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对萧何有什么评价?为何并不高?

司马迁对萧何有什么评价?为何并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24 更新时间:2024/1/17 16:36:51

萧何在刘邦眼里,可是自己争夺天下建立新王朝最大的功臣,虽然说其他人也不是打酱油的角色,但是如何和萧何比较起来,自然还是要逊色不少。但是这样一个对于刘邦来说极其重要的人物,在《史记》,司马迁的笔下却有着并不是很高的评价。那么,司马迁对于萧何到底是什么样的评价呢?为什么这评价不高呢?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之典范。《史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记载了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有意思的是,在《史记》里,司马迁还开创了“太史公曰”的范例,即司马迁在每一篇文章之后,都附带有一小段简短的点评,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那么,司马迁对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与韩信的评价,与对同为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谁更高呢?

1、点评萧何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译文: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了。

2、点评张良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译文: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很多次,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是如此。

3、点评韩信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文: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4、点评陈平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译文:陈丞相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向本来已经很远大了。他彷徨于楚魏之间,最终归附高帝。他常常想出妙计,解救纷繁的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到吕后执政时期,诸事多有变故,但陈平能自免于祸,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的名望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才智和谋略,谁能做到这一步呢?

5、至简点评

司马迁评价萧何,说萧何原本只是一个碌碌无奇的“刀笔吏”,他虽然能够谨守职责、顺应潮流,但缺乏开创性,其功劳多是仰仗刘邦皇帝的余晖;特别是“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这一句,更加耐人寻味——至简以为他是在说萧何的功劳不如韩信、英布

司马迁对张良的评价,则强调神力与天意,认为张良之功劳,有如神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还提到张良的相貌如小女子,这恐怕是司马迁在隐晦批评张良缺乏男子汉气概。

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本来是极高的,说韩信年轻时就“志与众异”,甚至把韩信与周公、召公、太公相比。但接着司马光话锋一转,说韩信在天下已经安定的情况下,反而图谋叛乱,指出了韩信不识时务、缺乏政治头脑。

而在司马迁对陈平的评价中,我们看不到一句负面的,他不仅说陈平能自免于祸,能得善终,还指出陈平志向远大,有才智和谋略,能安定汉室。所以,从司马迁对萧何、张良、韩信以及陈平评价的字里行间,至简认为他对陈平的评价最高。这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他的养老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太上皇”一般指的是退位的皇帝或者现任皇帝仍旧在世的父亲,基本上都是指活着的人,而只有两个死后被追封太上皇的,一个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另一个是唐玄宗追封老子的父亲李敬为太上皇。而还有唯一一个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那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 为什么韩信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是金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但事实上,这句话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安慰,就好像千里马常有,但是世上却没有几个伯乐一样。秦末汉初的韩信也是如此,从他的战绩来看,他的确是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在项羽手下,却并没有得到赏识,即便后来到了刘邦那里,也不是一下子就

  • 为什么姜维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虽然有输有赢,有得有失,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自己也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诸葛亮继续进行北伐,他的北伐前后共有十一次,也有说法认为是九次,但是不管是多少次,在二十多年内进行这么多次战争,却还是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

  • 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他做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他的事业继续北伐的人,这么说起来,姜维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其实,诸葛亮临死之前,并没有选定姜维来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也就是说,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并不是姜维。姜维虽然是魏国投降蜀国的降将,但是跟随诸葛亮也有十多年,如果要说他会背叛蜀国,又怎么可能等十几年才出手?那么,到底是

  • 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诸葛亮只能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许多有名的文臣武将。武将在前线征战沙场,军师在后方运筹帷幄,可以说缺一不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往往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靠的更多的是出众的谋略。今天我们便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谋略最强的四位军师,其中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只能排

  • 甄宓是历史真人还是被后人杜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前段时间热播的《军师联盟》让甄宓火了,感觉甄宓的一生还是挺悲剧的,丈夫被杀自己只能给曹丕给抢走,结果又不受宠最后还赐死,简直有点令人心疼。不过好在甄宓的儿子曹睿最后接了曹丕的班。不过关于甄宓在历史的真实身份有了猜疑,甄宓到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还是后人用一个原型人物杜撰出来的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三国最窝囊武将:两次被戴绿帽,还不敢吭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武将谋士多如过江之鲫,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许多英雄豪杰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靠着他的才华横溢或者征战沙场而出名,而是因为他的窝囊而被后世所熟悉。他被他的两任上司给带了绿帽子,都不敢吭声,反正继续厚着脸皮在上司手下做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最窝囊的武

  • 盘点三国时期三个大无赖,有招人恨的也有我们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出了不少能人异士,在这个武将和谋士集体大爆发的年代,想要建功立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时代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无不是当时的佼佼者。当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几个人,都有一条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无赖”。他们之中有的招人厌恶,有的却又受到读者的喜爱。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

  • 刘备有多厉害?他的武力值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皇叔刘备,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形象?或许受到影视剧中直观形象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刘备应该是一个比诸葛亮这样的书生形象要强一点,但是也强不到太多的样子。但事实上,刘备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不能打,甚至连张飞关羽这样能打的都不一定能打得过他,那么就来看看,刘备真实的战斗力究竟怎样吧?《

  • 司马懿算不算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北伐最大阻挠者并非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会把司马懿当做是诸葛亮的克星,对于诸葛亮来说北伐时连吃败仗就是司马懿所赐。而且在上方谷最后还让老天帮了一把,这次死里逃生后诸葛亮似乎再也那他没有办法了。不过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阻挠着可能还真不是司马懿,毕竟曹魏当时也想了很多计谋来针对诸葛亮,其中辛毗就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受《三国演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