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樊哙靠什么封侯?他有多大的功劳?

樊哙靠什么封侯?他有多大的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40 更新时间:2024/1/4 11:17:54

樊哙虽然最开始只是一个屠夫,卖狗肉,但是后来跟随混混刘邦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一点一点发展起来,最终竟然看着自己的朋友成了皇帝,自己也被封侯,这样的人生转变,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只是,樊哙还是刘邦原配吕雉的妹夫,对于他被封侯,可能有人会认为是走了后门。那么,樊哙到底是不是靠关系上位?他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功劳呢?

刘邦第二批封侯19人中,有三个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三个人都和吕后沾亲带故,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会不会是因为和吕后的关系才被封侯,这三个侯分别是吕后的大哥周吕侯吕泽、吕后的二哥建成侯吕释之和吕后的妹夫樊哙。接下来将为读者一一介绍。

早年间的樊哙是一个卖狗肉的,但是和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如同我们之前说的很多人,比如萧何、曹参等等都和刘邦是老乡,樊哙和刘邦也有这么一层关系。另外樊哙和刘邦还是亲戚,吕后的妹妹吕媭(xù)嫁给了樊哙。当年刘邦放了刑徒的时候,在芒砀山隐匿,其中就有樊哙,不过在一两年之后,樊哙回到了沛县,而当秦末大起义开始的时候,萧何和曹参建议沛县县令去把刘邦找回来共同起义,派去的人也是樊哙,可见他们深知刘邦对于樊哙是非常信任的。

从这样的资历来看,樊哙从刘邦隐匿芒砀山开始就一直跟随着刘邦,一直到刘邦死去,灭秦、灭项、刘邦称帝后的平叛都有樊哙的功劳,不过这些和其他很多跟随刘邦的老革命一样。除了这些功劳之外,还有三件事情,也是樊哙的功劳:

1、 建议刘邦不要动秦王宫的东西

当刘邦带兵进入咸阳的宫殿之后,看见秦王宫非常华丽,财宝无数,美女成群,就想要开始享受一下,但是第一个出来阻止刘邦的人就是樊哙。《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两句话“沛公欲有天下邪,将为富家翁邪?”意思就是你沛公是想要整个天下,还是只想当一个土豪。你要是想要天下,就从秦始皇的床上下来,你要是想当土豪,那你接着睡吧。按说樊哙只是一个卖狗肉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却能提出这样的真知灼见,实在不简单。虽然最后刘邦没有听取樊哙的建议,是张良烧了把火,刘邦才从秦王宫退出来,这也给了刘邦后路,不然项羽来到的时候,刘邦怎么会说,我来到秦王宫以后,宫殿不敢住,财宝不敢占为己有,就是等着项王您来呢?要是没有樊哙和张良,刘邦住进去了,那还给项羽怎么撒谎,这就成了既定事实了。因此这个建议给了刘邦充分的后路。

刘邦退出秦王宫殿还带来了一个看不见的影响,那就是刘邦得到了民心。中国有句古话叫“得民心者的天下”,民心非常的重要。秦国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发奋努力,变法图强,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总共耗时一百多年才建立的大秦帝国,在秦末大起义开始后,仅仅三年时间,这么一个强大的秦帝国就轰然倒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性的反秦起义,这个时候因为暴政,秦帝国已经失去了民心。

2、 鸿门宴中间救了刘邦一命

在鸿门宴期间,项庄舞剑,刘邦危在旦夕,是樊哙只身闯入营帐,阻止了项庄舞剑给刘邦带来的杀身之祸,解了刘邦之围。在鸿门宴中间樊哙也是喝了项羽赐的酒,用盾牌切肉吃,也是相当的霸气。在最后大帐外建议刘邦快些逃走的时候,刘邦还扭扭捏捏的说这样会不会不太礼貌,樊哙告诉刘邦:“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建议刘邦赶快逃走,最终刘邦在鸿门宴躲过一劫。因此在鸿门宴期间,樊哙确实是救了刘邦一命,这绝对是大功一件。

3、 闯入刘邦的汉宫

高祖11年,也是刘邦去世的前一年,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行将就木、病入膏肓,刘邦下了一道诏书,不准任何大臣进宫。这个时候黥布叛乱,情况十分危急,但是刘邦已经下过令不见任何大臣,像周勃灌婴等人都是想见而见不到,他们也不敢进。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樊哙出现了,《史记》记载了四个字“排闼直入”,樊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推开门就进去了,对着刘邦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到:“当年你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是何等的威武雄壮,现在你竟然躺在一个宦官的身上睡觉。外面发生了叛乱,你也不管不问,这时候的你显得多么的软弱。你不和我们这些打天下的在一起,却和宦官在一起,难道你忘了秦始皇的身边出了一个赵高吗?”

刘邦听后,《史记》记载“高帝笑而起”,意思就是听完之后大笑一阵起来了,立马组织平叛事宜,是御驾亲征,拖着重病身躯带兵平叛,在这次平叛中,又挨了一箭,回来之后不久就死了。虽然有人说樊哙要为刘邦的死负责,但是这个时候刘邦已经重病在身,时日无多,再中一箭只是提前宣告刘邦死刑,而平定叛乱才是重中之重,是化解了大汉王朝的危机。而真正促使刘邦亲自带兵平叛的是吕后,樊哙重燃了刘邦的热血,激起了刘邦的斗志,给病重中的刘邦打了一针强心剂。

那么吕后发挥了什么作用呢?非要让刘邦带兵去平叛。刘邦本来不想带兵出征,人老了还有病,就想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去平叛,刚开始吕后也没多想,后来有人给吕后分析,首先这次出征的都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将,太子刘盈还小,镇不住老将,第二点就是平叛赢了还好,刘邦正想换太子,让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万一太子打败了怎么办?皇位就成了刘如意的了,戚夫人也就成了皇太后了,吕后自己的荣华富贵和权势也都没有了。因此吕后才竭力的把自己病重的老头子推上了前线。

以上就是樊哙另外三件比较大的功劳。樊哙是在汉惠帝刘盈六年而死,九年以后,陈平周勃灭掉吕氏一族。由于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很容易被认为是吕后一党,陈平周勃在清除吕氏一族的时候,樊哙的老婆吕媭被杀,儿子被杀,很难想象如果樊哙没死,他的下场又会如何?

而吕后的大哥吕泽和二哥吕释之也确实是有战功的,不过相对来说功劳比较小,也都是和刘邦一起起兵打仗的,他们的封侯有功劳的因素,也有亲戚的因素。当然了,中国一直都是人情社会,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封他的两个大舅哥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什么关系?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太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好不太清楚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到底是什么关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所以论辈分太平公主还是李隆基的长辈,李隆基应该叫太平公主姑姑。但是李隆基最后却把自己的姑姑给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也是因为太平公主还想谋反,当时唐朝好不容易结束安史之乱,李隆基当然不会让太平公主这样做了。

  • 姜维手握兵权,为什么还要惧怕宦官黄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后期,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权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掌握在姜维的手里的。而在朝堂之上,宦官黄皓可以说是胡作非为,把蜀国的政治搅得一团糟。姜维曾经想要直接回来跟黄皓对着干,最终还是被劝住了,毕竟在这方面,他斗不过黄皓。但是,姜维毕竟掌握着蜀国大部分的兵权,为什么还要忌惮一个小小的宦官呢?刘备病逝,诸葛亮

  • 樊哙在鸿门宴上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樊哙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屠夫,每日贩卖狗肉,在刘邦还是一个小混混的时候就与他交好。后来爆发起义,他们也加入了进去,樊哙从始至终都一直跟随着刘邦,从小兵小卒一直到统领万军的大将军。刘邦也慢慢地壮大势力,与西楚霸王对抗。在鸿门宴中,杀机四伏的情况下,樊哙又是怎么做的,最终让刘邦成功脱险?他死后,他的家人又遭

  • 福临称帝后被多尔衮架空数年,掌权后是如何大有作为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清世祖福临,清朝入关之后的首位皇帝,在他登基为帝的时候,年仅六岁,一直都是由他的叔叔多尔衮摄政,直到福临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亲政,随后在他掌权期间,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全国基本完成了统一,清朝的统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君主,在被多尔衮架空数年的情况下,掌权后是如何大有作为的呢?史上还

  • 历史上名声不太好的汉桓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对于汉桓帝的评价,总是负面的,这一个在书中连脸都没露过的皇帝,只存在于人们的谈论中,可是言辞间却总是“朝政败坏”这样的话语,以至于让很多人都认为,汉桓帝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昏庸君主。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三国演义》有太多虚构的部分,这一部分会

  • 曹操手下的"樊哙"是谁?曹操是怎么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樊哙,可能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他是西汉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也是从最开始就跟随刘邦的,他原本只是一个屠夫,但是到了战场上却是勇猛的将领。而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个人,也被曹操称为是他自己的樊哙。那么,这个人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或优点,能够让曹操对他有这样的称呼呢?他又是怎样评价这位&ldquo

  • 三国后期,姜维邓艾钟会三人谁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后期,当老一辈的三国人物都一一离世后,主角自然也就成了一个个的年轻一辈。以魏蜀两国来看,比较有名的当属三个人,姜维、邓艾和钟会。三个人虽然都是魏国人,但姜维投降了蜀国,并且对蜀汉复兴汉室有非常大的贡献,他们便已经是敌对阵营的敌人了。那么,如果从每个人单项的实力来看,姜维,邓艾,钟会三个人,那一个

  • 都是投降蜀汉的将领,为什么诸葛亮只怀疑魏延而不怀疑姜维王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蜀汉后期,有三位都是投降而来的大将,他们分别是魏延、王平和姜维。尽管都是投降而来,但是诸葛亮对待他们三人的态度却是决然不同的。姜维是他的亲传弟子,这自然不用说,王平是马谡守街亭的助手,就是诸葛亮派去监督规劝马谡的,这态度也是不言而喻,唯独对于魏延,诸葛亮一直都不曾重用他和信任他,这到底是怎么回

  •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斩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古代的皇帝似乎都有些多疑,很多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很担心自己的臣子功高盖主,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要么选择将他们杀了,要么就是收回大权,即便是李世民,也对魏征有所怀疑。而真正做到不怀疑、不斩杀自己功臣的,似乎就只有被人们骂了两千多年的秦始皇了。许多人对于秦始皇的印象就是“暴君&rdq

  • 谁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不是庞统和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人们熟知的谋士里,诸葛亮可以说是排在第一位的,这都得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尊刘贬曹,连带着把诸葛亮也捧得很高。然而在历史上,刘备真正最为信任的谋士,却并不是诸葛亮,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凤雏庞统,其实也不然。那么,刘备最相信的谋士,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庞统,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