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无才无德的刘类凭什么稳坐魏国太守之位?

无才无德的刘类凭什么稳坐魏国太守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1/16 15:02:36

我们知道,在古代做官一般是看才能的,除了一些特定的时期,身份背景比才华重要之外,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办法成为官员的。然而,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才无德,却能够在魏国做太守,并且一直很稳。要知道,魏国可是曹操的地盘,曹操一向是特别注重人的才能的。那么这个刘类究竟因为什么,能够在曹操眼皮底下做官这么多年?

曹操曾经说过,乱世用人首先考虑的是才能,只有治平之世才首先考虑德行,为此他还专门下达了训令。但魏国就有这么一个官员,他既无才,也无德,却始终能够坐稳官位,因而被民众在门上题字,说他是一个“三不肯”的官,诅咒他该死快滚。他是谁?无才无德又凭着什么坐稳官位的呢?

此人叫刘类,高阳人,做过几任太守。《魏略》把他列在苛吏当中,说他在苛吏当中“苛慝(音:te)尤甚”,也就是说他苛刻邪恶最为严重。嘉平年间(250——254年)任弘农太守。刘类在弘农太守任上有下属官吏二百多人,但他从来都不让这些人休假。不是说弘农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军警匪情,也不是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刘类只是用他们做一些不急的事情。如果这些人有过失,刘类不管错误轻重,总是要捽(音:zuo)着人家的头发责骂,还要用乱杖打,就这样拉出去再拉进来,反反复复地多次才肯罢休。刘类还让人挖地找钱,大概就像是现在的人寻宝之类的吧,因此他任职所在的城市当中,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洞穴。

刘类其人十分虚伪,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要节约省俭,每次出行前,还公开地命令督邮告诉下属,不得特意的招待,更不得送礼,而暗中却记着哪个官员没有送礼,对于那些不送礼者,他就记恨在心,然后对他们恶意中伤,寻机报复。

刘类缺乏信义,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他每次派遣级别高一点的官员外出办事,总是再派出小官跟随着察验;白天他经常自己从墙壁间偷看身边的官吏,晚上就使专门的人员盯着他们。但对于这些人他也不相信,就再派遣更低一级的人直至奴婢下人相互检验印证。曾经有一次出行,晚上在民家住宿。这家有两条狗在追一头猪,猪惊慌奔走,不小心将头插到了栅栏当中,嚎叫了很长时间。刘类认为这是外边的办事官员想一起私自杀猪吃,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随从把五官掾孙弼拽进来,揪着头发就骂。孙弼将这种情况说了说,刘类心里知道自己没有问明白,搞错了,就假装说别的事情继续骂。

弘农郡有个老者叫尹昌,年龄已经一百多岁了,听说刘类出行要经过,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扶着我见见府君(对太守的尊称),我想陈述一下恩德。”尹昌的儿子扶着他在道旁边,刘类望见了,呵斥他的儿子说:“你是用这样一个死人,让他来见我吗?”像这样对人没有礼貌的事情还有很多。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我国又一直有着尊老的传统,所以,辖区内有百岁老人,往往会被官员特别重视,哪怕是作秀,也要去特意的拜访一下。这一是表明自己对长者的尊敬,二是表明自己治理的好,境内安定人才会长寿嘛!就像刘邦当年要请那个“商山四皓”出来,难道他们比萧何张良陈平还有本事?肯定不是。刘邦无非是要做一种象征,带头尊老。后来刘邦的儿子刘盈把他们请来,刘邦从此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其实这四个人只是露了一下脸,也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刘邦为什么就改变主意了呢?其实,刘邦需要他们的也不过是告诉天下人,你们看,这些经过改朝换代的老人都这样拥护新政权,这个新政权不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过去的风俗,人们对于不得民心的官员会进行讥讽,但是对三种官员不肯这样做,称作“三不肯”,说的是“迁、免、死”。这儿的迁应该为降职,最好的也不过是平调,因为升迁你说不着人家;免职了,等于是官家给出了结论,也不用再去说什么了;死了就不用说了,人已经不在了,再对人家说三道四,显得有点儿不厚道。所以这“三不肯”,反应的是一种民心的纯厚,是一种民众的德,或者进一步说,是民众对于那些不怎样的官员的一种宽恕。可是这个刘类实在是太混账了,已经引起了官吏和民众的共愤,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题字说:“刘府君有三不肯。”那意思是他的结局就是“迁、免、死”。这有点儿诅咒的意思,包含的意思是你快滚吧,或者是免了死了都好!可是这个人已经是无可救药了,虽然听到了这样的话,还是不能自己改正。

后来司马懿西征路过弘农郡,弘农人联合告他,说他荒诞昏聩,根本就不能胜任太守之职,于是免去他太守之职,调任他担任了五官中郎将。

弘农郡的官吏民众是解脱了,但这个人并没有被惩戒处罚,仍然继续当他的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魏略》中有一句话说出了实情,这就是刘类“善修人事”,因而才会“不废于世”。什么叫“善修人事”?就是他善于巴结上司,会处理对上的人际关系。看起来,封建社会的官场就是一张人事关系网,即便是搜罗人才近如苛刻如曹操者,也不能做到一环不坏,免不了会混进几个滥竽充数者。只不过这个刘类,要比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危害要大得多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荀彧为什么坚持忠于汉室?荀彧不知道曹操想称帝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荀彧是曹操前期最大的帮手,但是从一开始荀彧和曹操的理念就是相冲突的。荀彧一生只忠于汉室,而曹操是想废汉自己称帝的,那为什么荀彧还要跟着曹操一起帮他做事呢,难道荀彧不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当然这不太可能,曹操统一北方后基本上就已经坐上一把手这个位置,但是荀彧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当时的汉室已经延续不下去了

  • 刘邦白手起家,算不算得上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王朝的建立,有赖于刘邦和跟随自己的人们多年的打拼,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具有相似功绩的人放在一起进行一些比较,有关刘邦的,最多的无非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个人了。那么,刘邦究竟算不算是千古一帝,与其他三位站在一起进行比较呢?根据刘邦的经历,我们可以探知这个问题的答案。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说:人类历

  • 历史上真实的刘黑闼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黑闼就不得不说隋唐,说到隋唐想必很多网友也都知道也还是有很多的人才的,虽然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人才这个东西每个朝代都有,但是其实隋朝的丰富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其中就有一位叫刘黑闼的人,那么这个人好像听起来非常的厉害的,那么到底有多么的厉害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刘黑闼是隋末农民起义的狠角色。下

  • 刘邦一个市井混混,为何能击败霸王项羽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逆袭”这个词,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身份、背景都不好的人,经过一些事情后,获得最终成功的结果。这样说起来,古代那些原本身份低微,最终却名垂千古的人,也都是逆袭的案例。比如刘邦,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市井混混,做到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样的事情听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了

  • 明知韩信将死,张良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手下一大批的文臣将领都为他出过力,然而在大业功成,这些人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有一些被刘邦以各种理由斩杀,有一些却能安度晚年。韩信和张良就是这样两个不同结局的人。但是,依照张良的聪明才智,他也看出来了,韩信没有办法善终,但他为什么没有救他?4年的楚汉争霸战争,异常惨烈,最终以项

  • 刘邦的力量很弱,为什么最先攻破咸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末年的起义大军中,比较有名的有三股势力,一股是陈胜吴广,一股是项羽,另一股就是刘邦。其中,刘邦的势力算是最弱的,刘邦一开始是投靠了项梁,最初的军队也是项梁给他的。那么,这样一股比另外两路都要弱的队伍,是如何做到在他们之前,率先攻下咸阳的呢?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

  • 赤壁之战周瑜出了哪些计谋?周瑜本想连刘备一起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让周瑜闻名天下,但是周瑜的野心实际上要更大一些,当时打赢曹操后周瑜本想连刘备也一锅端。最早江东这块地就是靠孙策和周瑜打下来的,只是后来孙策意外死亡,导致孙权继任。好在周瑜没有把孙权给整下来,不然可能就不会有孙吴了,但是刘备属于运气好没有被周瑜下狠手,而且还得到了一片荆州之地。周瑜指挥的赤壁之

  • 赵云死前做了什么,竟能坑死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非常欣赏赵云,忠肝义胆,追随刘备近三十年,不仅能战,而且有头脑有风度,是一个典型的儒将,同时也被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物。虽然这样的评价多多少少带有一些个人的感情色彩,但不可否认的,赵云的确更加优秀。而这位优秀的大将,曾经做过一件事,在自己死后,直接导致了曹魏第一名将曹真的死亡,为蜀汉解决

  • 徐庶到曹营后是不是真的一个计策没有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徐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了,那么很多人要说了这个事情其实真的有意思,背后的故事也是让人看得非常的叹息,但是其实有人要问了,徐庶竟然已经去了曹营了,那么为什么不既来之则安之呢?就去成就曹操得了,但是话说徐庶还是一言不发啊,那么这个一言不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着

  • 三国中有和吕布单挑五五开的人么?这四位武将实力不输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一直都被称为三国第一武将,单挑实力不输任何人,那有没有人能和吕布战成55开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吕布并不是无敌般的存在,起码有四位武将都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而且有人的武艺明显被低估了很多。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三人联手才只能和吕布打成一个平手,很明显是夸张了,一个人想打赢三个拿着兵器的人几乎是不可