兄孙策功不可没,尤其是孙策,一举统一江东,是东吴政权的奠基人。然而孙策在领兵作战、开疆拓土上是一把好手,但在统治国家、守疆护土方面却有着严重的不足。虞翻曾多次告诫孙策,作为一方之主应当庄重,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孙策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从来没有听从。最终孙策在26岁时,于丹徒山打猎,被刺客刺杀身亡。

孙策遇刺以后,伤势严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便将弟弟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且嘱咐过张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可以说孙策这次托孤行为非常明智,首先他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当继承人,而是选择了弟弟孙权。他非常了解孙权,知道孙权在举贤任能、保守疆土方面,比自己要强的多,所以孙权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继承人。出于人性角度的考虑,谁不想把自己的一切留给自己的儿子啊,但是孙策之子年幼,从大局出发,孙策最终毅然选择了孙权当继承人,可见孙策眼光的高明;其次,孙策选的托孤大臣张昭,也是孙吴集团中有能力且正直的大臣,孙策坦坦荡荡得向他说出了可以“取而代之”的话。但是张昭却感激涕零、尽心竭力辅佐孙氏。

可以说孙策的这次托孤,是最正确的一次托孤,它为未来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蜀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

刘备白帝城托孤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托孤了,当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一连串的打击、再加上年事已高,终令这位辛劳了半辈子的枭雄一病不起。于是刘备在白帝城,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刘备当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泣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已经有无数人分析过这次托孤行为中的暗藏玄机了,更有甚至道,虽然刘备说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却拿诸葛亮比于曹丕,所以这番话非常耐人寻味。但是诸葛亮赤胆忠心,又是何等聪慧,所以他也是尽心竭力得辅佐蜀汉集团。

但是诸葛亮与后主刘禅之间却没有那么亲密,真实历史中的刘禅并不傻,只是诸葛亮权力太大、太过闪耀,导致刘禅难有作为。已经有许多人分析过刘禅心里是如何不满意诸葛亮的,这个确实是客观事实,一旦相权过大,必定制约君权。虽然诸葛亮主观上没有这种想法,而且这次托孤行为也保障了蜀汉政权的平稳过渡,但是由于托孤行为日后带来制约君权的影响,所以这次与孙策的托孤相比,显然没有那么成功。

曹魏:曹叡托孤于司马懿

曹家与司马家可谓是相爱相杀,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经对曹操有过提携之恩,曹操内心是非常感念司马防的。后来司马懿在曹魏集团中逐渐受到重用,他不仅在曹操身边展露过头角,而且在曹丕和曹叡的时代更成为了皇帝的得力助手,他是曹魏集团独一无二的谋略家。所以曹叡在病重托孤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司马懿。

曹叡对司马懿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曹叡可没有对司马懿说一些“取而代之”的话,相反,曹叡还另托孤于自己的宗室曹爽。之后曹爽与司马懿互相倾轧,最终司马懿战胜了曹爽,曹魏的权力被司马氏逐渐架空,司马氏的晋国取代了曹魏。

可以说这次的托孤,无疑是非常失败的一次托孤,曹叡所托非人,直接导致了曹魏集团的灭亡。

魏、蜀、吴三个集团的三次托孤,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的后果,而且这后果可谓是天壤之别。因此托孤有风险,选人需谨慎!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出山之前在做什么?真的在种地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很多地方都想要争一个历史名人,就好比诸葛亮,有人争他的出生地,有人争他的隐居地,多多少少都想要沾一沾名人的风采。诸葛亮在出山辅佐刘备之前,很多人都以为他真的过的是躬耕的农民生活,虽然这是他自己说的,可是谁知道他这么说有没有水分?那么,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到底在做些什么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赤

  • 诸葛亮的老家是哪?诸葛亮父亲是做什么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诸葛亮的具体身世谜团是比较多的,因为古代真正有学识的人和自己的家室还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普通老百姓想靠读书出头只有靠自觉,最后能够自学成才的人是极少的,基本上还是要靠世家的氛围还有财力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所以诸葛亮的出现就带着很多迷惑,诸葛亮的老家到底是哪?他的父亲又是做什么呢呢?诸葛

  • 关羽和黄忠到底谁更强?关羽和黄忠真的不和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蜀国五虎将里,关羽和黄忠一直有被传两人不和,关羽属于合伙创业人,而黄忠只是半路加入。不过关羽到底对黄忠有什么意见呢?其实黄忠对关羽的怨念可能没那么大,但是关羽出了名的小肚鸡肠,而且讲话非常直根本就不怕得罪人。如果黄忠和关羽一样大,估计两人的武艺不分上下,但当时的黄忠已经年过60想要比试估计也是有心无

  • 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夏侯霸的一生竟然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是曹魏大将夏侯渊的儿子,但是最后夏侯霸却选择投靠蜀国,这中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本曹家主持大局的时候,夏侯家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但是曹睿死后曹家似乎就没有能控制司马懿的人,所以司马懿发动了兵变,曹爽被杀夏侯霸的堂侄也是难逃一死,夏侯霸见状不妙感觉司马懿迟早会除掉自己,所以被逼无奈选择投靠蜀

  • 孙权为什么不敢用太史慈?太史慈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太史慈一直都是以为被严重低估的武将,而且关注度好像也不是很高。不过要说三国里以射箭射出名的人来说,除了黄盖就是太史慈了。太史慈还和孙策交过手,要知道孙策的实力已经相当强悍了,但是孙权上位后却不敢用太史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孙权用人非常讲究,对于自己不信任的人一概不用,太史慈太强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了。

  • 为什么王翦认为一定需要60万军队才能消灭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攻灭楚国可以说是很精彩的。楚国实力非常强大,更有项家领兵坐镇,那项羽可是能有机会争夺与统一天下的人物,其他人也都是英勇善战的名将人物。为了消灭这样一个对手,秦国也是耗费了很大的精力,而在老将王翦看来,没有60万人马拿不下楚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秦朝灭楚的战争,最大的亮

  • 赵括难道是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在这个词诞生之前,那一段久远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

  • 西周时期的召公为何能被尊为典范法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法官在人们心中,一向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案件的人物,是非常公正的形象。那么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人物大家也能说出几个,比如最出名的公正人物包拯。如果时间再往前数,到西周时期,也有一个这样被尊为典范的法官,那就是召公姬奭。今天就来看一看,姬奭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典范人物吧。周武王姬发率领军队讨

  • 关羽为什么脸是红的衣服都是绿的?关羽形象是从哪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三国里的人物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特定的影视形象,唯独关羽不管在哪出现都是红脸加一身绿衣服,为什么关羽的形象都被固定了呢?要说关羽红脸是因为在戏剧里关羽的脸是红的,所以就把这个特征保存了下来,绿衣服的来历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影响的来历,估计关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精神象征,一起来

  • 关羽真正的武器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有赤兔马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厉害的人物登场一定需要有一些能够配得上他的身份的陪衬,武将就有兵器和战马,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宝马。然而毕竟是后人写的小说,真正的关羽究竟有没有这些武器和坐骑?如果没有,那么他真实的武器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秉烛达旦真君子,夜观春秋第一人”,提到关羽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