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恬与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谁更厉害?

蒙恬与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1/25 14:03:20

蒙恬王翦,我们都知道,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武将。蒙恬北击匈奴,王翦征战楚国,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那么,作为武将,武功的高低尚且在其次,更重要的应该是他们在战场上的指挥作战。那么,这两个人,从他们的生平经历来看,究竟谁会更厉害一些呢?王翦和蒙恬,谁更胜一筹?

蒙恬,中华战神,是威震匈奴千里的秦国大将蒙恬。王翦,秦国大将军,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那么秦国将军蒙恬与王翦谁更厉害呢?下面我先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蒙恬与王翦。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

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贾谊也曾形容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正是对河套战役功业的称赞。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经此一役后,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但是蒙恬载于史册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将帅之材,他的许多才能都是当时其他的将领所难以比拟的。蒙恬的这种才华,事实上在整个秦国是首屈一指,没有人能赶得上他,甚至秦国的丞相李斯也自叹:“蒙恬将军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我。”

从纯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役,我们相信那一定是与汉朝反击匈奴不同的一种战法。因为秦朝并没有汉朝那样多的战马,骑兵的数量远远少于汉朝。这就注定了秦国的攻击还是以步骑和战车相结合的战法为主的。《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一种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秦在战役中有一个最核心的武器,就是弩。弩当时是中原人所特有的武器,匈奴人是没有弩的。

因为弩事实上是代表着当时军事气数的高峰,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电影《英雄》已清楚的再现了这一过程。其效果就如今天的坦克,单一兵种的匈奴又怎能不大溃。汉朝反击匈奴打了20年,通过倾国之力的漠北会战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而秦国只经此一战,就将匈奴重创。当然两者也不可同等而论,秦时的匈奴控制区域只有汉朝时三分之一大,实力也比伊稚邪时代弱小得多。另一个取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就是蒙恬的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从蒙恬个人角度来说,他出生在将门,从小就受到了忠君爱国思想的浓厚熏陶。

再加上他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为国效忠和带兵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他在思想上就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紧的绑在了一起。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战,这样的精神和力量是可想而知的。此外,他在驻守边防的时候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并专门针对匈奴研究出了对付他们的战术方法。这些都为他一战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

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

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

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

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从蒙恬与王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英勇无敌。如果从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贡献方面说,王翦要更强些。但从抵御外敌,威震匈奴方面,蒙恬就会被王翦强了。蒙恬与王翦到底谁更厉害,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都说将不过李,那么这个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李存孝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是有多么的厉害吧,都已经把他写入到顺口溜里面去了,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个李存孝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不要错过了,欢迎一起评鉴学习学习!在历史上有这样四句话:王不过顶,力不过霸,拳不过金,将不过李。将不过李就是李存

  • 同为秦国名将,为什么白起和王翦的结局大不相同?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想必很多人曾经听说过“战国四大名将”的名号,他们都是战国时期相当有名的将领。这四个人中,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将领,他们虽然时代并不相同,却都是秦国一统天下路上的非常强大的助力,没有他们,秦国的统一可以说可能还会延期。但是,这样两位大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甚至在四大名将里面,

  • 为什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成为皇帝之前,李世民其实并不是李渊认定好的太子,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夺取皇位,开创了历史铭记的唐朝。然而,李世民敢这样做,也是因为他有底气,在此之前,他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官职?李世民究竟积攒了多少力量,才能一举夺得皇位建立唐朝?李世民,算不算得上

  • 王翦为什么能够与白起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秦国历史的人应该听说过王翦的名字,他是战国末期到秦朝时期的人,秦国的一名大将,是秦始皇非常器重的将领。战国时期也有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其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就是被称为“人屠”的白起。而在四大名将中,也有秦将王翦。也就是说,王翦是可以和白起相提并论的。那么,王翦到底

  • 姜子牙封的齐地八神是谁?齐地八神为什么不在封神榜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关于姜子牙的传说非常多,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了。姜子牙掌握着封神榜,当时一共封了几百位神仙,自己还差点当了玉帝。不过这都算是神话故事了,而历史中姜子牙封的齐地八神是有记载的,但是其中只有蚩尤记载了名字,其余七神到底是谁呢?这次就为大家专门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赶快来看看吧。中国民间一直流传

  • 诸葛亮一生有几个老婆和儿子?诸葛亮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看完三国后肯定对诸葛亮有很深的印象,但是诸葛亮的老婆和他的儿子女儿就感觉存在感比较低了。而且在演义当中,女性的戏份本来就不多,所以这次就着重帮大家介绍下诸葛亮的老婆还有他的孩子到底是谁,最后的下场到底是怎么样了。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为了完成刘备托付给他的遗愿一颗也没有怠慢。诸葛亮

  • 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为何还是无法挽救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计将魏国将领姜维收到蜀国旗下,并把他作为自己的亲传弟子,亲自教导,虽然最终没有将他列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也算是对他寄予厚望。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实行北伐大业,只不过尽管胜多败少,最终却还是没能挽救蜀汉灭亡的命运。那么,为什么得到诸葛亮亲传的姜维,却无法救蜀国于危难之中,最终还是让

  •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败类,害得中国倒退一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谈论历史,总是会说起那些传奇的人物,他们有的足智多谋,有的雄才伟略,总之都是人中龙凤,青史留名供后人传颂。但是也有那么一批人,祸乱朝纲,卖国求荣,他们做不到青史留名,却遗臭万年,让后人每提到此人便恨得咬牙切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个败类,误国误民,害得中国倒退一百年!一直以来,人们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两人一共交手过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决,永远都是人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那他们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比较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看他们两人的战绩,毕竟当时曹魏是要比蜀汉强很多的,司马懿能赢也是情理之中,如果把两人调换一下阵营估计结局也是如此。而且司马懿真正能体现他能力的地方并不是战场

  • 能忍善谋的司马懿,后代却结局悲惨,看看最惨的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中的军师,大家可能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诸葛亮,但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善于隐忍,有勇有谋的司马懿。司马懿当时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夺取了曹爽的军政大权,此后一国军政尽握于他手中,最终取曹魏而代之,三国归晋。或许是天道有轮回吧,司马懿窃取了曹魏的江山,他的后代也遭遇到如此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